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菊花笑了笑,问道:“三弟妹,这孩子起名了没?”
田青青笑着笑:“大嫂,小家伙大名叫赵瑞,小名叫瑞宝。”
正说着,孩子突然哭了起来。张菊花赶忙抱起孩子,轻轻摇晃着,嘴里哼着不知名的歌谣,不一会儿,孩子就止住了哭声。
“大嫂,您这哄孩子的本事真不错。”田青青轻声说道。
“这有啥,当年我带惠惠的时候,也是这么过来的。惠惠那丫头,可调皮了,不像这小家伙这么乖。”张菊花笑着回忆道。
这时,惠惠从外面跑了进来,手里拿着一根狗尾巴草,跑到床边,看着弟弟,好奇地问道:“娘,这就是弟弟吗?他怎么这么小啊?”
张菊花摸了摸闺女的头,笑着说:“惠惠,弟弟还小,你以后要保护弟弟,知道吗?”
惠惠用力地点点头:“嗯,惠惠会保护弟弟的。”说着,便将手中的狗尾巴草拿到瑞宝眼前晃了晃。
田青青乐呵呵地看着这一幕,心中满是温暖。在这农家小院里,虽然生活平淡,但家人之间的关怀和爱却如春日暖阳。
午后的阳光愈发慵懒,赵石头和岳父在麦地里忙得热火朝天。赵石头挥舞着锄头,一下一下地松着土,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田老汉在一旁浇水,水流“哗哗”地浇在麦地里,滋润着干涸的土地。
“女婿,累了就歇会儿。”田老汉说道。
“岳父,我不累。这麦苗长得好,得加把劲,把这点活做完。接着,咱还要去打理果园,果园里面也长了些杂草。”赵石头擦了擦汗,笑着说。
两人正忙着,突然听到一阵嘈杂的声音。原来是村里的几个孩子在麦地边追逐打闹,不小心踩坏了几株麦苗。
田老汉赶忙走过去,拦住孩子们,说道:“孩子们,这麦地可不能乱踩,这是咱们的粮食啊。
孩子们吓得低下了头,其中一个小男孩看着赵石头,从另一边走了过来,便小声说:“石头叔,我们知道错了,以后不敢了。”
赵石头看着孩子们天真的模样,笑着说:“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去玩吧,记得别再踩到麦苗了。”孩子们应了一声,一哄而散。
田老汉看了看被踩坏的麦苗,心疼地说:“这些孩子,真是调皮。”
赵石头安慰道:“岳父,没多大事儿,就几株麦苗,咱们回头补上就行。”
回到家时,已是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小院里,赵石头放下锄头,洗了手,走进屋子,看到大嫂和青青正聊得开心,孩子也在一旁睡得香甜。
“大嫂,您来了。”赵石头打招呼道。
张菊花笑着说道:“三弟,回来了?快坐下歇歇。”
赵石头点了点头,在一旁的凳子上坐下。田青青起身,给赵石头倒了杯水,说道:“今天在麦地里怎么样?”
赵石头喝了口水,说道:“挺好的,麦苗长得不错。就是几个孩子不小心踩坏了几株,不过已经没事了。”
张菊花看了看天色,说道:“不早了,我得回去做饭了,你们大哥还在家等着呢。惠惠,走,跟娘回家。”
惠惠有些不舍地看着弟弟,说道:“娘,我还想跟弟弟玩一会儿。”
“惠惠乖,弟弟要睡觉了,咱们明天再来找弟弟玩。”张菊花哄着惠惠。
田青青拿出十个鸡蛋和一包糕点,用竹篓装好,塞到张菊花手里:“大嫂,这些鸡蛋和糕点你拿着,给惠惠吃。”
张菊花推辞道:“三弟妹,这怎么行,你留着自己吃,给自己多补补身子。”
“大嫂,您就拿着吧。您今天给我带了这么多东西,这几个鸡蛋算什么。”田青青坚持道。
张菊花只好收下,说道:“那大嫂就不客气了,你好好休息,有什么事就来老宅叫我。”说完,便带着惠惠离开了。
晚饭后,田青青和赵石头在房里陪着小家伙,一会儿给他唱个小曲儿,一会儿又扮个鬼脸,小家伙被逗得笑声不断,很快就睡着了。
天还没亮,赵石头就悠悠转醒,他的动作极为轻缓,生怕惊扰了身旁沉睡的妻儿。田青青和刚出生不久的儿子正睡得香甜,儿子的小脸蛋红扑扑的,田青青的发丝有些凌乱地散在枕上,赵石头瞧着这一幕,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眼中满是温柔与爱意。
赵石头轻轻掀起被子,下了床榻,趿拉着鞋子,缓缓推开房门。门轴发出轻微的“吱呀”声,在这寂静的清晨格外清晰。一阵凉意扑面而来,他不由得紧了紧衣袍,抬眼望去,灶房那边已袅袅升起炊烟,随风飘散在空中,渐渐与晨雾融为一体。赵石头知道,岳父岳母开始做早饭了。
他走向灶房,还未进门,便听见里面传来岳父的咳嗽声和岳母轻声的念叨。
“岳父岳母,您二老这么早就起来啦?”赵石头跨进灶房,笑着说道。
岳父正蹲在灶前添柴,闻声转过头来,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女婿啊,今儿个起得也不晚。我和你岳母就想着早点把饭做了,一会儿咱们还得忙活呢。”
岳母在一旁的案板上切着菜,抬起头来,眼神里满是关切:“女婿,昨晚睡得可好?瑞宝没闹吧?”
赵石头连忙摆手:“睡得好,睡得好,孩子也乖,没闹人。岳母,您别忙活了,我来帮您。”说着,他就上前想要接过岳母手中的菜刀。
岳母笑着挡开他的手:“去去去,你哪会干这些。你去忙你自个儿的事吧,赶紧去。对了,你这一大早是要干啥去?”
赵石头这才想起正事,拍了拍脑袋:“瞧我这记性,差点忘了。我前日跟村口王屠夫家说好了,让他留两个猪肚给我,今儿个得去取回来。听张大夫说,月子里吃猪肚好下奶,想买些给青青补补身子。”
岳父田老汉在一旁搭话:“嗯,猪肚吃了下奶,是这个理儿。你快去吧,别让人家等急了。”
赵石头应了一声,转身回房拿了钱袋,又跟岳父岳母叮嘱了几句,便朝着村口走去。一路上,村里的公鸡此起彼伏地打鸣,偶尔还能听见几声犬吠。村民们家的烟囱不断冒出的炊烟,给小柳村增添了几分烟火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