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赵泓霖已经向皇帝毛遂自荐,由他全权接待这次的胡人使团来访。
皇帝已经同意了。
此事是李卓建议的,赵泓霖来找他询问一些其它细节也是理所应当。
依旧和此前一样的方法,李卓经过一番简单的乔装,进入了平王府。
“先生,你如今在我整个大庆仕林,名望是无人能比啊。”
这几次相处下来,李卓和赵泓枋也是越来越熟络。
自从李卓写出《林王阁序》之后,太子和平王对他的态度,再次发生了巨大转变。
抛开其他的一切不说,对于这篇文章,两人也是喜爱的紧。
“王爷谬赞了。”
李卓谦虚的笑了笑。
赵泓枋亲自帮李卓带了杯茶。
“先生,有些事情本王虽然没有细问,但也不难猜出你此举,应当就是为了促成曲风灿与李月一事吧。”
李月是李卓的姐姐,还是害李福和环儿的幕后主使,李卓怎么会对她情根深种。
故而他和太子早就知道,李卓这么做另有所图,眼下终于见到了分晓。
可让他们二人都不明白的是,李卓为何要如此做?
难道他不知,曲城也是东宫在极力拉拢的人物吗?
万一曲家和李家成为姻亲,到时曲城就是门阀党的人了,对东宫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出于对李卓的信任,他们一直没有多问,可现在,眼瞅着二人好事将成,心中自然是越发担心起来。
“王爷放心,今日我也准备与你们讲清楚。”
“哦?那本王就洗耳恭听了。”
“在下虽是李通之子,但却无半点父子情分,在我八岁那年落水差点淹死,就是张淑暗中所为。
那晚我将此事告诉李通,他却反将我痛打了一顿,自那日起,我和他的父子情分就已彻底断绝。”
赵泓枋微微点头。
“此事本王也略知一二。”
“李月此女各方面都像极了张淑,是个心思十分阴毒的女子。
张淑一直都想将我斩草除根,所以在得知我成为长公主数算先生后,就迫不及待的要动手。
设下毒计坑害阿福和环儿,其目的就是欲激怒我,让在下失去理智去吴王府闹,一旦如此,在下就死无葬身之地。
既然她们不仁,那就休要怪我不义,我要让李月为她的行为付出代价……”
李卓目中满是寒光,将自己接下来的计划说给了平王听。
“嘶……先生,你这一招,是否有些太狠了?”
赵泓枋听完后,目光差异的看向李卓。
他已可以想象到,此事一成,不仅曲家和李家联姻之事会彻底泡汤。
李家也会因此受到巨大影响,李月估计当场自杀的心都有。
“他们都想要我的命了,我还对他们手软岂非害了自己?好了殿下,不说这事了。
正好我也有件事想要问问。”
“好,先生,若是有任何相助尽管开口,千万别客气,不知先生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无论怎么说,李通也是门阀党的重要一员,他若是倒下,对东宫也是个好消息。
话到嘴边,李卓又有些犹豫。
见此赵泓枋当即说道。
“先生有言但问无妨,本王若是知道定不会隐瞒。”
李卓叹了口气。
“好吧,王爷,在下想问关于太孙殿下的事情,通过这些日子在长乐宫给诸位殿下授课。
我发现太孙殿下似乎心思很重,且不愿与人交流,长公主告诉我说,太孙殿下是三岁之后,性格突然开始转变的,是吗?”
“不错,坤儿三岁之前都好好的,活泼可爱,父皇也是极为疼爱,可后来不知怎么了?突然就这样了。
为此我皇兄皇嫂不知操了多少心,甚至怀疑坤儿是否中邪了,用了许多办法,不但没有丝毫好转,反而越发严重。
而今除了我皇嫂之外,其他人与他说话,坤儿根本不予理睬。”
赵泓枋是他的侄儿,是太子和太子妃的心头肉,他也心疼的很。
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王爷可还记得,太孙殿下第一次发生异样时的情况吗?比如东宫是否发生了什么事?或者是东宫有何人员变动?”
赵泓枋忽然回过神,目光奇怪的看着李卓。
“先生,你究竟想说什么?莫非你知道什么隐情?”
李卓赶忙摇头。
“那倒没有,只是在下认为,一个三岁孩子,不可能突然变成这样,里面必有文章。”
赵泓枋用力摇头。
“绝无可能,我皇兄和皇嫂对坤儿疼爱万分,照顾他的人都是精挑细选而来,而且一直都未曾换过。”
自从赵承坤性格大变后,东宫的所有人都被彻底查了一遍,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李卓用手轻轻摸着下巴。
“那就奇怪了,太孙殿下到底为何会如此呢?”
李卓坚信一点,赵承坤患上自闭症,一定是人为因素。
“对了,当年坤儿曾经常在夜里惊醒,哭着说什么妖怪要吃他,让我皇兄皇嫂救他。
所以后来父皇才觉得,可能是与巫蛊有关,请了一些高人来查看,甚至还有天国寺的高僧。
可惜并未发现什么……”
“可能是我多想了吧,哎,太可惜了。”
平王的话,让李卓想到了一种可能,但没有任何证据,他也不好明说,只能今后利用上课,自己亲自来查查了。
太孙赵承坤作为赵氏皇族的嫡长孙,身份地位十分特殊,甚至在太子与吴王的夺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历史上,皇帝在挑选继承人时,因为孙子而考虑其父亲者可不在少数。
最显着的例子就是康熙晚年时,发生的九子夺嫡,当时的雍正皇帝实际并无太大优势。
他最后能当上皇帝,除了本身的优秀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儿子弘历,也就是之后的乾隆。
由此不难推测出,迫害赵承坤的人一定是吴王,而且三年前,正好是吴王得势之时,时间也对的上。
李卓可不相信,有那么多巧合的事情。
李卓的问题问完了,接下来由赵泓枋开始了今天的正题。
他特意找李卓过来,主要为了两件事。
第一,便是距离太子提出建立东宫书府,已经过去了快两个月。
而今北方的一些城市,已经在开始铺设,并且太子按照李卓的建议,在全国举孝。
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而今太子在民间的威望和名声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