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蒲远山是能够理解村民的,但勤劳不能致富,人心就渐渐散了。毕竟理想是飘渺的,吃饱才是实实在在的。根据地球母亲的经验过几年就会施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来提高劳动积极性。农产品会逐渐丰富起来,老百姓生活会越来越好。
家家户户忙着晒苞谷,一直持续到八月十日左右才陆陆续续收拾妥当。主要还是今年生产队买的杂交玉米种子。产量一下子翻了两三番。每户都分有六百到一千多斤苞谷。这年头都没养猪。吃不完,根本吃不完。于是全队上顿苞谷面,下顿苞谷馍馍,又没有油荤,吃得孩子们哭爹喊娘。因为他们觉得不好吃偷偷往粪池里倒,家长发现后打得哭爹喊娘。这半个月全村就没消停过。哎,杂交玉米,那味道一言难尽。
从七月二十五日起到八月十五左右给社员忙得够呛。每天一场阵雨,这里叫偏东雨。只要一片乌云来,一阵风儿刮,社员们就像疯了一样冲向晒场,大人小孩齐上阵,就连蒲远山上课都立刻停下来。扫的扫来背的背,不扫不背往中间推,十几分钟晒场只剩灰,雨后天晴又往晒场上背。这段时间的主旋律就是晒苞谷,收苞谷,吃苞谷,挨揍。
谚语有云,秋前十天无谷打,秋后十天遍坝黄,在毛家坪应该说是遍沟黄。意思是立秋后十天水稻就成熟了,可以收割了。
苞谷收拾妥当后生产队就派了两木工,两铁匠,还有一个机修工来维修保养打谷机。蒲远山近看了一下下。整个就是一个打满倒V形铁钉的大滚筒。滚筒直径约五十厘米,长度得有一米五左右。滚筒圆心有一根一米六的主轴,主轴一头装一个小齿轮,小齿轮紧扣直径四十厘米左右的大齿轮。大齿轮上装一手柄。属于简单的半机械化,动力就全靠人力了。用大齿轮带动小齿轮,滚筒开始快速转动,滚筒上错落有致的倒V形铁钉刚好可以带走稻穗上的谷粒。
其实就木匠活儿多,既要安装损坏的铁钉,还要修理拌篁,防溅棚子。所谓拌篁就是边长一米五左右的方形木船,深有五六十厘米,四角有耳朵方便搬运。把打谷机架在拌篁上面,套上防溅棚子,在水田里来去自如。机修工就打了一下午黄油完成任务,铁匠就就更扯淡了,V形铁钉都现成的,他带着工具来看木工干活儿,整整看了五天。
八月二十二日是生产队开镰的日子。太阳还在山那边,田野里已经热火朝天。一套打谷机械配十三个人。分工明确,四个女人割谷子,两半大小子抱谷子,两个大男人喂谷把子,两个男人摇滚筒,一个女人清理杂草,一个大男人背谷子,一个人栓谷草。
虽然都是一起干活,但工分可不一样,背谷子工分最高,抱谷子工分最低,其他都差不多,割谷子的女人们相对要低一个工分。
不得不说的是这个时代的人劲儿真大,一百八十斤一背篓的湿谷子,要从烂泥田里面背到两三百米外的晒场,中途不带休息的,一边走,背篓里还一边滴水。
打谷子是生产队最热闹的农活,因为男男女女在一起扎堆干活,还分工明确,配合默契。这时候男人们就特别兴奋,怪话连篇。惹得周围女人们面红耳赤,白眼狂翻。男人们一阵哄笑,像极了打了胜仗的将士,得意洋洋。有时候说得兴起,抓起田里的污泥有目的地狂抛,霎时天空下起一阵泥雨。这时最遭殃的就是前面割谷子的女人们,弯着腰,后背啪啪啪被泥雨洗礼,于是跳脚乱骂。男人们便嗷嗷起哄,更加兴奋了。
有时候割谷子的女人们一声高分贝的大喊:“有大鱼”。只见一条一尺多长的乌鱼打着水花儿到处乱窜,霎时田里一阵鸡飞狗跳。好家伙,大家都不干活了。集体抓鱼,谁抓住算谁的。其实这个时代没有农药化肥,田里鱼特别多,各种鱼都有,尤其以鲫鱼为最。
有时候割谷子的女人们惊慌失措,高声尖叫,四处乱窜冲向田梗。一边跑一边大叫“有蛇”。好家伙,这背时玩意大家都怕,这时候所有人丢了活儿就往田埂上跑。直到找来队里会捉蛇的社员把它捉住,大家才小心翼翼进入稻田开始又一次闹腾。总之故事层出不穷,事故也层出不穷,笑料也层出不穷。
其实队里也是能人辈出,啥人都有,看那会抓蛇的文姓社员,用一根木叉,叉住蛇头,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蛇的七寸就轻松拿捏。看完后大家都有一个感觉:我上我也行。但第二天看见蛇的时候还是照样怂。
生产队打谷子只打上午半天,中午饭吃了就可以休息。到了下午五点左右,虽然太阳依旧毒辣,但社员们依旧上工了。他们的任务就是背谷草,把谷草背到各个山头去晒。冬天的时候谷草可是牛儿的饲料。太阳落山坡,队员们才一起去晒场收谷子,掌灯时候队里开始分谷子,和收苞谷一样的,接连十天如此,当然遇见雨天就要顺延。
也有遇见接连不断的雨天,这个时候就要冒雨收割了,晚上分水谷子,自己回家想办法吧。这可急坏了社员,四五天不晒干可是要发芽。最后有一大聪明想了一个办法,用大铁锅炒,炒干炒熟都可以,办法是好,就是费人费锅费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