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午,徐堃他们都被博物馆的领导们拉着不停地感激,甚至还拉着徐堃他们,在博物馆的集体食堂吃了饭。
说是还有几道明代宫廷特色菜,一定要让徐堃他们尝尝。
好家伙,这可真是当着本尊卖弄啊。徐堃他们肯定得尝尝。
别说,还真别说,其实一点也不特色!小丫头偷偷说了好几句,说是一点也不像!
直到下午,博物馆才放他们走。
“去煤山看看吧!”崇祯叹了口气说道。
老朱这是想去看看自己上吊的歪脖子树啊。徐堃嘿嘿一笑,带着他们一家子直奔景山!
景山公园门口,游客络绎不绝。徐堃买了票,带着众人沿着石板路向上走。初冬的树木已经凋零,枝丫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叔,就是那边。”徐堃指了指半山腰处围着栏杆的一小片空地,“那里就是…呃,你们懂得!”
“朕自缢处。”崇祯平静地小声说道,语气出奇地冷静。
走近后,他们看到一棵并不粗壮的槐树被铁栏杆围住,树下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明思宗殉国处”几个大字。
周围有不少游客在拍照,还有人对着槐树指指点点。
“就是这棵树?”朱慈烺皱眉打量着眼前这棵树,“看起来不像三百多年的古树。我记得煤山上,这个位置的树不像是这样!”
徐堃解释道:“原来的那棵‘罪槐’死了,也就移除了。这是后来补种的,算是纪念吧。”
其实这个景点也没啥看的,就是一棵树,几块碑罢了!还有几块牌子,记录着那段历史!
这个时候,一个导游领着一群游客过来,导游举着小旗,正用扩音器讲解:“这里就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自缢的地方。大家看这棵槐树,虽然是后来补种的,但位置分毫不差。”
徐堃带着崇祯一家混在人群中。崇祯压低帽檐,竖起耳朵听着周围游客的议论。
“这崇祯皇帝啊,说起来也是个悲剧人物。”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对同伴说,“十七岁登基,一上来就铲除了魏忠贤阉党,可见是有些魄力的。”
“可不是嘛!”他的同伴点头附和,“我看史料记载,他每天批阅奏章到深夜,生活节俭得连龙袍都打补丁。这样的勤政,在历代皇帝里都少见。”
“老实说,崇祯具有一个明君该有的一些优点!”
旁边一个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插话:“优点虽有,可缺点也不少啊。史书记载他‘性多疑而躁急’,在位十七年换了五十多个内阁大学士,十九个刑部尚书。这样频繁换人,政策哪能延续?”
“话虽如此,可以他当时的处境,能信任谁?看谁怕是都有一种总有奸臣想害朕的想法!”
崇祯听到这话,不自觉的呼吸加重。徐堃悄悄碰了碰他的胳膊,低声道:“叔,别往心里去。”
这时导游的讲解吸引了更多人围观:“崇祯皇帝确实想做个中兴之主。他废除矿税、平反冤狱、整顿吏治,但明朝积弊太深。有人说‘明实亡于万历’,到崇祯时已是积重难返…”
“我看啊,就是缺个好宰相!”一个老爷子拄着拐杖说,“像张居正那样的能臣,可惜崇祯不会用人。袁崇焕那么能打的将领,说杀就杀了。”
“杀袁崇焕这事确实糊涂。不过我觉得袁崇焕也没那么厉害,他也有错,给了杀他的理由。”
一个穿汉服的姑娘摇头,“反而是卢象升,还有孙传庭,他们才是真的冤啊。多厉害的统帅,就因为一次战败就被下狱。要我说,崇祯就是疑心太重。”
朱慈烺听得脸色发白,忍不住小声辩解:“当时局势危急,父皇…我是说皇帝也是迫不得已…”
徐堃赶紧拉了他一把,示意他别暴露身份。幸好周围人都在热烈讨论,没人注意他们的对话。
“不过话说回来。”一个戴鸭舌帽,举着自拍杆的男子说道:“最后能以身殉国,宁死不当俘虏,这点气节还是值得尊敬的。清朝编的《明史》都称赞他‘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
“这话说到点子上了!”导游接过话茬,“思陵的神道碑上面写着‘庄烈愍皇帝’,‘愍’就是怜悯的意思。连清朝皇帝都同情他的遭遇。”
崇祯有些激动,身体微微颤抖。周皇后悄悄握住他的手,发现掌心全是汗。
“哥哥。”昭仁突然扯了扯徐堃的袖子,天真地问,“为什么大家都说父皇…说那个皇帝可怜呀?”
周围几个游客听到这童言无忌的问话,都善意地笑起来。
一个大娘弯下腰对昭仁说:“小朋友,因为那个皇帝很努力想做好,但最后还是失败了呀。就像你考试前拼命复习,结果还是没考好,是不是很可怜?”
昭仁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但却强调道:“可我会加倍努力,下次肯定考好的!”
“小姑娘有志气!”大娘称赞道!
参观完歪脖子树,就要去十三陵了。徐堃又带着众人坐光观车去十三陵!
来到十三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神道两旁的石像生。文武百官、麒麟、大象、骆驼…
这些栩栩如生的石雕历经数百年风雨依然挺立,守护着大明历代皇帝的安息之地。
“这里倒是没什么变化。就是路面更整洁,植被不一样了,其他的没什么变化。”朱慈烺看着熟悉的石像生,语气中带着一丝欣慰。
徐堃点点头:“十三陵整体保存得比较完好。清朝入关后,为了安抚汉人,对明陵采取了保护政策。就是后面为了科研,挖了万历的定陵。可惜当初技术有限,造成了一定损失,后面就再也没挖过其他陵寝!”
他们依次参观了长陵、献陵、景陵……
每一座陵墓的建筑风格和规制都让崇祯一家感到亲切。这些是他们熟悉的明代建筑,没有满文的侵染,没有异域风格的掺杂,纯粹的大明气象。
“这才是我们的根啊。”周皇后感叹道。
最后,他们来到了思陵。与其他宏伟的帝陵相比,思陵显得简陋而寒酸。没有高大的明楼,没有壮观的祾恩殿,只有一个小小的碑亭和一座低矮的宝顶。
“这就是……我的陵墓?”崇祯站在碑亭前,声音有些发抖。
徐堃轻声解释:“清廷为了节省开支,将思陵规制大大缩减。原本应该……”
“朕明白。”崇祯抬手制止了他继续说下去,“亡国之君,能有一抔黄土掩骨已是万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