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人各有志
在皇宫学规矩的时候,姑姑也没少让她过去,试了好多新品呢。
她是觉得样样都好,但姑姑和王贵人却是怎么也不满意,总能找到一些小问题,然后又要重新改进。
有时候注意不到她,但李露华自己一个人在一边捣鼓也津津有味,这里的东西可比家里的还全。
之前姑姑也赏了不少玉妆浓的东西回来,但李露华并不知道是姑姑和贵妃一起开的,甚至可以说是姑姑研制的。
只觉得是姑姑有心,赏京城流行的化妆品回来。
在她很小的时候,玉妆浓就很有名气了,只要稍微大点的城池,都会有一家玉妆浓,若是没有,那就说明这地方不够大,不够繁华。
玉妆浓的商品都带特有的标记,令人一看就知道。
里边的东西有便宜的,也有贵的,倒能照料到许多人的需求。
要是想要好的,也不是没有,可以办VIp,或者在里面花的银子够多,自然而然就能升了。
还有很多特供的东西,一看就知道只有VIp才能买到的,这看起来相当有排场,还是有很多人愿意买单。
李露华这才知道,原来她之前是沾了姑姑的福,才有了那些VIp卡,她本来以为是娘买的。
姑姑真的太好了。
李露华觉得,这回进宫最大的收获就是和姑姑交流了感情。
看着女儿傻乐的模样,孟秋雨也松了口气,其实,在她这个做母亲的看来,私心里也不想女儿中选。
她女儿的性子她知道,心太细,就容易被伤,若嫁的人是大皇子,又不能替她撑腰,恐怕连抱怨都得憋在心里。
公爹的想法她也知道,作为母亲,她本来想留女儿多几年,但也无法,不能阻拦本来就是她失职。
现在这般也好,以后她找一个好夫婿,和和美美过下去就好了,不管怎么样,还有她在背后撑腰。
“姑姑这么照顾你,记得回封信好好谢谢她,待我递牌子进宫,就带进去。”
寄信给皇宫的流程很是麻烦,还不如进宫的时候顺便带进去,只要一道检查就能送到娘娘手里。
李露华清脆地应了一声,孟秋雨却想着,该备上厚礼,多递牌子进宫走动走动,还得带上华儿。
也准备说亲了,若是娘娘愿意帮忙,也能多个选择。
李玉容进宫之前,本来就颇受家里宠爱,她作为嫂子,自然也要待她好上几分。
性子又好,姑嫂二人相处的也很和睦。
如今她对露华又多有照顾,也是多了一个亲近的借口。
各人目的不同,但好在最后的结果都是满意的。
大家都是聪明人,这场选秀也没影响到后宫之人彼此间的关系。
但齐姣转念一想,要是之间的情谊这般脆弱,她们也早就闹翻了,哪等得到今天。
婚事定下来以后,长宁也吩咐身边的大太监送些礼物去何府,皇子妃该有的重视可不能少。
春信带着几个小丫鬟捧着匣子,笑容灿烂,小姐得大皇子重视,她也高兴。
“这可是大皇子私底下派人送过来的。”
何颂枝有些无奈,再怎么私底下派人送,几个丫鬟捧到她这,也够张扬了。
但何颂枝心里是高兴的,少女怀春,对未来的夫君不可能没有想象,她如今的身份,也可以高调些,免得让人觉得好拿捏。
何府接到旨意之后,她最近去赴宴都没以往那么顺利了,但她不惧。
“我来看看。”
匣子里面都是适合她这个年纪戴的首饰,可以看的出来,价格不菲。
“可真好看,很适合小姐带呢。”作为何府嫡小姐身边的大丫鬟,春信也不是没见过好东西。
但这几匣子首饰,不仅贵重,又用心,没想到大皇子对这些也这么有造诣。
京城也有不少喜欢簪花敷粉的男子,对这些比女子还熟稔,但大皇子看起来却不像,那不就能说明大皇子的用心吗?
长宁确实用心了,但是是用心请教齐姣。
他挑的不一定好看,也摸不准对方的心思,就去请教齐姣去了。
“我可就帮你这回,下回你要自己来。”
很多事都是需要经营和用心,没有付出就很难得到回报,感情也是这样。
现在看来,长宁还是想和颂枝和和美美的,那么,夫妻相处之道也要学学,挑礼物是很重要的环节。
又是一日午后,父子二人正在批奏折,只能听得到笔尖在纸上摩擦的声音,长宁突然出声:“父皇,你平时会给母亲送什么?”
段惟和正在跟折子奋斗,就想着赶快处理完,然后回华阳宫用晚膳,突然听到长宁的问话,还有些懵。
直到笔尖的朱砂快滴落到奏折上。
但很快就答:“你娘对这些东西不挑,只要好看,不管是戴着还是摆着,都成。”
“朕觉得她比较适合玉,但她有时候就喜欢金饰,送礼也要投其所好……”
说到一半,段惟和才反应过来,孩子也长大了,有了皇子妃,听说也没少向何府送东西。
那他应该教一些夫妻相处之道才是。
说到这些,段惟和就精神了。
之前也没人能和他讨论这些,他倒是暗戳戳打探过大臣们怎么哄妻子高兴。
但他和贵妃之事,就不能朝这些大臣说了。
不然,齐姣又得被骂妖妃。
边听,长宁还边走神,在他之前的记忆里,父皇好像不是这样的。
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对这些女儿家喜欢的东西如数家珍,繁杂还是简单,都能说上两句。
也不会一说起母亲,整个人就像是沉进去了一样,他们二人,确实像真正的夫妻一般。
从如今的位份来说,这句“夫妻”怕是称不上。
但这是他的母亲,君父,君父,皇家的亲情中总存在着规矩,比起父亲,有时候母亲更像是命运共同体,母凭子贵,子凭母贵。
两人之间情越浓,对他们也才越好。
况且,他是母亲的孩子,天生就应该站在母亲这边。
这样一想,长宁对未来的妻子也开始有了些期待,毕竟,那也会是他以后孩子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