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三营根据地纵深,225联队第一大队终于在飞凤岭咬住了八路军主力,大队长兴奋地叫嚣道:
“这次绝对不能让八路军跑掉了,先粘住他们,等到两翼包抄的联队主力到位,就能全歼了八路军!”
中队长坂田优人接过话说道:
“八路军之前一直在逃路,现在选择了死守,说明在山岭的后面一定隐藏了大量的华夏老百姓,粮食、花姑娘大大的有!”
坂田大尉说完后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花姑娘,而且变态到极点;
只要落到他手中的华夏女人,不管老少都会被折磨而死,从不留活口,手段极度残忍,无法用文字和语言表达。
大队长高桥少佐也知道坂田这个爱好,他自己也是同道中人,所以淫笑着说道:
“哟西,花姑娘的干活,师团长阁下已经下了命令,八路根据地的花姑娘皇军可以心情享用;
给勇士们发信号,就说山岭后面藏着大量花姑娘,谁抢到就是谁的!”
坂田大尉听完后也是跃跃欲试,高桥少佐安抚他道:
“坂田君,放心,少不了你们的!
一旦勇士们打开缺口,皇军就全部压上去,狂欢人人有份!”
坂田大尉兴奋地领命而去,高桥少佐饶有兴趣地举起望远镜,关注着飞凤岭的战况。
飞凤岭上,鬼子的试探性进攻刚刚被打退,丢下了三十多具尸体撤了下去;
三营长罗捷并没有感觉到轻松,双方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罗捷是有意把鬼子引到飞龙岭来的,来主力退守飞龙岭之前,一连早就在山岭上构建了简易工事;
由于时间紧迫,这次他们没能构建牛头岭那样系统而坚固的工事群,只来得及在山岭顶峰缺口处挖了三道战壕,死死地挡住了鬼子进军的通道。
罗捷之所以选择坚守飞凤岭,原因飞凤岭是一道东西走向的山脉,两侧是崇山峻岭,可以将鬼子主力挡到岭南;
鬼子猜的没错,飞凤岭以南的老乡全部撤到岭,鬼子主力一旦从缺口进入岭北,数万老乡就没地可躲了,损失惨重是必然的。
另一个原因就是两翼迂回的鬼子也没有了通道,除排他们愿意放弃火炮和辎重翻越高山进入,那等待他们的就是严阵以待、装备尚可的独立团、新一团5千精锐。
过了飞凤岭就是一条地势相对平坦的陉道,有十几公里长,一直通到阳城地界;
陉道中间低两侧高,遍布着大大小小的村庄,靠近飞凤岭有一段五公里长的荒原,最窄处仅有三百余米,最宽处有八百多米,独立团和新一团主力就埋伏在两侧的山岭。
881团的炮连、辎重连等部随新一团在东侧,骑兵连在陉道纵深作为袋底。
三营的任务是坚守到鬼子另外两个迂回的大队赶到,然后佯败诱鬼子入陉道,这个就是沈振华制定的歼敌计划,目标正是225联队。
在飞凤岭西北陉道的另一个入口苍龙岭,新一团二营、炮连负责阻援。
试探性进攻被打退后,负责在前线指挥的中队长服部迅也大尉并没有气馁,他还没狂妄到靠一个小队就攻下飞凤岭。
在摸清了飞凤岭守军的虚实后,服部大尉派出了两个中队发起总攻,一上来就是重拳出击,不给守军喘息的机会。
看着密密麻麻涌过来的鬼子,罗捷忍不住冷笑一声道:
“狗日的,好大的手笔,一出手就是两个中队,还真以为老子的三营是泥捏!”
既然鬼子下了重注,三营也不能认怂,罗捷冷喝一声道:
“传令炮连,给老子往死里轰!”
飞凤岭南麓,鬼子的散兵线推进很快,眼看着就到了半山腰,距离山顶只剩下三百多米;
这个区域正常是比较安全的,就算是轻机枪也不会贸然开火,命中率太差还容易显露自己,鬼子的重机枪和步兵炮、迫击炮可不是吃素的。
所以鬼子冲锋的时候还是大摇大摆,并没有弯下腰,他们可是熊本联队,丢不起这个脸!
突然从空中飞来一排炮弹,呼啸着落入鬼子群中,放倒了不少鬼子,也给进攻的鬼子方阵造成了一些混乱。
熊本联队果然不同凡响,他们竟然无视周边倒下的同伴,继续冲锋,只不过将之前高挺的身板弯了下去。
随着炮弹一轮又一轮的砸下,鬼子的伤亡数量在激增,这下鬼子没办法装逼了,纷纷趴下躲避炮弹雨。
“八格牙路,一群废物,竟然让八路军缴获了如此多的大炮,我要向师团长阁下控诉他们。”
高桥所说的他们指的就是226、227联队,同样是37师团的鬼子,225联队一向高人一等,看不上其他两个联队。
这回226联队不仅被八路军打残,还被缴获了联队旗,按照鬼子军中的规定,联队旗失就意味着被歼灭;
尽管鬼子高层不承认,还整出了一个补充联队来掩耳盗铃,但在鬼子军中,他们已经成了废物的代名词,遭到所有人的耻笑。
高桥少佐骂完废物之后就下令步兵炮小队开炮还击,他们的步兵炮小队装备了2门步兵炮和4门迫击炮,与三营的炮连实力相当。
三营原来的炮营有2门步兵炮和4门迫击炮,牛头岭一战后又分到了七八门炮,还没捂热呢,又被团部抽调走了;
考虑到三营要打阻击,沈振华就同意他们留下了6门炮和部分缴获的炮弹。
鬼子的炮兵开火后,三营的炮兵就转移了目标,跟鬼子的炮兵打起了炮战,火力被鬼子牵制住。
鬼子步兵纷纷从山坡上爬起来继续进攻,两个中队一左一右快速推进,很快就冲到了守军的阵地跟前;
三营的轻、重机枪加入了战圈,将数以千计的子弹雨喷向鬼子,杀的鬼子人仰马翻,遗尸累累,鬼子的伤亡陡增。
鬼子的轻、重机枪也纷纷开火,双方你来我往打的很是热闹,战斗很快就进入到了白热化。
防守山口阵地的是一连、二连,在牛头战役后,这两个连缺编严重,后来沈振华给三营补充了游击队一连的300多个老兵,罗捷又从根据地民兵连中抽调了部分民兵,将三个连的建制全部补齐,战力至少恢复了九成。
两个连580多人(机炮排的飞雷炮没有补齐,没有炸药包了),对付鬼子两个中队压力还是不大的,三连作为预备队。
一连长蔡正清大胆将鬼子的步兵放近到百米内,再利用排枪战术将鬼子死死的压制在山坡上,两个连的6个掷弹筒班纷纷朝鬼子发射榴弹,炸的鬼子哀嚎连连,这套战术打的鬼子很是被动。
鬼子枪法好,对射三营占不到便宜,所以就采用了掷弹筒战术;
三营的机、步枪用火力优势压住鬼子,掷弹筒组只需要躲在战壕内向鬼子发射榴弹就行,杀伤力大,自身安全又能得到保证,逐渐掌握了上风。
随着伤亡的增大,鬼子开始有些吃不住了,他们从来没有遇到这样强悍的华夏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