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浅浅经过打听才知道。
原来又有新的知青来了,也就是说男主周问来了。
那女主钱三丫也马上要重生了。
如果赵浅浅没记错的话,应该就是这两三天的事情。
那她的麻烦要来了!
知青点。
周问一直听别人说下乡是如何的清苦?
吃的是多么的差?
住的是多么辛苦?
可是自从他下了火车,跟他所预想的就是完全不一样。
因为钱家村是派队里的人员直接到他们下车的地方去接,而且是拖拉机。
好像赶走别的地方的知青,都是牛车来接。
他们只能把行礼放在车上,然后步行走到村子里。
但是他们这些去钱家村的,可以直接做车去村里。
虽然他是第一次下乡。
但是往常他也听比他下乡早的人说过:“知青点的房子很少,一般都是七八个人一间,有的还是十几个人一间。”
可是钱家村的知青点。
他们竟然是一人一间小房子,而且还是青砖红瓦房。
而且一来,原先的老知青就给他们办了一场接风宴。
办接风宴不奇怪。
奇怪的是这宴会的规格。
此次他们一共来了三位知青,加上原先的十五位知青。
一共十八个人,竟然搞了三桌酒席。
每桌酒席,都是有鱼有鸡有肉有蛋,一共十道菜。
周问觉得十八个人,吃十道菜足够。
可是三桌加起来,整整三十道菜!
当然其中三桌的菜系是重复的。
一道清蒸鱼,一道干炸小黄鱼,一道红烧鱼,一道炒鱼渣,猪肉白菜炖粉条,辣子鸡,炒鸡蛋,辣椒炒肉,凉拌萝卜丝,凉拌黄瓜。
周问很是好奇,怎么这么多鱼?
就好像这鱼是不要钱一样的。
后来经过询问才得知。
这鱼是大队里友情赞助的,不要钱。
因为钱家村有三十多个池塘,每次有新的知青来,都会免费送一些鱼道知青点,当作是对他们的馈赠。
周问感觉真的是来到好地方了。
他有一种感觉。
以后再钱家村的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甚至可以帮到家里。
老钱家。
这几天,老钱家的伙食越来越差。
特别是今天的饭菜,竟然只有玉米面的窝窝头和咸菜丝。
这不就有人开始抱怨了。
第一个开口的就是钱二田:“一个月30块的生活费就吃这个啊!”
赵母最近被老钱头一家的态度给伤到了。
所以。
她现在一点也不想惯着钱家的人。
钱老二一开口。
赵母立即开口反击:“一个月30块,可我们家没工分的就好几个,每个月光买粮食就要十块,不然你告诉我该吃什么?你自己也是一点粮食不挣,每天白吃白拿家里的。”
钱二田上的是临时班,一个月的工钱是15块。
除了要上交的10块,钱老头是给他留了5块钱吃饭的。
明明他就可以吃食堂的。
但他却选择每天从家里带饭。
这样他就可以多留下一点私房钱。
你像钱老头另外的几个子女,不管赚多赚少,那可是真的一点私房都没有的,都会上交给老钱头。
明明就是钱二田赚了大便宜。
偏偏他还事这么多。
“我白吃白拿家里的怎么了?”钱二田一副理所应当的态度:“我爹一个月出30的生活费,难道没有我的份吗?”
这时赵家最小的儿子说:“二哥,我母亲的意思是你看大哥大嫂他们每天都赚十多个工分,每个月分得工分钱也不比你上班赚的少,可人家就比较孝顺,全部上交钱叔。”
有些事情,别人不方便说。
那就由他这个年龄最小的说。
赵东东早就看这个钱家二哥不顺眼了,动不动的就找他娘的茬,好像他娘赚了多少钱一样的?
钱二田一听这话,气的拍桌子:“赵东东,你这是在干嘛?挑拨离间吗?就算我留了五块钱当作私房,那也是我们老钱家的事情,跟你有什么关系?”
赵老大趁机开口:“反正你们钱家人也从未把我们母子几个当作一家人。房子和财产我们都没份,如今连每个月的生活费都开始算计了,光粮食就要去掉十块,还要买些肉菜以及平常的人情来往,能剩下多少?”
反正话赶话的都说到了这个地步。
钱二田终于说出了自己一直以来的不满:“我算过了,30块生活费除非要给大家做衣服鞋子的那个月,母亲每个月还是可以余下五块多钱的。”
“别说不是每个月都能剩下五块钱。”赵母也开始打名牌了:“就算每个月都能剩下五块钱,难道不是我应该得的吗?我不要房子不要财产,每天伺候你们一家的吃喝,还要给你们做衣服,难道我连五块都不配吗?”
事情发展到这一地步。
钱老头又出来和稀泥了:“二田你少说二句,既然你每天都要从家里带饭吃,那你每个月就给家里买两次肉改善生活,算是你带饭的代价。不然就不能再从家里带饭,或者带饭就把五块的私房上交。”
一家之主都这么说了。
钱二田虽然心里不舒服。
但也不敢再反驳。
毕竟老头那有钱的很。
往后,他还想从他那里多弄点钱呢!
再说带肉又没说带多少?
一斤肉的价格,没票的话在一块到一块二一斤之间。
有票的话,那就几毛钱一斤。
他每个月带两次,一次半斤,就算没票也只花一块多钱就够了,还余下将近四块钱。
这边钱老头教训完了自己儿子。
那边又对赵赛华说教:“既然每个月的生活费还能剩下五块钱,那就没必要整天的吃窝窝头,可以拿出两三块来改善一下生活。”
听到这个。
赵氏笑了:“不如我们直接离婚得了,毕竟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这老钱家的房子和财产我都没要,如今连每个月的生活费都算计上了,这还过什么?”
老钱头一噎。
说实话他真的很满足这样的生活,一点都不想离婚。
可赵氏一贯很是容忍。
在他面前连大话都不曾说过几句。
这两天一而再再而三的和他呛声,和他的子女不对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