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金军的铁骑已经进入重镇,我们是否应该发动?”副将站在王荀身后,目光灼灼地望着他,等待着他的命令。
王荀站在城墙上,望着远处金军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他的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神情,眼神闪烁不定。他本是文官出身,平日里只知舞文弄墨,对这领兵打仗之事本就生疏。然而,朝堂之上,他却信誓旦旦地请缨出战,声称自己有妙计可退金兵。众人皆知,这不过是他在朝堂上为了争宠而做出的无奈之举。如今,金军真的来了,他却有些慌了神。
“大人,不能再等了!金军一旦察觉有异,恐怕会立刻撤退,到时候我们的计划就全盘皆输了。”副将见王荀迟迟不发话,急得直跺脚。
王荀缓缓转过身,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发动?为什么要发动?金军进入城内,正是我们坐收渔翁之利的好机会。”
副将愣住了,他看着王荀,仿佛不认识他一般:“大人,您这是什么意思?”
王荀走到副将面前,低声说道:“你真的以为我是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才来领兵的吗?不,我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金军入城,城内必然大乱,到时候我们趁乱而逃,金军必然不会追击,而宋军也会以为我们已经尽力而为,只是金军太过强大。这样一来,我既保住了性命,又不会背上临阵脱逃的罪名。”
副将听了,气得浑身发抖:“大人,您这是在背叛大宋!您这是在背叛自己的良心!”
王荀却毫不在意,他冷笑着说道:“良心?什么是良心?在这个乱世,只有活着才是最重要的。你若是识相的,就乖乖听我的,否则,别怪我对你不客气。”
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喊杀声。王荀和副将都是一惊,急忙朝城内望去。只见城内火光冲天,金军与宋军正在激烈交战。然而,这并不是王荀安排的伏兵,而是一支意外闯入的宋军小队。他们本是前来支援的,却误打误撞地闯入了城内。
王荀看着城内的混乱,心中暗自得意。他知道自己已经成功地将责任推卸给了别人。然而,他却不知道,这一切早在格萨的算计之中。
格萨是金军的一名谋士,他早就看出了王荀的贪生怕死和心怀鬼胎。于是,他暗中策反了王荀,让他在战场上故意拖延,制造混乱。而金军则趁机在城内制造恐慌,让宋军自乱阵脚。
就在王荀和副将还在城墙上争论不休的时候,格萨已经带着金军的主力悄然撤退了。他们利用宋军内部的混乱,顺利地撤离了重镇,而王荀却还在城墙上做着他的美梦。
最终,当宋军发现王荀的背叛时,一切都已经太迟了。重镇失守,宋军大败。而王荀则在混乱中逃回了京城,他以为自己可以继续享受荣华富贵,却不知道,他的背叛已经引起了朝堂上众人的怀疑。
不久之后,王荀被弹劾下狱,他的阴谋败露,他的荣华富贵也化为泡影。而宋军则在此次战役中元气大伤,金军的铁骑则更加嚣张跋扈。
不久之后,王荀被弹劾下狱,他的阴谋败露,他的荣华富贵也化为泡影。而宋军则在此次战役中元气大伤,金军的铁骑则更加嚣张跋扈。
消息传到京城,朝堂之上一片哗然。宰相赵鼎面色铁青,他深知王荀的背叛对宋军的打击是致命的。边境的防线被撕开了一个巨大的口子,金军的铁骑如入无人之境,正朝着内地步步紧逼。
赵鼎深知,此时必须有人站出来,稳住局势。他想起了一个人——李文远,一位被朝廷闲置多年的将领。李文远曾是边境的名将,因与朝中权贵不合,被贬为地方小吏。赵鼎知道,李文远虽年过半百,但智勇双全,若能启用他,或许还能挽回败局。
赵鼎立刻上奏皇帝,请求启用李文远。皇帝在朝堂之上犹豫不决,但赵鼎力排众议,最终说服了皇帝。圣旨下达,李文远被火速召回京城,任命为抗金副都统制,负责收复失地,阻挡金军的进攻。
李文远接到圣旨,心中百感交集。他深知这次任务的艰巨,但也明白这是他为国家效力的最后机会。他立刻启程,奔赴前线。
此时,金军已经占领了重镇,并继续向南推进。金军统帅完颜宗弼志得意满,他下令全军休整,准备一举拿下下一个目标。然而,他并不知道,李文远已经悄然抵达前线。
李文远到达前线后,立刻召集残余的宋军将领,商议对策。他了解到金军的动向后,决定采取一个大胆的计划——利用金军的轻敌心理,发动一次夜袭。
他命令宋军在夜间悄然集结,分成三路,一路佯攻金军的营地,吸引金军的注意力;一路绕到金军的后方,切断金军的退路;另一路则埋伏在金军营地的两侧,准备夹击金军。
夜幕降临,李文远亲自率领中路军,悄无声息地接近金军的营地。金军的哨兵毫无察觉,直到宋军的喊杀声响起,金军才如梦初醒。完颜宗弼急忙披挂上阵,指挥金军抵抗,但宋军的攻势如潮水般汹涌,金军陷入了一片混乱。
李文远的计划取得了成功,金军被分割包围,陷入了苦战。完颜宗弼见势不妙,只能带着少数亲兵突围而出,仓皇逃窜。宋军趁机收复了重镇,稳定了局势。
李文远的胜利让宋军士气大振,各地的宋军纷纷响应,开始组织反击。而王荀则在狱中得知了这一切,悔恨交加,却已经无法挽回自己的命运。他的背叛不仅让自己身败名裂,也让宋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但幸运的是,李文远的及时到来,让宋军重新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