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的四轮马车转向时,主要依赖蛮力强行扭转。究其原因,这种马车的设计更像是在木箱底部安装了四个轮子,整个车身僵硬缺乏灵活性,转向操作起来极其困难。这也是为何古代“车同轨”能够成为现实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当下社会中,两轮车成为了主流出行方式。
之后的两千多年里,四轮马车并未大规模普及,原因主要是人口过多导致马拉力量不足,同时道路状况差难以满足四轮马车的需求。
虽然秦朝修建的驰道和其他大多数道路都是夯土制成,但一到雨天便泥泞不堪,但那个时代的人口相对较少,适合养马的水草资源也更加充足。这些条件为后来的改进提供了可能性。
这让刘明看到了改良的契机。
从个体角度看,四轮马车的影响不大;但从国家层面上来说,对于像秦国这样以陆地为主的国家而言意义非凡!
四轮马车的大承载量能显着降低陆上运输成本。举个例子,为了支持李信出边塞征战,北地郡的粮仓已经耗掉一半库存,陇西郡的粮仓连老鼠都只能含泪离开……消耗的粮草大半都被运粮的民工吃掉了。
长平之战就是个典型例子。因此《吕氏春秋》中说,秦国虽在长平取得了大胜,但三年后局势才真正尘埃落定,军民疲惫,粮食储备几乎枯竭。
在刘明看来,四轮马车不仅能提升军需物资的运送效率,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促进商品流通,从而推动手工业发展、刺激技术进步,带来多方面的积极变化。
早期四轮马车的设计其实非常简单,两个前轮安装在一个车架上,两个后轮则安在另一个车架上,前后结构用一根直立硬轴连接。这样便轻易解决了四轮转向的问题。
所谓一点就通透,有时需要指点一下。
刘明完成初步草图后又进一步思考,光改变马车设计还不足够,还要改进拉车马匹的系驾方法。
尽管我们的四轮马车技术有所滞后,但在系驾技术上我们领先很多地方。
彼时西亚、欧洲、北非流行的二轮马车,缰绳直接固定在马脖子上,拉动时马颈部受力压迫气管容易窒息,速度极慢,同样表现在他们驾驭耕牛时的问题上。
而秦国当时使用的系驾法让马奔跑时受力点集中在肩胛骨位置,不会影响呼吸。
然而这就衍生出新问题:重心较高,紧急转弯时车辆容易翻覆……
此外,四轮马车还有一好处在于,马拉动的并不是车身本身,而是导向轮(前轮)和转向架间的引导杆。
经过深思熟虑,刘明继续调整四轮马车的设计草图。
通过分析得知,转轴产生的杠杆力与轮子受的侧向力成正比关系,并与轮子半径也存在比例联系。
这意味着前轮应略小于其他轮子,加上导向机构后,滚动方向能与前进方向保持一致,减少侧向压力,即使没有差速器也能广泛应用四轮马车。
毕竟差速器解决的是周向运动差异,而四轮马车面对的是轴向的运动矢量。
当刘明绘制完第二版图纸并审视画上的篷车设计时若有所思。
他联想到后代某个长寿女王拥有的豪华四轮马车,因而打算为自己定制一辆私人座驾。
某某不过是个女王罢了,我可是皇帝呀!
行动必须马上开始。
尽管不能制造出传统弹簧,但可以考虑使用平板弹簧。天子出行六马并驾,意味着车体可做得很大。通常情况下,一匹马拉力相当于1.5匹普通马力。
所以要安排上舒适座椅、桌板、暖炉甚至是原始冰箱设备!
还有必要的防御措施也不能忽略,车厢采用金属加固。至于大块玻璃窗就放弃吧——避免暴露弱点更保险。
粗略勾勒一个基本框架后,外部装饰部分交由专业人等来完成即可。
根据估测,因整体结构优化改良的原因,专属于他的座驾重量应该类似于始皇使用过的金根车,如此在现有道路上行驶毫无障碍。
待一切完成后,车队到达了本次行程目的地——上林苑。
不过他此行并非视察军队而来,而是针对种猪繁育做指导工作。
养猪的好处不言而喻。它们既能大量进食,又能排泄大量肥料用于田间施肥。并且作为杂食动物,可以喂食多种食物
“李强吾弟,不必多礼!”一位被称作王志的中年人笑着回应:“唤我王志便好……”
李强站直了身子,挠了挠后脑勺说:“若是兄长得知我直呼王志之名,肯定要打断我的腿!”
王志一笑,指向身边的青年介绍道:“这是吴峰,字羽,楚国昔日大将吴天幼子。”
“久仰吴家威名,今日得见真容果不其然,失礼失礼……”李强再次拱手致意。
二人互拜过后,王志指着身旁壮汉说道:“李强吾弟,且猜猜他是何人。”
李强抬起头望着那壮汉,赞不绝口:“该不会便是当日刺秦博浪的勇士?”
“正是。”壮汉拍拍胸膛答道。
李强暗自吐舌,但见到王志泰然自若,他也不觉奇怪。
暴秦灭六国之前,“朕”这个称呼尚可为平民使用,后来那人却下令不准他人再以此自称。
可现在听起来,这称呼倒格外气势十足!日后我也试试“朕”之称……李强暗暗决定,随即把王志几人请进家中。
“那位是何许人也?”王志见房门关紧后问。
“莫非是指门外跪着那人?”李强笑了笑,“那是本地县令,秦官一个。日前他的犬子在乡郊骑马游玩时,踩坏了农民秧苗,农民前来求助。兄长出钱代偿之后,言孩子有错家长受罚,就罚这秦官在门外跪上两个时辰。”
听李强说完,吴峰心中不屑冷笑,这背后的事情虽有蹊跷,但也与己无关!
路过一片宽敞的练武场时,远处立着箭靶,凉亭周围摆放了各种武器支架,如斧、钺、叉等种类繁多。
练武场地上铺满了细沙,此刻几十个赤膊壮汉正在彼此搏斗练习。
在另一处,一些身手矫健的骑手露出肩部肌理,正跨坐于马上绕场行进,时不时弯弓搭箭训练射技。
此地离咸阳遥远,因此秦朝的收缴兵器命令毫无效用。
“来者可是王志王先生?”亭子里一位体型魁梧、下巴留着胡须的男子迎面跑来。
王志抱拳长揖:“田威兄在上,小弟见过您。”
田威上下打量了一番,摇摇头笑道:“不过数月未见,子房竟晒黑了不少!”
王志脸上浮现一丝苦笑:“如今诸侯悉被暴秦覆灭,道德沦丧,武力至上,天下再无我们的立足之地。”
“孔子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于是某日别后,随徐贤下海游历。彼后,徐贤与我赌约,说那暴君必然数月内逝于沙丘。我为了验证此话真假而回,果然亲见那人咯血而亡……可没想到的是帝位居然由公子承继……”
田威听闻王志娓娓道来,顿时感觉背脊一凉,似乎有一只虫缓缓爬动。
徐贤最后一次航海乃是前年之事,当时他还曾陪伴那位暴君巡游四方,王志能与他同行,岂非也曾在那人的身旁?
如果他说的一切皆真,那么徐贤竟能预知那位君主的死期!
再加上王志目睹了他的死亡场景!
实在太过可怕……
良久,田威恢复冷静,严肃发问:“不知王先生今日前来所图为何事?”
王志扫视一番那些操练中的战士们,笑着回答:“今朝来访原是为了怀旧叙情。但眼下看来,阁下有匡复乾坤之远图。所以我那件惊天动地之事,可以告知与你。”
“怎样的大事?”
“只需咸阳发出讯号,尊兄助我复魏,我就助力你重建赵国!”
------------
咸阳城里,黎明刚破晓。市井旗帜还没升起,长阳大街南侧的一座角门已然敞开,众人潮涌般挤入市场之中。
今日正好轮休的陈康被好朋友
他话音一落,四周熟悉他的人立刻笑得前仰后合。
“教训她?你老婆身材高大,脸宽眉浓,贴上胡子活像个守门神,你还真敢打她?”
“哼,不敢打就算了呗!”
“子渊,你知道吗?按秦律殴打妻子要判割须之刑!”
“呵,当然清楚,刚出了两本《民律细则》我都买了呢!这样万一我家那位去告状,我也好拿出一本对照免罪!”
“你这脑子要是用在种地上,爵位早拿到了吧!”
“你倒老实耕田升爵啊?我瞧着,你是直接买四本《民律细则》当护身符了吧!”
“难怪官府印的《民律细则》限购还得写姓名,原来是因为这个…”
……
胡阳放下空碗,随手抹了下嘴,坐到周远身边轻声问:“兄台,依我说不这么麻烦直接加价岂不是更好?还能赚一笔!”
周远瞪了他一眼斥道:“莫胡来,朝廷印发秦律意在使百姓知法懂法!”
胡阳若有所思点头说:“听闻仲林兄提及,近来诸多国策都是内宫决策后交由外庭施行的。兄长果然了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