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的那一天,周栋早早的起床。
陶玲是知青,不需要跑大老远去接亲。
新房里到处贴上了喜字,看起来挺喜庆。
知青点也稍微布置了一下,陶玲是第一位嫁到村里的知青。
知青点相当于她的娘家,虽然很多知青对这段婚姻并不看好,但陶玲毕竟是心甘情愿的结婚,他们也只能配合。
知青点离周栋新房差不多有一里多地,一点都不远,周栋直接背着陶玲回到了新房。
院里放了五个大桌子,上面摆满了碗筷,这些都是从别人家借来的,吃完席之后还要还回去。
知青们也过来吃席,有几个男知青没来,周栋数了一下,大概有十个知青,一个桌子就能坐得下。
有几个知青觉得参加陶玲的婚礼,肯定是要送礼金,有这钱还不如到外面搓一顿。
他们跟陶玲也不是很熟,后来商量了一下,索性不来了。
周栋也不强求,不过他没想到李雪竟然也跟过来了。
以前总听陶玲说,李雪有多讨厌她,按照他的想法,李雪肯定会呆在知青点里。
农村的大席并不丰盛,周栋为了能办的更体面一些,从镇里搞来了两个猪头,放在大锅里炖着。
上菜的时候,直接切成片放在盘子里,这也算是一盘荤菜。
剩下的骨头用来炖菜,虽然肉不多,但总比光放白菜强。
不管是知青还是来参加婚礼的村民,吃的都很开心,猪头肉虽然比不上正经的肉,但也比猪下水强多了。
别人吃的都开心的不得了,嘴上泛着油花。
李淮穿着中山装,感觉整个人都要被冻成冰棍了。
筷子夹菜的时候不停的抖,跟犯了病似的。
“李家小子,年纪轻轻手怎么就不行了?”说话的正是村长媳妇。
她看着李淮抖的连肉都夹不住了,帮忙夹了一块放在他的碗里。
以前也没听说过李淮这小子身体有什么问题,难道是这两天才得的病。
村长媳妇心里想的什么李淮不清楚,但他实在是太冷了,根本控制不住手。
早知道就不听他媳妇的话了,穿着中山装活受罪。
里面就穿着秋衣,连点厚衣服都没有。
现在的温度低的水缸里的水都能结冰,他穿的那点衣服跟没穿也差不多。
黄翠花穿着红色棉袄,拿着筷子大吃特吃,生怕慢了一步,肉就没了。
“阿嚏!”李淮身体终于撑不住了,打一个喷嚏。
唾沫星子直接喷到了肉上,惹得桌上人一阵嫌弃。
“李家小子,你要是冷就赶紧回家吧!万一冻着了就不划算了。”村长媳妇一看这情形,直接开口让李淮回家。
他要是再多打两个喷嚏,桌上的人还要不要吃饭了。
李淮恋恋不舍的看着桌上的菜,他是真的被冻坏了,只能回家穿衣服。
黄翠花刚想说什么,就被旁边的人盯着看,她只能低下头继续吃饭。
一边往嘴里塞,一边腹诽着真是太没用了,被冻了一会就受不了要回家。
吃个饭能用多长时间,吃完再回家穿衣服也不耽搁。
大家都吃完之后,刘丽带着女知青去新房里找陶玲。
女知青们每个出了一点钱,包了一个大红包,男知青那边也是如此,由刘丽代给。
陶玲接过两个红包,邀请他们参观新房。
新房总共有四间屋子,按照周栋的规划,三个人一人一间,再留出一间当客厅,这样刚刚好。
女知青们看着眼前的新房子,以及陶玲的笑脸,突然觉得她嫁给周栋好像也不错。
最起码比她在知青点日子过的好,只不过她们没陶玲这么有钱,能掏钱盖亲房。
......
回知青点的路上,她们还讨论周栋到底配不配得上陶玲。
“周栋肯定配不上陶玲,两人门不当户不对,我觉得迟早得散。”
“我倒不这么觉得,咱们都下乡当知青了,跟农民也没什么两样,哪有什么门不当户不对的。”
“丽姐说的对,大家都是在土里刨食吃,谁又比谁高人一等。”
女知青的意见不一样,而男知青却沉默不语。
陶玲嫁给周栋,给他们提供了一些思路,与其遥遥无期的等待回城,还不如在农村娶一房媳妇。
这样回家也能有个热乎饭吃,比在知青点待着强多了。
不管是男知青还是女知青,在村里都很受欢迎。
有些自家条件好的男知青,偶尔还能获得村里少女送的东西。
比如鸡蛋、红薯干之类的,看似不值钱,但在村里也是难得的吃食。
村里有闺女的人家,都私下里跟自家孩子说过,嫁人可不能嫁给知青。
隔壁村就有一个嫁给男知青的,每天日子过的那叫一个苦。
白天得上工干活,晚上回家还得伺候他,男知青的工分还不如他媳妇。
每天跟着一群老大娘老大爷干活,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
俗话说的好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嫁给男知青,连个饭都吃不饱。
而且结婚之后,男知青还是住在老丈人家里,连个房子都没有。
天天还一脸瞧不起人的样子,他都不是城里的户口了,还老是觉得高人一等。
快到知青点的时候,李雪突然间不行了,捂着肚子“哎哟!哎哟”的直叫。
吓得知青们连忙将她抬到屋里,然后又让人去找村医。
村里有一个技术水平不太行的赤脚医生,有些病能看,有些病看不了。
知青们也是死马当活马医,总得让村医看看再说,要是实在不行,再往县里送。
“吐了、吐了。”
李雪突然感觉到恶心呕吐,头一歪直接吐到了地上。
刘丽看见后,连忙找了一个盆接住,生怕她再吐到地上。
“李雪,你现在怎么样了?要不要送你到县里?”
“我现在好难受,头疼、肚子疼、还想吐,我是不是要死了?”
李雪脸色发白,说话声音有气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