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说真的这个兑换比说有点夸张了。
但是没办法,之前大秦的铜钱不说是粗制滥造吧,那也绝对算得上不堪一用。
含铜银量太少了,并且做工极差!
再加上当初嬴政并未对铸币局的铸造工作施行严格监管,各国各地都在疯狂私铸半两钱,导致各地铸出的钱币质量参差不齐。
许多地方的铸币局官员为了中饱私囊,铸出的半两钱含铜量不足三成!
还间接在大秦催生出了规模不小的假币产业!
而新式铜币则不同,是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雕刻模板,经过严格工艺铸造出来的,单单每一枚铜币的成本就达到其币值的九成!
甚至新式铜币都还是凭借着规模化的国家生产,才不至于亏本,勉强有一成利润归入国库。
黔首们不是傻子,钱币好坏当然是分得清的,新式铜币扎实的做工一放手里就知道了,所以对新式铜币当然十分追捧。
而就在商贩老张兴冲冲的去兑换铜币的同时。
在不远的一处街道上。
十几名路人此刻正聚在一处布店内看热闹。
此刻。
布店老板此刻正死死攥住一名客人的衣领,口水全喷在了对方脸上:
“敢到老子的店里使假钱?”
“你也不在周遭打听打听,老子马季是吃干饭的吗!”
“瞧瞧新铜币这分量,这做工,这质感……再瞧瞧你这破假钱!”
“真拿老子眼睛瞎了吗!!”
布店老板越说越气,啪啪就给了那用假钱的客人两个耳光。
“走,跟我去见官!”
布店老板直接揪着那使假钱的人,就要往官府走去。
小二也赶忙将刚收到的几枚假钱与新铜币放在一起,一众看热闹的路人顿时目光聚焦过来。
却见到。
那几枚假铜币的做工也算是不错了,可是明显远不如真钱那般精致,有好事者还特意把两种钱拿在手里掂量了下,发现二者重量也差距很大。
新钱沉,扎手,假钱则是轻飘飘的,是个人就能分辨得出来。
简直一眼就能辨出真假!
“这新钱是造得真良心啊,起码用了九成铜吧,不然分量没这么沉。”
“可不是!就这么大点的铜币,能有这分量,绝对是足工足料!”
“看着就和假钱不一样,新钱上面的纹饰明显精致得多,这假钱上的图案,就跟我二娃在地上画的鬼画符一样。”
路人们对着柜上的假钱指指点点,显然都觉得刚才那家伙用的假钱,造得太粗劣了。
其实说起来。
这还真不能怪造假钱的人不用心,实在是新式铜币太难造假了!
原因分成几个方面,不过归根结底还是成本问题。
因为新式铜币可是赢野亲自找人,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雕刻的全副钱币模板,这些模板相当精致,所以铸出铜币上的图案当然也十分精致。
单单这些模板的价格便是个天价!
寻常的造假团伙,根本就不能有那么庞大的资本弄出新式铜币的模板来!
而有能力造出这种模板的大型造假团伙,也不会来造假新式铜币了。
因为造假钱是为什么?
还不是为了有利可图嘛!
但是问题就来了。
新式铜币用的可是九成铜,分量够沉!
这就导致假钱铜币用的稍微少点,百姓手里一掂就知道了,而如果不少用铜的话……这踏马压根无利可图啊!
因为即便是大秦造新式铜币,那也是通过国家级别的大规模量产,才降低的成本,继而才有一层薄利可图的!
至于掺入铁或者其他金属代替?
这更不现实了!
因为现在是秦朝,可没有什么化学啥的学问,你要是其他金属掺多了,颜色就不对了!
新式铜币是由九成铜加锡等金属铸成的,是泛绿的!
如此种种。
直接便导致大秦范围内规模众多的假币造假团伙们,要么压根放弃了铸造新式假币,要么造出的假币就是一眼假,即便是没读过书的黔首们也能分得清的那种!
甚至。
近来咸阳附近许多使假钱的人,都被官府给逮着了,顺藤摸瓜,很是揪出了几个造假币的大型团伙。
不过面对如此大好局势,李左车却完全没有急功近利,立即把新式钱币向全国范围推广的想法。
而这也是其实也是无奈之举。
因为第一批流入民间的新铜币,新银币,均是由咸阳地区的铸币局造出,做工分量都很有保证。
但是要是让各地的铸币局也开始大规模生产的话……
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
那必然有官员阳奉阴违,造出质量参差不齐的钱币来!
而现在新式钱币刚在民间引起了良好反响,黔首们争相兑换使用,李左车可不是短视之人,是绝不会就这么轻易破坏掉刚刚建立起的新钱币信誉的!
新式货币流通全国这事,不能急!
货币信誉!
这玩意对国家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像当初明朝太宗皇帝朱棣,在靖难后便大肆加印宝钞(一种纸质钞票),导致大明宝钞急速贬值,甚至在明中期开始沦为了废纸一般的存在。
甚至朱棣强令民间使用宝钞,以他‘开国皇帝’的威望,都完全推动不下去,因为百姓们不认啊!
所以深知货币信誉重要性的赢野,也是立即赞同了李左车缓行慢施的策略,现在正在秘密赶制大量的铜币银币模板,同时准备抽调黑冰台的秘谍,届时等时机成熟后,再让各地铸币局大规模铸造流通新式货币。
而赢野见李左车办事滴水不漏,事必亲躬,也是对这个年轻人愈有好感,心里已然存了重用的念头了。
……
……
与此同时。
庐江郡。
项籍正与叔父项伯把酒言欢,哦不,应该说是把酒言愁。
项籍有两个叔父,都在历史中留下很大的名气。
其中项梁是战国末期楚国名将项燕的儿子,善武勇,喜结豪侠,一直在吴县地区积蓄力量,许多史书中都将他都陈胜并称,是秦末起义军的巨头之一,也是他教项羽“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的本事的。
至于这个项伯嘛,在历史上曾犯杀人罪,跟随张良躲避在下邳县,后世大名鼎鼎的鸿门宴上,也是他‘保护’的刘邦,甚至最后项羽死了,项伯却被刘邦封做射阳侯,乃至赐姓刘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