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沿用元朝,采用了盐引制度,和后世的粮票,布票,工业票差不多一个概念,阪盐需要盐引,而明朝廷的盐引制(就是食盐的专卖证),即商人花钱购买或者朝廷发放盐引到指定盐场取盐,并运到指定地区零售,和后世烟草专卖类似。
朝鲜也是学习明朝,盐引就是垄断盐价最关键的文书,而垄断盐价造成的后果就是大头利益是朝廷,然后是中间盐商,价格也是说涨就涨,由底层百姓承担盐价的剥削。
而盐对人体的需求是必须的,每日吸收的盐需要在三点五克才能维持身体机能。
盐中的钠是维持体内水分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长期不吃盐,导致体内缺盐,会引起人体组织水肿,特别是在四肢、脚踝等部位。
长期不吃盐,可能会干扰正常的神经功能,导致神经传导系统异常,出现四肢无力、疲劳等症状期缺乏盐可能导致电解质失衡,特别是导致低钠血症,引起肌肉痉挛、抽搐,甚至尿血等问题,古代百姓平均寿命只有三十多岁,缺盐也是重要得诱因。
铁器在古代也是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都必须用到铁器,如:菜刀、铁锅、锄头、剪刀、镰刀,柴刀甚至绣花针都必须用到铁,而铁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可以制作盔甲以及兵器。
盐铁专卖在朝鲜也同样是严重剥削平民的工具,对于取消这个专卖制度众人都是全体赞成。
在古代公堂上,无论是地主还是平民,见到官员都是要下跪的,不下跪的话还会被追究责任,这是一种等级制度。官员们也是读书人出身,制度上他们与秀才是平级,所以秀才不需要下跪,只要正常行拱手礼就可以了,通常还会给他们赐座。
古人讲究民不与官斗,秀才以上的功名者在官员面前都是自己人,所以无权无势的平民就去投献到读书人寻求庇护,甚至愿意甘为奴仆以逃避税赋。
取消跪拜礼是人权进步的前提条件,不然跪着和人说话还讲什么公平公正,在讨论王东进京的问题,最坚决的条件就是不行跪拜礼,而从朝鲜进行多方面的改革相当于试点,为以后入驻中原提供宝贵的经验。
至于最后一条普及教育,在短期内并不会影响两班贵族,但是科举垄断同样朝鲜世家大族的,只要打破读书垄断,以后的世家将会迅速衰落下去。
在电报发出后,各方意见都层出不穷的提了出来,比如,广州的卢泽玲旧事重提,要求在朝鲜实行一夫一妻制,还有临高的王建军提出了废除殉葬制度,周护士提出的废除裹脚这种摧残少女的陋习,周于波提出的嫡庶有平分财产的权利,张辉也提出了废除卖身契,还奴仆女俾自由身,远在马尼拉的张少熊也提出废除贞洁牌坊,苏世力提出了废除八股科考制度,。。。等多个议题都被列了出来。
这一说不知道,想不到17世纪的陋习居然那么多,随着讨论改革议题越来越多,也渐渐超出了朝鲜司令部的能力,没有成千上万的现代人参与其中,大多数的提议很难得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