赵庭一听这话,眼睛瞬间亮得跟星星似的,高兴地连声应着:“好、好”。
他率先一个大跨步,就迈进篱笆门。
赵铁头也在一旁乐呵着,嘴角都快要咧到耳根子了,高兴地说道:“俺这就回家带俺孙子过来。”
他家孙子赵宏,今儿个还用柴火跟紫家兑换了黑面。
几人都高兴坏了。
自己要学的,就都直接进来了。
家里孩子要学的,就赶紧回家带孩子过来。
赵黄氏等他们说完话儿,这才瞅准时机,边从孙子手里接过麻布袋子,边对紫大山说道:“大山那,俺们是来还袋子的。”
赵二牛也赶紧将袋子递过去,说着感谢的话。
紫大山接过袋子,摆了摆手道:“都是一个村子的,孩子付出劳动,得到报酬,天经地义,当不得谢。”
说完,就侧转身,邀请他们进院子里。
在月光的温柔照耀下,紫家的前院被火把的光芒映照得亮如白昼。
紫宝儿首先为赵桐慧、小四和小五,第二组的佼佼者们,快速讲解了一百以内的加减法,并布置了所有的的乘法口诀作为练习。
紧接着,她转向第一组的三个郎和郑有银:“你们现在开始练习三十以内的加减法,以及背诵一至二的乘法口诀。”
随后,紫宝儿将宋如意、宋明明以及今天新来的人编入第三组,从最基础的儿歌和数数开始学习。
第二组的赵桐慧、小四和小五,不愧是学霸,很快就完成了自己的课业。
紫宝儿冲三人招招手:“你们过来,给他们出几道题试试。”
这也是一个让他们温故而知新的绝佳机会。
赵桐慧和小四小五接到这任务,激动得小脸通红。
他们头一回担任小先生,都是兴奋不已。
小四清了清嗓子,有模有样地说道:“跟我们一起来,一二三,爬上山……”
儿歌不仅仅是简单的童谣,是专门针对孩子的天性创造出来的,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就如同魔法般深烙心间。
小四和小五还从紫宝儿那里领取了铜板,教他们十以内的简单的加减法。
因为有了铜板的刺激,无论是年纪大些的赵庭,还是年幼的赵宏,他们的学习速度都异常惊人。
赵铁头在一旁默默观察,看到自己的孙子如此聪慧,也是满意地直点头,心里对紫家的感激之情如同泉水般涌上心头。
这会儿功夫,赵黄氏和赵二牛也带着孩子在旁观。
随着课程接近尾声,紫宝儿眼珠子一转,拍拍小手,脆生生地安排起来:“大家伙儿都注意啦,咱们来个随堂测试,先一起回答,再抢答,看看谁最厉害?”
测试开始,先是大家伙儿一块儿回答。
对于十以内的加减法,所有人都能准确无误地回答。
到了抢答环节,气氛一下子就起来了。
尤其是年纪小的那几个,小手举得高高的,小屁股也都从椅子上翘起来了,等着被点名。
在今儿个的课堂上,那些初来乍到的几人,以及宋如意和宋明明姐弟俩,他们眼中都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课程结束之际,紫宝儿做了总结:“你们今日的表现都很棒,第一次接触术数,都能做得这般好,未来可期。”
紫宝儿的一句“未来可期”,感染了在场所有的人。
包括今天只是旁听没有正式参与学习的赵纪、赵常和赵晨曦。
在场的众人尚不知晓,正是紫宝儿的这一句“未来可期”,悄然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彻底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
而紫宝儿自己呢,也未曾预料到,正是她的这一句话,就如同黑夜中的指路明灯,在未来的东陵国,孕育出了无数与术数相关的专业人才,他们将在各自的领域中大放异彩。
随着紫宝儿的一声“下课”,所有人都欢呼雀跃起来。
其中,当属小四小五还有赵立智跳得最欢。
看来,不管是这个时代,还是后世,也不管是学霸还是学渣,对下课的期待值都是很高的。
众人各自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其实就是一个小型沙盘。
但凡到紫家小课堂学习的,人手一个。
都是紫二郎打造出来的。
两手空空的赵纪兄妹,还有赵晨曦只能干看着,眸子里满满的都是羡慕。
“二郎哥,”紫宝儿自然是看到了这一幕,扬声问道,“你那里还有多余的沙盘吗?”
“还剩下几个,”紫二郎回道,“妹妹要用吗?”
“嗯,”紫宝儿点点小脑袋,指了指还在眼巴巴看着的几人说道,“给他们一人拿一个吧。”
赵纪、赵常、赵晨曦听到紫宝儿的话,一下子就愣住了。
他们也能有吗?
当紫二郎将三个沙盘一人一个,塞到他们手里的时候,那种实实在在的触摸感,才知道他们不是在做梦。
他们是真的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沙盘。
“阿奶,”赵纪、赵常兄妹兴奋地冲到赵黄氏跟前,说道,“阿奶你看,沙盘呢。”
跟小四和小五他们一模一样的沙盘呢!
“嗯。”赵黄氏含笑点头。
她虽然不知道沙盘是什么,但她知道孙子、孙女喜欢,知道这是紫家给的,就够了。
“那你们要好好记得,这是紫家送给你们的。”
“知道了,阿奶。”兄妹俩爱不释手地抚摸着沙盘,脆生生地应道。
赵二牛也摸着赵晨曦的小脑袋,语重心长地说道:“你要记得报答紫家。”
他只是一个农夫,没有什么见识,最远的距离就是去过北元镇。
他只能告诫自己:有恩必报;有仇,暂且憋着。
赵晨曦点点小脑袋,大大的眼睛里满是笑意。
“什么味道,你们闻到了吗?怎么这么香?”赵庭吸溜着鼻子说道,“比镇上福源酒楼的味道还要香。”
“得了吧,好像你去福源酒楼吃过似的。”
“嘿嘿,没吃过还不能闻过吗?”
闻闻又不要钱。
“嗯嗯,我也闻到了。”
“真的好香。”
“这里,这里,看这里。”杨盼盼和王三妞抬着一个大竹筒从后院走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