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三日一大早,李彦吃完早餐,就去了纹绣院。
“陛下,现在江宁城很多人都相信朝廷在西线布置了五十万大军。”王元吉说道,“不过还有一部分人拼命地否认,这些人似乎很卖力,要不要把这些人抓起来?”
“不用,抓不完的。”
“奴婢是担心他们再乱嚼舌头,恐怕会露馅。”
“公孙弘来了没有?”李彦转移了话题。
刚提到公孙弘,公孙弘就沿着长廊一路走过来。
跟他来的还有一个男子,约莫近四十岁,看起来与公孙弘有几分相似,但更显得沉稳。
“臣公孙弘参见陛下。”
“草民公孙赞参见陛下。”
李彦走过去,一把搀扶住公孙赞,说道:“你终于来了。”
公孙赞是前户部侍郎,他可不是一般人,他的父亲公孙泰是李恪时代的户部尚书,他自己三十几岁就坐到了户部侍郎的位置。
大夏朝堂上下的账目,他都处理的井井有条,明明白白。
当年大夏第一名臣萧璟还在的时候,公孙泰是萧璟的得力助手,后来公孙泰走了,公孙赞又成了萧璟的得力助手。
“陛下,草民……”
“之前罢了你的官,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希望你不要放在心里。”
“臣不敢。”
公孙赞心中颇为震惊。
这人是皇帝?
这个人真的是他熟悉的那个皇帝?
为何行为举止,说话语气,完全不一样了?
简直就是变了一个人!
难道真的是现在外面传言的那样,陛下是为了和平,才一直忍着魏芸的?
“朕今日找你们兄弟二人来,是有非常重要的事情,你们跟朕过来。”
公孙弘和公孙赞跟着李彦一路走向纹绣院。
陈凌早已在纹绣院门口等候。
“陛下。”
“如何?”
“已经赶工做出来了,一共三百台。”
“比朕料想的还要快,原料都准备充足了吗?”李彦一边往里面走,一边问道。
陈凌小心翼翼说道:“臣准备了一些原料,但恐怕不充足,一是原先的原料要用于宫廷服饰的制作,二是户部说他们没钱了。”
李彦转身看着王元吉,王元吉连忙说道:“户部的确没钱了,前几天又送了一百万去徐州,还有两百万送到秦州,最后五十万两送到了宋州,现在空了。”
说到这里,王元吉还小声补充了一句:“徐州还有五百万要给,陆康派人来催了,不过上一次勾结魏国使者的那几个官员,超出三百五十万两,但徐国公说宋州还缺一百万两,而且催的急。”
“你大点声说。”李彦对王元吉说道,“现在还有多少钱?”
王元吉说道:“一共还有三百五十万两,宋州缺一百万两,徐州还缺五百万两。”
“公孙赞。”
“草民在。”
“听到了吗?”
“听到了。”
“你怎么看?”
“魏军南下,韩帅到了西线,西线自然是重中之重,中线有剑门关,草民认为中线的可以先放着,把钱给到东线和西线。”
“听到了吗?”李彦看着王元吉。
“听到了。”
李彦道:“就按照公孙赞说的这样办。”
公孙赞微微一怔,连忙说道:“陛下,草民对前线一无所知,只是说了一下草民的愚见,绝不敢……”
“朕看过你以前做过的账本,这个世上没有人比你做的更好,萧璟夸赞的人,朕无条件的相信。可惜萧老太师走了,不然朕亲自去把他抬回来!”
“陛下若是缺人,何不找萧老太师的学生到京师来?”
“学生?”
“宋濂,萧老太师的学生。”
“怎么以前没听过?”
“隐士。”
“哦,王元吉。”
“奴婢在。”
“派人去把这个宋濂找到京师来。”
“是!”
“走吧,跟朕进去,朕给你们看看朕这段时间潜心制作的好东西。”
公孙弘和公孙赞对视一眼,不明所以。
到底是什么,需要让江宁府尹过来?
而且还要把前户部侍郎叫来?
尚未进去,众人便听到了里面传来络绎不绝的纺织声。
原本被亡国危机包裹的李彦,听到这样的声音,立刻舒缓了下来。
等进来后,众人看到作坊内摆放着整齐的纺纱机,每一个纺纱机都在快速运作,有纱从上面快速流出来。
那些纺织的宫娥停下来准备行礼,被李彦叫住:“你们忙你们的。”
“陛下,这是……”
“这是朕最新做的纺纱机,一天一匹纱!”
“一天一匹纱?”公孙弘懵了。
等等,您可是皇帝!您关注这个作甚?
李彦看见公孙弘这反应,知道他不知道这东西的用处,便解释了一遍。
听完后的公孙弘懵了,公孙赞也懵了。
一边的陈凌则热血沸腾。
“陛下是要去卖纱?”
“不仅仅是纱,还有丝绸,把价格打下来!”
这是暴利!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产能拉起来后,价格下来,几乎可以降维打击。
英国佬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首先带动起来的就是纺织业。
这种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刚需。
如果把丝绸价格再拉低,不仅仅可以拉动上游的养蚕业和种植业,还能让更多普通人穿得起丝绸。
这绝不是做善事,而是普通人的基数足够大。
以前一年丝绸卖十万匹,一匹丝绸二两,收入是20万两,去掉所有成本,净利润6万两。
以后一年丝绸卖1000万匹,一匹丝绸500文,收入500万两,去掉所有成本,100万两。
纱巾就更不必说!
设立一个商社,以先发的产能优势,做成最大的纺织贸易商社。
每年源源不断利润进来。
这还只是纺织业。
“陛下,您身为九五之尊,做这些作甚?”公孙弘不解道,“您应该召集大臣,商议国事。”
“这就是国事!”
“这?”
“陛下,草民知道了!”公孙赞立刻说道,他明显兴奋起来,“这种不仅仅是一天能纺织一匹纱这么简单,操作也更简单。草民刚才观察了,每一个作坊里有十名女工,只要增加作坊,就能增加数量,草民注意到,他们的操作几乎都一模一样。只要增加这样的作坊数量,就能增加产量!”
公孙赞深吸了一口气,说道:“而且是源源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