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内的老者见到三藏,便笑着合掌迎接,挂着数珠,恭敬地说道:
“师父请坐。”
三藏忙不迭地回礼,随后上殿参拜圣像。
老者随即叫童子献上茶水。
茶过之后,三藏便问老者:
“这座庙为何叫‘里社’?”
老者回答道:
“这庙在西番哈咇国的边界。”
“庙后有一个庄园,里面的乡民心地虔诚,便为保安泰立了这座庙。”
“‘里’指的是乡里的意思,‘社’是指土地神。”
“每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之际,乡民们都会带着祭品三牲花果来这里祭祀土地神,以祈求四季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三藏听后点头称赞:
“正如那句‘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我们那里没有这种善举。”
老者又问:
“师父仙乡是何处?”
三藏回答:
“贫僧来自东土大唐国,奉旨上西天拜佛求经。”
“路过宝坊,天色已晚,所以特来圣祠借宿,明早再继续前行。”
老者听后,十分高兴,便连声道歉说:
“失迎了,失迎了。”
随即叫童子准备饭菜。
三藏吃完饭后,向老者道谢告辞。
行者这时眼尖,看见房檐下有一根搭衣的绳子,便走过去一把扯断,将马匹的脚系住。
老者见状,笑道:
“这马是哪里偷来的?”
行者火冒三丈,回道:
“你这老头子,怎么说话不知轻重!”
“我们可是拜佛的圣僧,怎么会偷马?”
老者笑着说:
“不是偷的,怎么没有鞍辔缰绳,却来扯断我晒衣的绳子?”
三藏忙陪礼道歉:
“这顽皮的徒弟,脾气暴躁。”
“您若是要拴马,应该先向老人家讨条绳子,怎么就去扯断了晒衣的索子?”
“——老先,您不必生气,我这马实不隐瞒,的确不是偷的。”
“昨日我们经过鹰愁涧,原本有匹骑的白马,鞍辔齐全。不料那涧里有一条妖龙,竟把我的马和鞍辔一口吞了。”
“幸得我徒弟有些本事,又遇到观音菩萨相助,将那龙捉住,把它变成了我原来骑的白马,形状完全相同,驮我上西天拜佛。”
“现在过涧时,不曾备齐鞍辔,才到了老先的圣祠,还没能置办鞍辔。”
老者听后笑道:
“师父别怪,我只是开个玩笑,没想到你高徒如此认真。”
“我年轻时也有几个村庄的钱,骑过几匹好马。”
“只因为几年来不断灾难丧失,连家也丢了,所以只得做了庙祝,侍奉香火。”
“幸好后面的庄户施主们募化度日,我也还能勉强过活。”
“其实我这里还有一副鞍辔,是我平日珍惜的物件,虽然贫穷,却一直舍不得卖。”
“听了师父的故事,菩萨尚且能救护,神龙帮助化马驮你,我老汉也不能不尽微薄之力。”
“明日我便取来那副鞍辔,送给师父,叩谢您前来的恩情。”
三藏听了老者的好意,感激不尽,连声道谢。
此时,童子端来了晚餐,三藏与行者共进晚餐。
饭后,童子点亮了灯火,安置好铺床,大家便各自歇息,准备明天继续出发。
第二天早晨,行者起来后对三藏说:
“师父,昨晚那庙祝老儿答应给我们鞍辔,今天一定要向他索要,不可轻饶。”
话音未落,只见那老者果然端着一副鞍辔,以及配套的缰绳等马具,全部准备齐全,放在廊下说:
“师父,这副鞍辔奉上。”
三藏见了,喜出望外,便让行者拿着去检查,看是否合适。
行者走过去,一件件地检查,果然都是上好的物件,十分合适。
他心中暗自高兴,便有感而发,吟了一首诗来表达心情:
雕鞍彩晃柬银星,宝凳光飞金线明。
衬屉几层绒苫垒,牵缰三股紫丝绳。
辔头皮札团花粲,云扇描金舞兽形。
环嚼叩成磨炼铁,两垂蘸水结毛缨。
诗中的描写细腻入微,正是对鞍辔的精美与用心的真实写照。
行者心满意足,拿起鞍辔背在马背上,似乎一切都刚好合适。
三藏向老者道谢:
“多谢您的厚赠!”
老者慌忙搀扶三藏,道:
“不敢不敢,何须如此多谢?”
然后老者不再多留,恭敬地请三藏上马,三藏便顺利地跨上马背。
行者则负责担着行李,准备继续前行。
就在这时,老者从袖中拿出一条鞭子来,那鞭子是由皮丁儿编扎成的,香藤柄子,虎筋丝结成的鞭梢,十分精致。
老者将这鞭子递给三藏,恭敬地说:
“圣僧,这条鞭子请收下,也是我微薄的奉献。”
三藏接过鞭子,感激地道:
“多承布施!多承布施!”
正当三藏师徒在路上继续行进时,回头一看,却发现那老者早已不见踪影,原本的“里社祠”也变得空无一物。
忽然间,空中传来声音,正是那位老者的声音说道:
“圣僧,多简慢你。”
“我是落伽山的山神、土地,受菩萨差遣,来送鞍辔给你们的。”
“你们应当努力西行,不要有任何怠慢。”
听到这话,三藏吓得赶紧从马背上滚下来,恭恭敬敬地朝空中拜了拜,口中念道:
“弟子眼拙,未曾认得尊神的真容,望请恕罪。”
“烦请转达菩萨恩赐,弟子感激不尽。”
三藏不停地磕头,丝毫不敢怠慢,然而,旁边的行者——孙悟空却忍不住笑了起来,满心欢喜。
行者上前扯住唐僧说:
“师父,你起来吧!”
“他已经走得很远了,听不到你磕头的声音,也看不见你的拜礼。”
“你这么拜下去有什么用?”
三藏有些生气,便说:
“徒弟啊,我这样磕头,你不跟着拜一拜,站在旁边笑什么呢?这是为什么?”
行者笑着答道:
“你哪里知道?”
“像他这种藏头露尾的,应该打他一顿!”
“只是看在菩萨面上,饶了他一次。”
“你看他还能敢受我老孙的拜吗?”
“我从小就不懂得拜人,像见了玉皇大帝、太上老君,我也只是打个招呼,哪有像你这样拜人的道理?”
三藏严厉地说道:
“不懂礼数!你快起来,别再说这些空话了!赶紧走吧!”
于是师徒们继续前行。
接下来的两个月里,路途平静无事,他们遇到的都是一些胡人、回族,偶尔还会碰见一些猛兽。
春天悄然来临,山林间绿意盎然,草木吐新芽,梅花已经凋零,柳树的芽点刚刚吐出嫩绿。
师徒们走在这美丽的春光中,时光流逝,转眼太阳便开始西沉。
三藏勒住马,看见远处山谷中的一片楼台,殿阁隐约可见。
三藏好奇地问道:
“悟空,你看那是什么地方?”
行者抬头望去,答道:
“那不是宫殿,应该是寺院。”
“我们加快些脚步,过去找个地方借宿。”
三藏听了,心中欢喜,便放开马缰,向前赶去。
师徒们继续前行,但他们并不知道前方的目的地是何处,究竟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