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在秦岭之地的一个宁静山乡,有个名叫刘福生的货郎。刘福生身形矫健,常年在山林间穿梭叫卖,那憨厚的面容上总是带着质朴的笑容,因着他为人实诚,价格公道,附近的乡亲们都爱与他打交道。
虽说这山林中不乏些神神怪怪的传言,但刘福生仗着年轻时从一位云游高僧那里学得的几句护身咒,倒也没怎么放在心上,每日依旧哼着小曲儿,行走在蜿蜒的山径上。
一日,刘福生如往常一样,挑着他那装满琳琅货物的担子,沿着熟悉的山路叫卖。这日的生意格外好,不过晌午,担子便已空了大半,兜里也揣满了铜板,心情格外舒畅。
眼看日头渐西,余晖给山林染上一层淡淡的金色,刘福生便打算抄近路下山回家。
当他行至一处幽深的山谷时,原本静谧的山谷突然狂风大作。狂风裹挟着沙石,呼啸着扑面而来,刘福生躲避不及,一时间被风沙迷了双眼。
好不容易等风势稍歇,他睁眼一看,四周已被一层诡异的薄雾笼罩,影影绰绰,看不真切。刘福生心里“咯噔”一下,暗叫不好,知晓这怕是遇上不干净的东西了。
他定了定神,从肩头取下布巾,蘸了蘸挂在担子旁的水囊里的水,擦拭着眼睛,又顺手折下一根粗壮的树枝,当作拐杖,摸索着向前走去。
没走多远,脚下的路便变得异样起来。原本坚实的山路变得松软泥泞,每走一步,脚都深陷下去,仿佛有一股莫名的力量在将他往下拽。刘福生额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心中愈发不安。
就在这时,一阵阴森的寒意从背后袭来,耳边隐隐传来阵阵凄厉的叫声,似有若无,在这寂静的山谷中回荡,让人毛骨悚然。
不知过了多久,风沙渐渐散去,刘福生揉了揉眼睛,环顾四周,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只见自己不知何时竟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洞穴之中,眼前是一条条纵横交错、宽窄不一的通道,犹如迷宫一般。
这些通道的墙壁湿漉漉的,散发着一股腐臭的气息,有的向上延伸,消失在黑暗中;有的则向下倾斜,深不见底,仿佛通向无尽的深渊。
刘福生正惊恐地打量着四周,突然,一阵“沙沙”的声响从身后传来。他缓缓转过头,顿时吓得脸色惨白。
只见一群如小猪般大小的黑背蜈蚣,正扭动着密密麻麻的腿,张牙舞爪地向他快速爬来。这些蜈蚣周身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气味,头顶上一对鲜红的触角不停地晃动着,仿佛在探测着猎物的方位。
刘福生转身想跑,却发现双腿像被钉住了一般,无法挪动分毫。眨眼间,一只巨大的蜈蚣已扑到他身前,用它那锋利的毒颚紧紧咬住了刘福生的手臂。刘福生只觉一阵剧痛袭来,眼前一黑,便昏了过去。
等他再次醒来,发现自己身处一间阴暗潮湿的密室之中,周围堆满了各种动物的残骸和白骨,散发着阵阵恶臭。在密室的角落里,一个身形佝偻、面容狰狞的老太婆正冷冷地看着他,眼神中透露出贪婪与凶残。
“哟,醒啦?”老太婆发出一阵刺耳的笑声,“老婆子我好久没尝过新鲜人肉了,今儿个你可算是送上门来咯。”说着,便一步一步向刘福生逼近。
刘福生惊恐地往后缩,手在慌乱中触碰到了身旁的一根木棒。他来不及多想,一把抓起木棒,紧紧握在手中,仿佛这是他唯一的救命稻草。
老太婆见状,不屑地冷笑一声:“就凭你这根破木棒,也想挡住我?”说着,便伸出枯瘦如柴的手,向刘福生抓来。
刘福生挥舞着木棒,拼命抵挡。然而,老太婆的力气极大,三两下便将木棒夺了过去,“咔嚓”一声折成两段,扔在了一旁。
“小子,乖乖受死吧!”老太婆张开血盆大口,露出一口黑黄的牙齿,向刘福生扑了过来。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刘福生突然想起小时候听老人们说过,蜈蚣最怕公鸡和雄黄。他心中一动,目光急切地在四周搜寻起来。谢天谢地,他发现自己的货担也被扔在了角落里。刘福生强忍着身上的剧痛,艰难地向货担爬去。
终于,他在货架里找到了几包雄黄粉。刘福生来不及多想,抓起雄黄粉,便向老太婆撒去。老太婆躲避不及,被雄黄粉撒了一身,顿时发出一阵凄厉的惨叫,身体不停地扭动着,仿佛被烈火灼烧一般。
刘福生趁机抄起货担,拼命向洞外跑去。一路上,遇到不少蜈蚣,他便将雄黄粉洒向它们。蜈蚣们闻到雄黄的气味,纷纷四散逃窜,为他让出了一条逃生的路。
也不知跑了多久,刘福生终于看到了洞口的亮光。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冲出了洞穴。外面,已是夜幕降临,繁星点点。刘福生瘫倒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心中暗自庆幸自己逃过一劫。
从那以后,刘福生每次进山贩货,都会在货担里放上几包雄黄粉和一把锋利的柴刀,以防万一。
而那一段惊心动魄的经历,也成为了他心中永远的噩梦,时常在夜深人静时惊醒,让他对这看似平静的山林,多了一份深深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