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内忧外患的磨砺,袁谭愈发沉稳坚毅,青州也在风雨飘摇中艰难求存、逐步发展。
军事上,“青州锐士”已颇具规模,袁谭对其进行了更为精细的编制和训练。
他依据士兵的特长分为长枪营、刀盾营、弓弩营和骑兵营,各营相互配合,协同作战。
同时,设立了专门的军事学堂,邀请贤能之士讲授兵法、谋略和天文地理知识,提升将领们的军事素养和指挥能力。将领们日夜钻研战术,根据不同的战场形势制定多种作战预案,还定期进行军事演练,模拟各种实战场景,检验和改进作战方案。
为应对可能来自联军的再次威胁,袁谭下令在青州周边构建纵深防御体系。
在边境的关键山口和要道修筑坚固的关隘,这些关隘城墙高大厚实,设有了望塔、箭楼和瓮城,既能有效抵御敌军的进攻,又能为守军提供良好的观察和反击位置。
在关隘后方,挖掘了多道壕沟和陷阱,并设置了拒马、鹿角等障碍物,延缓敌军的推进速度。此外,还在一些隐蔽的山谷和树林中建立了秘密的屯兵点和物资储备仓库,以便在战时能够迅速支援前线或进行突袭作战。
外交局势依旧复杂多变。孙权在收到袁谭的合作方案和珍贵礼物后,虽有所心动,但仍未明确表态。
袁谭决定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他派遣了一位能言善辩且精通江东文化的使者前往孙权处,这位使者不仅带去了更多的青州特产和一份更为详细的军事互助计划,还与孙权的重要谋士和将领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沟通,试图从多个层面打动孙权。
使者向孙权详细阐述了当前的天下大势,分析了青州与江东联合对抗曹操残部和乌桓联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承诺在未来的合作中,青州将充分尊重江东的利益和地位,共同分享合作的成果。
与此同时,袁谭也加强了与其他周边势力的联系和沟通。
他派使者前往荆州刘表处,试图与刘表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共同抵御曹操残部的威胁。使者向刘表说明了曹操残部的野心和危害,表达了袁谭希望与刘表携手合作、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诚意。刘表虽然对袁谭的提议持谨慎态度,但也表示愿意保持联系,观察局势的发展。
在经济建设方面,青州的农业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新开垦的荒地逐渐种上了庄稼,水利设施的完善使得农田灌溉得到了有效保障,粮食产量稳步提升。
袁谭又下令建立了官营的粮仓和磨坊,加强对粮食的储备和加工管理,确保在战时能够有充足的粮食供应军队和百姓。
同时,为了促进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袁谭设立了农业奖励制度,对那些在农业生产中表现出色、产量高的农户给予奖励,激发了百姓的生产积极性。
手工业和商业也在持续繁荣。青州的丝绸、陶瓷等手工业品在周边地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订单源源不断。
袁谭组织了手工业者协会,对手工业生产进行规范和指导,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在商业方面,青州的城市中出现了许多繁华的商业街和集市,各地的商人云集于此,交易的商品种类繁多,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袁谭加强了对商业的管理和税收制度的完善,确保商业活动的公平有序进行,同时也为青州的财政收入提供了稳定的来源。
然而,平静之下暗潮涌动。曹操残部与乌桓联军在内部矛盾暂时缓和后,开始重新谋划对青州的进攻。
他们意识到袁谭的势力在不断壮大,若不尽快将其消灭,日后必将成为心腹大患。于是,联军再次集结兵力,准备对青州发动一场大规模的进攻。
袁谭的情报人员及时探知了联军的动向,迅速向他汇报。袁谭立即召集将领和谋士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商讨应对之策。会上,众人各抒己见,经过激烈的讨论,袁谭最终制定了一个诱敌深入、分而歼之的作战计划。
他命令一部分军队在青州边境的关隘处进行顽强抵抗,但不与联军进行正面决战,而是采取节节败退的战术,引诱联军深入青州境内。同时,派遣两支精锐部队分别绕道联军的两侧后方,切断其退路和补给线。袁谭自己则率领主力部队隐藏在联军必经之路的山谷两侧,等待时机发动突袭。
联军果然中计,他们以为青州军不堪一击,便长驱直入。当联军进入山谷后,袁谭一声令下,顿时山谷两侧杀声四起,滚木礌石如雨点般落下,青州军主力部队从两侧向联军发动了猛烈的攻击。联军顿时陷入混乱,死伤惨重。此时,绕道联军后方的两支精锐部队也成功地切断了联军的退路和补给线,联军陷入了绝境。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曹操残部与乌桓联军再次遭受重创,不得不狼狈逃窜。袁谭再次取得了胜利,青州的局势也暂时得到了稳定。但袁谭深知,这只是暂时的胜利,未来的道路依然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他望着战场上的硝烟和废墟,心中暗自下定决心,要继续努力发展青州,提升实力,在这乱世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