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只要解决衣食住行短缺的问题,那部落的人口就会迎来一个飞速增长的时期——无论是部落自然繁衍还是吸引外来人口,都能极大地增加总人口。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短则半年一年,长则两三年,熊部落会逐渐地将周围的17个小部落给并入进来,形成一个区域性的“部落联盟”。区域里的部落总人口,加一起也有个快2000多人,就算只有一半的劳动力,那也是很可观的力量。
当然在这个联盟里,熊部落必须是要作为最核心的主导力量,不管是武装力量还是科技力量,都得掌握在熊部落手上,说的更直白一点,就是掌握在熊洪手上。
之所以现在没有让这些部落并入进来,除了熊部落现在还无法保证这些人的生存之外,还有就是这些人一次性全部加进来,势必会给现在熊部落的权利结构造成巨大冲击——这并不是征服,原先与熊部落交好的部落族长们怎么办?给他们什么样的位置?那熊部落自己的嫡系又怎么安排?
部落人手都少的时候,这些问题可能还没有太大影响,但一旦规模起来了,就要考虑这些事情,熊洪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他只能从大方向上去指挥去筹划,具体要做什么,还是得靠这些族人。
要逐渐改变这些部落的想法,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做“洗脑”工作,让他们融入进来,成为熊洪可以放心使用、有能力完成任务的族人。熊部落有着比这个时代高上很多的组织动员形式,一旦融合完成,这个部落联盟所发挥出来的作用,要远远超过其他的部落简单的合并。
当然这个融合的过程也是可以通过一些其他的办法来促进的,来自后世的熊洪,自然知道有很多方法可以加快这个过程。
除了周围的部落能作为后备力量的补充,还有其他的部落能够打主意。
鹿部落,对,就是今年被水部落送过来的鹿部落。
熊洪听鹿角他们说,在他们原来部落的附近,也有很多像他们一样的部族,生活在那里,而且从鹿角的描述来看,每个部落的人口数量还不少,每年也都面临着食物养不活那么多人口的问题。
他们缺少各种生活物资,熊部落缺人缺的太厉害,而且食物充足,物产丰富,完全可以用部落产出的陶器、食盐、渔网等换回一批人回来。
为此,熊洪还特意地与鹿角等人聊过,他虽然不太记得清来时的路,但大致的方向还是知道的,而且熊洪等人还有非常丰富的探索经验和方法,要找到鹿部落的旧地,应该不是太难。
熊洪打算在秋收之后,就带着人去这个地方换一些人口回来。
当然,就算没有找到这些人,那也能在探索的过程中“点亮”地图,为部落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原材料地点和适宜耕种的土地。
“……这些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为了缓解人口缺少所带来的压力,”熊洪跟熊巫讲述了一下秋收后的行动,“至于周围这些部落,可以通过推广农耕的办法影响他们,主动加入的,就加大扶持力度。而且他们发展农耕,对我们也是有不少好处,我们给他们提供耕牛、铁犁等工具,是需要他们拿收获的粟米、养殖的牲口来交换。你可以这样想,他们种植的越多,我们能够收取的粟米也就越多。”
想要加入熊部落,是周围部落的成员们,都想过的事情。这几年随着熊部落的不断交换和帮助,大家的物质生活都变好了,这些部落已经没有出现冬季族人冻饿而死的现象,人口数量也在上升。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周围的部落在经过这几年的同化之后,其实已经对熊部落产生了极其强烈的认同感,加上不间断的语言、文字和规矩的输出,这些部落离并入熊部落也只是个时间问题。
除了黑齿和水部落等主动要求加入的,还有很多其他部落隐晦地提出想要并入熊部落,熊洪和巫也曾动心过,但细想之后,一次性接纳这么多部落进来,时机并不算成熟。
原因有几个,一是这些主动要加入的部落,对比其他部落来说相对弱小,无论是土地开垦还是养殖规模,都不是很大,只能勉强保证自己不挨饿。要完全接纳他们,势必会稀释现在熊部落的生活水平,尤其是食物和衣物。只有等到秋收之后,粮食入仓,才能让熊洪有这个底气。
二是各个部落相对分散,就算现在大家都并入进来,那物资的调配、人员的往来,这些消耗就没办法从这些部落的交换中收取了,只能由熊部落承担。
如果都集中到一个地方或者几个地方生活,熊洪又觉得可惜,很多部落周围的资源其实是很不错的,比如水部落和土部落周围的竹子,草部落周围的麻,养部落附近的铜矿石,以及黑齿部落北边的牛马谷及更远处的草场。
还不如暂时先保持现在的办法,用食物或者部落的产出来跟他们进行交换,等到今年秋收之后,视收成的情况,先接纳一部分部落加入进来,然后在冬天的时候,用熊部落丰富的物资产出和生活条件,逐渐瓦解掉有些部落心中还存在着的一些侥幸心理。
据鹿角所说,他们原来生活的地方,存在的人口总数不比这边少,通过鹿部落的人口规模就能发现,他们平均人口要大于这边。
这是因为他们那边有更多的森林和山地,各种野生动物也非常多,每年的秋天和春天,经常有成群的动物从南到北或者从北向南迁徙。这些部落只要能抓住机会,就能获得足够过冬的肉食。
而且熊洪有自信,这些远方的部落们,肯定没有熊部落“发达”,那么用来进行物资交换,熊部落会很占便宜。
比如最早的用陶器换人口,放在这些部落里,依旧有效。
当然,现在想这么多,还没有办法实现,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全力以赴,把田里即将成熟的粟籽,一颗颗地收集到粮仓中。
秋收之前,为了给部落的牲口们打造一处安全、富饶的牧场,芦苇原上也修建了一处由砖瓦、木栅栏建成的院落。虽然还没有完全完工,但规划中的砖墙高2.5米,以芦苇坡的南面为天然围墙,芦苇坡坡顶和山腰处作为族人休息的地方,围成一座长300米,宽200米的巨大的“院子”。
这么大的地方主要就是用来给这些牲口提供临时避风的场所,以及在冬天的时候,让它们有个遮风挡雪的地方。
芦苇原面积很大,水草丰茂,除了冬天以外,不需要像在部落那样,从外面收集野草回来喂它们,这节省了很多族人们时间。
规划中,平时在这里驻守着规模在20-30名族人的队伍,用来驱赶闯入其中的野狼、虎豹这些猛兽,尽可能地保护部落的财产。
从春天到深秋,这里也会是族人们练习骑术的地方。
既然有这么多的马,那部落的骑手规模就要扩大,至少大部分族人都得接受骑术的训练——不仅仅是为了赶路,也是为了在以后可能存在的部落冲突中占尽先机。
骑马的速度要比骑驴子高上很多,这已经是所有族人的共识,要不是现在部落各种工作比较繁忙,从这个月开始,每个月都会有一批30人左右的族人,来这里学习如何骑马,如何喂马,以及如何照顾马匹。
丰收大道两边有不少今年夏天播撒上去的苜蓿草,每过上半个月左右,就会有族人到这里来收割,就摊开在路上晾晒,
而且这30人每天还要骑着马练习骑术、弓箭等,每个月还要将周围种植的苜蓿草给收割一些晒干,囤积在院子里的草棚里,等待冬天时使用。
在后世大规模储存青草饲料的方法中,可以分为青储和青贮两种方式:青贮,是指将新鲜的农作物或饲草,在高湿度下进行压实、密封和发酵处理,形成乳酸发酵产物以便长期保存和使用的过程。青储,是指将新鲜的农作物或饲草进行干燥和储存的过程,以便在不适宜生长的季节供应给畜禽食用的过程。
虽然各自有各自的特点,但青贮和青储,都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将新鲜的农作物或饲草转化为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饲料。
苜宿草的含水量并不高,大概在40%-60%之间,稍加处理就能当做半干贮饲料。冬季没有新嫩野草的时候,是非常适合牲口食用的饲料。如果再加上一些豆类比如豆粕或者粟籽草籽等,营养甚至不比青草低。
芦苇坡这里,族人住宿的地方刚刚修好,第一批入驻的族人就已经到达了这里。
目前暂定是一个月一轮换,对于熊二这些不喜欢学习的人来说,远离部落,在这里的草原上尽情奔跑,实在是太美好了,所以第一批就申请了过来驻守。
丰收大道虽然可以行走,但有些地段修建的材料不足,只能简单修建一下,等彻底修好以后,只要花上大半天的时间,就能乘着马车到达,每隔几天,就会从部落送一些食材和粮食到这个驻地。
当然,在芦苇原这边也不仅仅只是放羊喂马,也要承担着饲养家禽的任务,这里水草丰富,也有不少昆虫,同样适合养殖鸡鸭鹅等家禽。
在芦苇坡这处高地上,用砖石砌成了几栋3层的建筑,这里不仅为驻守的族人提供住所,还包括着鸽子房、武器库、饭堂等一些配套设施,甚至还有上课的教室。
没错,即便是在这里驻守,每晚也要进行学习,只是学习的要求没有往常那么严格而已,但也是要回到部落考试的,考试不合格的后果,让熊二想到就不寒而栗。
算上从牛马谷那边带回来的野马野牛还有野生山羊,加上部落这几年自己繁殖的,现在芦苇原这边,共有野马600余匹,还未驯化的野牛800多头,野生山羊近1000头,另外还有不少怀孕或者带崽的驴子、小鹿也被安置在这里。
芦苇原俨然成为了熊部落最重要的牲口养殖和驯化基地,这里的重要性熊洪和熊巫都知道,所以给这里驻守的族人提供的物资都是最好的。额外一提的,就是在狩猎、探索过程中,那些立下汗马功劳的狼狗们,虽然经过几代的繁育,这些狗身上几乎没有了狼的特性,变得很是温顺,但在夜间守夜、或者警惕危险上面,它们的作用很大,芦苇坡营地里,也有几窝这样的狗子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