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虚接话道:“他曾返回凤栖城,与梅妃暗中勾结,妄图谋反。
好在关键时刻,幡然醒悟,悬崖勒马,没有酿成大祸。
后来,为了救楚大一,不惜以五十年寿元,与血瞳幽影达成交易。
自此,青春不再,化作白发苍苍、形容枯槁的老者,回归灵州,其情可悯,其志可嘉。”
李玄真目光一闪:“你可知,李怀仁与棺椁中的死者,是何关系?”
凌虚神色笃定:“是兄弟关系。”
李玄真微微一怔,面露诧异:“你如何得知?”
凌虚微微一笑:“死者曾作过一首藏头诗,暗示了自己的身份,那首诗是,
朔风砭骨夜犹寒,方圆可施智不穷。质伛影曲行难正,子云投阁避灾凶。
生死祸福皆造化,不解之缘共始终。逢衣浅带儒士志,时易世变道常同。
李玄真微微皱眉:“朔方质子,生不逢时!”
凌虚叹息道:“如今,李怀仁看似垂垂老矣,实则不过弱冠之年,他曾凭一己之力,成为最年轻的节度使。
死者既是质子,依年龄推算,必是李怀仁的兄弟无疑。
前几日我与苏慕白闲聊,他感慨身为质子,父亲手握重兵,自己在凤栖城中,被朝廷处处提防,如履薄冰。
即便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却也不敢涉足科举,生怕招来无妄之灾,只能默默无为,做个平凡人。
想来死者写下的藏头诗,定是饱含对身为朔方质子、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的喟叹。”
李玄真微微颔首,若有所思:“所言极是,不过有一事却自相矛盾。
既然死者是朔方节度使李怀仁的兄弟,那死者的父亲,便是李怀仁的父亲。
朝廷既然忌惮李怀仁手握兵权,又怎会听之任之,让他的父亲,担任户部侍郎这等要职呢?”
凌虚负手而立:“依我之见,李怀仁担任朔方节度使后,才与父亲相认。
那时他的父亲已在户部侍郎之位多年,为人刚正不阿、忠心耿耿。
朝廷既找不到理由让他卸任,更不能将他作为人质,这才让李怀仁的兄弟,沦为质子。”
李玄真连连点头:“凌虚公子高见,令我茅塞顿开!我此次前来,实则有要事相告。
我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天工阁的冶铸执事顾云帆,他已答应,为我重铸玄铁杖。”
凌虚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如此甚好,我便将玄铁杖图纸,和玄铁链交给你,此事便有劳道长了。”
李玄真笑道:“其实该我谢你才是,我这般急切地,想要重铸九环玄杖,打开大雁塔地宫,也是另有隐情。”
凌虚好奇心顿起,追问道:“是何隐情?”
李玄真神秘一笑,卖个关子:“此事说来话长,待下次见面,再详细道来。”
大年初四,天色尚蒙,叶府角门悄然开启,小厮们鱼贯而入,将一担担清水,担入府中。
叶清雪早早起身,梳妆打扮,迎灶神的香案,已在正堂前摆放整齐。
案上供奉着三牲、各类新鲜水果及精致糕点。
巳时,吉时已至,叶清雪手持一束清香,朝东方盈盈下拜。
她双手合十,置于胸前:“灶神老爷在上,小女叶清雪代叶府上下,恭迎您回宫降福。
过去一年承蒙您庇佑,叶家得以安居乐业,望新岁仍能蒙您眷顾,护我叶家平安顺遂,阖家美满。”
言罢,她又依次向其他方位虔诚行礼,而后将香插入香炉。
忽听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转头望去,一名小厮前来禀报:
“小姐,楚思露夫妇登门拜访,已在府外等候!”
叶清雪心中暗自思忖:这一大早的,他们二位怎就来了?莫不是有什么急事?”
念及此处,她当即吩咐:“速去将凌虚请来,我与他一同迎接贵客。”
不过片刻,凌虚赶来,叶清雪与他对视一眼,微微点头示意,二人并肩,朝着府门走去。
来到府前,见楚思露与苏慕白正站在那儿,凌虚与叶清雪赶忙上前,双手抱拳,行了个大礼:
“有失远迎,还望二位海涵!”
楚思露与苏慕白连忙还礼:“叨扰了。”
众人寒暄几句,一同走进院子,踏入正堂,苏慕白便不着痕迹地侧过头,对凌虚使了个眼色:
“凌虚兄弟,我有些话,想单独与你聊聊。”
凌虚心领神会,点头应允,叶清雪与楚思露在堂中,按主宾落座。
叶清雪吩咐下人奉茶,楚思露端起茶杯,轻抿一口,二人便开始闲话家常。
凌虚带着苏慕白,来到后院,苏慕白警惕地环顾四周,确认四下无人,从怀中掏出一个玄铁环。
他双手捧着玄铁环,递到凌虚面前,凌虚伸手接过玄铁环。
“苏兄,你身为质子,也在李玄真道长那里,得到一句谶言?”
苏慕白神色一凛,微微颔首:“李玄真道长曾对我说过,有一人能救我妻女。
并助我拿回五十年寿元,帮我恢复青春,此人便是我的命中贵人。
日后一旦机缘巧合,获得玄铁环,务必第一时间,将玄铁环交予这位贵人。”
凌虚若有所思,手中摩挲着玄铁环,沉吟片刻后说道:
“我确实曾在夺魂镜魔手下,救过楚思露,也曾从血瞳幽影那里,帮你夺回五十年寿元。
然而,我并没有救过你的女儿,况且,也从未听说,你有个女儿。”
“前几日,您可是在东市,救过一名孤女,她名为楚小茹,后来孤女认了干妈,改名为楚念安?”
凌虚微微一怔,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不错,确有此事,难不成,她竟是你的女儿?”
苏慕白长叹了一口气,眼中泛起泪光:“我和思露确实育有一个女儿,只是命运弄人,后来不幸走失。
过几日,便是思露的生辰,昨日,我前往锦云布肆,为思露添置新衣,当作生辰贺礼。
恰巧在布肆中,遇到昔日的秦夫人,她带着楚小茹,也在定制新衣。
我不经意间,瞥见楚小茹脖子间的蝶形胎记,那位置、形状 ,与我走失女儿的胎记,如出一辙。
再看她眉眼间,和思露十分相似,一开始,我询问秦夫人女孩的姓名,她说女孩名叫楚念安。
而我走失的女儿,名叫楚小茹,我再三询问,才知道,女孩认了秦夫人为干娘,改了名字,原名正是楚小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