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丞相府捣乱,制造恐慌,你本来应该当街处死,念在我们夫人心善,只罚你二十大板,赶出京城,这样你就可以回去复命了。”
丞相夫人对她身边的丫鬟说的话感到十分的满意,她点点头,不再理会这件事,转身离开了后院。
打手本来只是想赚一笔钱,所以才接下了这个活,本来以为只是抓一个不听话的不孝女,哪知道这一笔钱不好挣,差一点就让他丢了命。
二十大板,打完之后,他不死也得半残,他狼狈的趴在地上,眼神里满是绝望。
他来此处只是抓捕一个寻常人家的不孝之女,岂料竟会因此不慎招惹到权势滔天的丞相府上的人物。
若是此事被与其一同行事的同伴或是上头的主子知晓,恐怕他不仅难以再继续靠此营生赚钱,甚至连在这片土地上安身立命都成了奢望。
想到此处,他心中懊悔不迭,恨不能时光倒流,重新选择是否要接下这要命的活儿。
然而,他把这所有一切的过错都得归咎于那几个江清县的人!
如果不是因为他们未曾向自己透露半点消息,告知那个看似平凡无奇的女孩实则是由丞相府全力庇护之人,他也不至于惹下这滔天大祸。
若是早知这样的结果,给他一百个胆子,他也决然不敢嫌自己活得太久,贸然去招惹那个黄毛丫头。
要知道,丞相府的势力可不是他能够轻易得罪得起的。
别说将那个黄毛丫头强行带回,就连动其一根汗毛也是万万不可的。
但区区一个县里的小小乡绅,以及一户普普通通的人家,对于他而言,想要收拾他们还是易如反掌之事。
此刻,身处丞相府内的沐卿菱已被妥善地安置在了一间相对简约质朴的客房之中。
而此事很快便传到了苏雨落的耳中。
尽管对于儿时曾遭受沐卿菱亲生母亲所带来的伤痛,苏雨落已经毫无记忆可言,但事后也曾从父母口中听闻过这段过往经历。
正因如此,即便尚未与沐卿菱正式碰面,苏雨落在心中对沐卿菱已然产生了不太好的观感和印象。
话说回来,如今的丞相府虽说已引起了当朝皇帝的猜忌和戒备之心,但碍于丞相夫人娘家庞大的产业几乎占据了整个大寻王朝将近一半之多,皇帝一时之间也难以真正奈何得了丞相府。
且不说那朝堂之上的众多官员,单就那些颇具才能者而言,他们几乎无一不是前丞相门下的得意门生。
这位前丞相当真称得上是桃李遍天下,其影响力足见深远。
要知道,若想对这些盘根错节的世家动手,除非能够揪出那位权倾朝野的丞相也就是苏雨落的父亲的致命把柄,否则对于尚未真正掌握实权的当今圣上而言,绝无可能轻举妄动。
毕竟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便会引发难以预料的后果。
正因如此,身为丞相府唯一嫡出千金的苏雨落,自然成为了众人竞相攀附的对象。
无论是位高权重的达官显贵、名门望族的世家子弟,还是富甲一方的富商巨贾,皆对她趋之若鹜。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诸多追求者之中,苏雨落却唯独钟情于那个并不受宠的五皇子——寻少桀。
当初那场所谓的英雄救美,如今看来不过是寻少桀精心策划的一场骗局,目的便是俘获苏雨落的芳心。
而深陷情网的苏雨落对此全然不知,还天真地以为自己遇到了真命天子。
平日里,作为丞相嫡女的苏雨落在众人面前总是高高在上、不可一世,可一旦面对寻少桀时,她却又变得无比卑微和怯懦,仿佛完全失去了自我。
这种巨大的反差着实让人唏嘘不已。
沐卿菱微微抬起头,目光所及之处,只见一名气冲冲的花季少女正快步走来。
那少女头戴珠花与金步摇,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晃动,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身上穿着一袭青色的襦裙,裙摆随风飘动,宛如翩翩起舞的仙子。
腰间系着一条精致的束带,将其纤细的腰肢完美地勾勒出来,更衬得身姿婀娜多姿、亭亭玉立。
然而,少女望向沐卿菱的眼神却充满了不满和敌意。
她上下打量着沐卿菱,那目光犹如审视一件物品一般,似乎在估量着眼前之人究竟有多少价值。
当视线最终落在沐卿菱的脸上时,少女的眼中先是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紧接着便是一抹惊艳之色。
沐卿菱那张清丽脱俗的面容,如同春日盛开的桃花般娇艳动人,尤其是那双如秋水般清澈潋滟的眼眸,更是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就在两人目光交汇的瞬间,少女只觉得自己的心突然不受控制地剧烈跳动起来,就连耳根也不由自主地泛起了红晕。
其实,少女心里清楚得很,自己向来都是个不折不扣的颜控,对于一切美好漂亮的事物都毫无抵抗力。
也正因如此,当初她才会对有着“天下第一美人”之称的寻少桀一见倾心。
虽说这寻少桀的人品实在不敢恭维,但他那张堪称绝世的容颜却是举世无双,世间罕有。
自从遇见了寻少桀,他便时常在自己身边出没,面对这样一张俊美的脸庞,她又如何能够把持得住呢?
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贪恋美色本就是人之常情嘛!
可她现在才发现,寻少桀的美貌比起少女的脸不值一提。
沐卿菱不明白刚才还气势汹汹的女孩为什么会突然脸红。
按道理来说,苏雨落应该有小时候的记忆,她应该是讨厌她,甚至是憎恨她的,也不知道她想到了什么?突然就对自己改变了态度。
“苏小姐,来府上多有打扰,实在是暂时无路可去,”
苏雨落听到沐卿菱说话,猛地回过神来,脸上又恢复了些许冷淡,傲娇的开口。
“哼,别以为长得好看就能留在丞相府,我母亲心善留你,我可不会任由你胡作非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