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众人决定同乘一辆马车出行,自有一番别样的温馨与亲近。
车轮辘辘滚动,碾压着石板路,发出沉闷的声响。
车内的氛围却有些凝重,毕竟此番是去祭拜夏雨荷。
那股淡淡的哀伤,似有若无地弥漫在空气中,如同一层轻纱,笼罩着每一个人。
紫薇轻咬下唇,几次欲言又止,她抬眸望向乾隆,又悄悄瞥了一眼萧云,终究还是将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她深知此刻提及娘亲,怕是会勾起许多复杂的情愫,于情于理都不太合时宜。
永琰虽年纪尚小,却心思敏锐,他也明显察觉到了这压抑的气氛,灵动的眼珠子滴溜溜一转,心中便有了主意。
小家伙晃着乾隆的胳膊,脆生生地说道:“阿玛,昨日六叔带我在趵突泉逛着的时候,可有意思啦!
六叔还跟我提您在趵突泉留下了墨宝。”
说到这儿,永琰微微歪着脑袋,一脸好奇与疑惑,眼睛睁得大大的,仿若求知的幼童,“虽然六叔给我解释过,可是我不太明白,那是什么意思,您能跟我讲解一下嘛?”
那语气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像是一道光,试图穿透这沉闷的黑暗。
乾隆微微一怔,低头看向怀中的永琰,眼中满是宠溺。
片刻后,他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缓声道:“那你倒是跟朕说说,傅恒告诉你的是哪一首诗。”
永琰坐直了身子,小胸脯一挺,奶声奶气地吟诵起来,“琼杯沾胜藻,古寺驻春旗。
即景清明日,湔裙大小玑。
波心翻雪练,石齿荡苔衣。
对此蠲尘虑,从添逸兴飞。”
稚嫩的童声在车厢内回荡,众人的目光都被吸引了过来。
乾隆听着从永琰嘴里念出的诗句,眼中闪过一丝追忆,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他轻轻抚摸着永琰的头,思绪仿若飘回到了多年前的那个春日,“原来是这首啊,这首诗,是朕登基十三年的时候东巡,也是朕第一次到趵突泉时所作。
彼时,朕正值春秋鼎盛,意气风发,当朕踏入趵突泉所在之地,率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皇爷爷留下的手书御碑。
那碑身巍峨耸立,宛如一位沧桑的老者,静静伫立在古寺之旁,周围翠柳依依。
细长的柳枝随风轻舞,似在悄声诉说着往昔的荣光与岁月的故事,每一片嫩绿的柳叶都像是承载着历史的书签。
朕在一众侍从的簇拥下,款步走向御碑。
朕微微仰头,凝视着碑上那苍劲有力的字迹,心中仿若有一股热流涌动,敬意与豪情瞬间在胸腔中澎湃而起。
正值清明佳节,暖阳高悬,洒下万道金光,将整个趵突泉畔映照得熠熠生辉。
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清香、花草的芬芳,混合着泉水的清甜气息,沁人心脾。”
永琰眨巴着大眼睛,满是好奇地追问道:“阿玛,那碑上写了什么?”
乾隆回过神来,微笑着看向永琰,耐心解释道:“激湍,二字。
碑上的字迹苍劲雄浑。
朕见之,心中敬意与豪情顿生。
当时放眼望去,趵突泉畔繁花似锦,五彩斑斓的花朵竞相绽放。
恰似那精美的琼杯之中,盛满了美酒,酒液倒映着周边的缤纷美景,那便是春日赐予的佳酿啊。
故而有‘琼杯沾胜藻’之句。”
永琰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问:“那‘古寺驻春旗’又是何意思?”
乾隆眼神中透着威严与自豪,微微挺了挺胸膛,这古寺在春风中招展的旗帜,代表着咱大清的威严。
朕御驾亲临,一路顺遂,它昭示着王朝的昌盛。
每一次看到那旗帜飘动,朕就越发坚定了要让江山永固、百姓富足的决心。
彼时,朕站在那里,望着那烈烈飘动的春旗,心中所想的。
便是如何不负皇爷爷的厚望,让我大清的江山社稷如这春日一般,朝气蓬勃,生生不息。”
永琰小脑袋一歪,继续问道:“阿玛,‘即景清明日’,我知道是说当时是清明节。
可后面那句‘湔裙大小玑’,孩儿不太明白。”
乾隆微微皱眉,神色变得凝重起来,他轻轻叹了口气,耐心解释道:“永琰,在清明时节,趵突泉的泉水如大小珍珠般不断涌起,仿佛是在为洗衣裙的女子,提供天然的玉玑。
当时朕望着不远处的侍卫军伍。
他们身着厚重的铠甲,整齐地排列着,身姿挺拔如松。
但朕深知,他们为了护卫家国,一路随行,风餐露宿,哪怕是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也难免饥寒交迫。
朕对他们付出的铭记,朕暗暗立下的誓言,定要让我大清的将士,无后顾之忧,让江山安稳如磐。
朕看到他们,心中满是感慨,若没有他们的忠心耿耿,又何来朕的这一路安稳,何来这江山的太平呢?”
永琰若有所思,小脸上满是认真,再问:“那趵突泉的泉水又咋说呢,阿玛?”
乾隆眼中重现光彩,兴致勃勃地说道:“看那趵突泉,泉水仿若被赋予了生命,汩汩喷涌而出。
‘波心翻雪练’,泉眼中心翻腾而起的水花洁白如雪,恰似舞动的白色练带,在阳光的映照下光芒闪耀,灵动非凡,壮美至极。
那喷涌的泉水,就像是大清的国运,蒸蒸日上,永不停息。
还有‘石齿荡苔衣’,岸边的石头,被泉水长久冲刷,布满青苔。
随着水流微微荡漾,那是岁月与自然交织的痕迹。
朕从中感受到了时光的沉淀与生命的不息。
那一刻,朕心中豪情万丈,既有继承祖辈基业的壮志,又满怀对未来江山如画的中国的憧憬,诸多思绪涌上心头,这才挥笔写下了这首诗。”
永琰听得入神,虽不能全然领会,却也被乾隆的讲述深深吸引,不住地点头。
车厢内的其他人,也仿若随着乾隆的回忆,一同置身当年的趵突泉畔,气氛悄然变得温暖而不再压抑。
马车里,乾隆一番对往昔诗作的深情讲述后,众人皆沉浸其中。
紫薇静静地坐在一旁,目光始终追随着乾隆,眼中满是自豪与思索。
片刻,紫薇仪态优雅地轻声说道:“阿玛,今日听您讲述这首诗背后的故事,我心中满是震撼。
从您对江山社稷、将士黎民的深切关怀,我仿佛亲眼目睹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说着,紫薇的眼眶微微泛红,似是被乾隆的豪情壮志与深沉付出所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