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十二年(753)就这样在大唐结束对吐蕃的进攻中落下帷幕,所有人都在此次正战争中有所收获,上至朝堂下至参与此次出征的众将士。
而此次出征的所有将领中,除了一人以外,其他人都是加官进爵,封长青因为最后率领大军迷路在戈壁滩上,又被杨国忠以这个为把柄参了一本。
虽然在此战中,封常青率领的大军也打下了庞大的疆土,但是无奈朝中有小人作祟,被抓住了所犯的失误。
虽然最后没有被降罪,但是也被李隆基下旨训斥了一番,导致了此次征战吐蕃的功劳全部化为乌有,还被调离了安西都护府,虽然是平级调往北庭都护府。
但两个地方完全没有可比性,虽然也是边疆重臣,可是北庭主要是防范突厥人,所以兵马和地盘都相对要少很多,都不及安西都护府的1\/3。
再加上这一次大唐重军出击,打下了大片的疆土,虽然还没有明确划分管辖范围,但是,所属疆域急速扩大却是不争的事实。
明眼人这时候心里都明白,这一位刚刚升至安西节度使一年多时间的边疆重臣,正在失去李隆基的信任,不然也不会如此安排这位有功之臣。
毕竟在封长清接任北庭都护府之前,北庭的大都护乃是从安西副都护位置上调过来的程千里。
以前一个副都护就能接任的位置,现在却让他堂堂安西大都护来接任,可以说是一种极大的羞辱,也算是李隆基的一种变相的敲打,表示了自己此刻的不满。
但是看在封长青的战绩上,知道封长青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将领,所以也仅仅只是下圣旨训斥和调动,并没有再进行其他实质性的惩罚,仅仅是这样,就足够封长青难受的了。
接到圣旨的时候,封长清心中虽满是愤懑,其他人也在为封长清打抱不平,可是圣旨已下,其他人也无可奈何。
而且封长青明白现在朝堂之上暗流涌动,杨国忠一党权势熏天,自己此时若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只得接受安排前往北庭上任。
而其他参与征战吐蕃的将领,都是大封特封,基本上所有人都得到了与功劳对应的奖励。
首先便是发起进攻后吸引住了吐蕃大量兵力的哥舒翰,虽然歼灭的人数没有李雄多,但是起到的作用却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随着战后哥舒翰身体不适,需要回长安养病,被加封为左仆射同章事同时兼任陇佑节度使。
毕竟,庞大的战争给主帅的压力还是十分大的,再加上哥舒翰已经五十多岁,各种身体机能都在急速的下降,而现在给的这个职位,相当于当时的副丞相并且还兼任一路节度使也算是位高权重。
高仙芝则是被调入京城,担任镖骑大将军提前封为密云郡公也是显赫一时。
虽然这一世的高仙芝因为李雄的出现,并没有导致怛罗斯之战的失败,从而保证了高仙芝出征从无败绩。
但是这一次毕竟名义上是高仙芝让人押送至长安的重要物资被吐谷浑劫掠,虽然责任不在高仙芝身上,而且高仙芝随后便率兵灭掉了吐谷浑。
虽然知道真相的就那么几个人,这其中还包括李隆基在内,可是这事毕竟需要给外界一个交代,不然李隆基的一番表演就白白浪费了。
所以这个封赏就很有意思,先是将高仙芝调入京城封了个大将军的职位,虽然不像节度使那么大权在握,但是在军职上也升了一级。
然后又封了一个密云郡公,因为在李隆基中后期,为了控制大唐勋贵家族的数量,在爵位的分封上还是很严格的。
而这一次封高仙芝这个外姓为密云郡公,已经显示的李隆基很大方了,这也算是如了,高仙芝的父亲高舍鸡的心愿了。
自从高仙芝当上安西节度使后,他的父亲便一直在京中各种活动,就是希望江高先知能够调回长安。
在这位看来,只有回到长安城天子脚下,那才是当今圣上的近臣,毕竟长安城的繁华,远远不是西域那种风沙之地可以比拟的。
而李雄此战攻占地盘最大,击毙和俘虏吐蕃最多的首功之臣,则是正式成为安西节度使。
成为大唐众多节度使中最年轻的一位,虽然李雄的年龄最小,但是自从崛起以来,所立下的功劳确是让人无话可说。
就连之前隐约有成为节度使之首的安禄山,在以前根本就不把其他人放在眼中,但是在彻底弄清楚李雄的种种战绩之后,也是无比的忌惮。
看着手中李雄的资料以及战报,安禄山也陷入了沉默,随后说了一句“真是天纵奇才,此人日后要么拉拢为我所用,要么将是我们最大的敌人。”
可见,安禄山对李雄的忌惮已经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之前如此忌惮一人还是李林甫活着的时候。
毕竟李林甫对于安禄山的人心把控,简直是已经到了让人畏惧的地步,虽然后来,两人成为了相互依存的盟友,但是李林甫一直牢牢把控着主动的位置。
可以说当代安禄山最忌惮的两人,除了李隆基就是李林甫,其他人在安禄山看来都不足为惧,而随着李雄的强势崛起,现在安禄山忌惮的人中还要加上一人,那便是李雄。
而西域各国,在得知李雄接任安西节度使的时候,真的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不管是真心的还是出于其他的考虑,在消息传来的时候,众人都送上了一份足够份量的礼物以示贺喜。
虽然礼物送到,但是这些人心里如何想就看他们自己了,而李雄现在的赫赫威名,都是建立在西域各国的痛苦之上。
毕竟在自己头上压着一座大山,是谁心里都不会很乐意,更何况李雄是一座刀山,还是随时有可能将自己压得粉身碎骨的刀山。
而那些还存在二心或者是蠢蠢欲动的西域势力,在李雄接任安西节度使后,也彻底的断绝了其他的想法。
在他们看来,只要李雄还在位一天,甚至是还活着的一天,就算以后离开了西域,最好也是不要去挑战大唐和李雄,因为说不准什么时候李雄就带着大军杀回来了。
没看到吐蕃之前也是一直在挑衅着大唐的威严,虽然期间也占了一些的便宜,结果当大唐真正较真起来的时候,不也是被打的丢盔弃甲血流成河。
甚至丢掉了大部分的的疆土,不仅把以前所占的便宜全部吐了出来,现在也只能困守在雪域高原之上,占着地利之便与大唐进行最后的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