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会试第二场,一心二用
“好啦,知道自己不对,就乖乖听长辈的话,我们还能害你不成?”
“我什么时候不听了,真是冤枉~”
老夫妻对视一眼,听话就好~
“听话就好,过几日的赏花会,我们给你求了帖子,到时候你早点儿过去,收拾一下自己,别吊儿郎当的。”
赏花会?啥赏花会?
“愣着干什么?拿着呀,不是你让我进宫找太后娘娘说的,大皇子他们年纪是不小了,可年纪再大也没你大。
太后娘娘一听,也别一个个赐婚了,万一给配的不那么合适,不是好心办了坏事?
然后太后娘娘就说办一场赏花会,让京城五品官以上的家眷都进宫参加赏花宴。
有看上的合眼缘的,太后在下懿旨赐婚,这不更好?”
秦穆成有些麻木地接过请帖,烫金的大字差点儿晃瞎他的眼。
唉~皇甫兄啊,为了帮你的忙,可是把我自己个儿都搭进去半个,那坛子十年的竹叶青可不够看了~
“一、一定要去吗?”秦穆成还想挣扎下。
“当然!这可是太后娘娘下的帖子,别人求都求不来的,你要抗懿旨?还是想让太后对咱们德庆王府生厌?”
秦穆成有些无奈,太后娘娘会对他们德庆王府生厌,那比太阳从西边出来还难吧?
大伯母可是太后娘娘的亲表妹,从小就宠着,老了老了感情一样很好。
如今德庆王府子弟里面没有特别出挑的,但一直还能算盛宠不断,都是因着有大伯母和太后的关系。
即使事实如此,但是不能和长辈犟嘴,大伯和大伯母为了他操了太多的心。
“知道了,大伯、大伯母,到了日子,我会去的。”
“好好好,就知道我们阿成是最乖的孩子,明日就让府上的绣娘多给你准备几套见人的衣裳。
你这穿得不行,一点儿显不出咱们德庆王府的富贵,哪个姑娘愿意跟着夫君吃苦啊,你得展示才华,也得展示财力!”
想到几位堂兄曾经被大伯母打扮成花孔雀一般的样子,秦穆成不由得抖了抖。
“衣服我有我有,大伯母不要那般破费,咱王府开销已经很大了,就别在我身上浪费银子了~”
“这孩子,说的什么话,几件衣服而已,王府还负担的起,再说了,也不用王府公中的银子。
太后娘娘赏了不少好料子,都挺适合你,不过就是给绣娘几个赏钱的事,能花多少?”
秦穆成服了,自家伯母每次从宫中出来都不会空着手,这是谁都知道的。
估计这次赏花会也是大伯母夹带私货,肯定不是照着自己教的那个说法和太后说的!
太奸诈了,怎么还能自由发挥呢?!
一坛子竹叶青不够,远远不够!
皇甫仲闻打着喷嚏,觉得自己好兄弟可能惦记自己了。
默默把藏了很久的好酒都从地窖搬了出来。
竹叶青、秋梨酿、女儿红……半点儿不藏私。
毕竟这次秦兄受了大委屈了,自己怎么也得补偿些。
就是这请帖……赏花宴的日期是会试后、殿试前。
也就是说四皇子会在会试第三场结束后被放出来,要不要通知蒋贤侄躲一躲?
等皇子们都被太后赐了婚再回来,应该也耽误不了殿试。
秦穆成回房后,看着那金灿灿的请帖直叹气。
太坑了太坑了,到时候自己到了赏花宴就找一个无人打扰的角落猫着,赏花宴结束马上溜。
其他收到请帖的人家就欢快多了,恨不得让家里所有适龄的儿子、女儿都去。
只不过请帖上标明了,一家只能最多去两人。
想让长辈陪着的,那就是只能带一个未婚的公子或是小姐。
不带长辈自己去的,就可以两人同去。
京城的五品官家眷们,一大半儿选择了长辈不去,让孩子自己去,这样还能多些机会。
呵呵,说是赏花宴,谁还不知道是给几个皇子选皇子妃啊,再说了,就算选不上,那不还有好多的高门贵子吗?
所以就跟商量好了似的,大家都有嫡子嫡女的必让嫡子嫡女去,实在没有适龄的嫡出才让平日受宠的庶出子女去。
这不多的名额,又让不少官员家中的后宅翻了天,妻妾之争,嫡庶之争,因为一张小小的赏花宴请帖,愈发斗得热烈。
而一切事情的源头,蒋小七,根本不知道考场外官员们家中后院儿的幺蛾子。
此时依旧在考场中分秒必争,赶在太阳落山前收笔,那火烛能不用就不用。
每场三根蜡烛,如今第二场已经发了六根,蒋小七都攒着呢,要是第三场考完不收回去,就带回家。
就算再有钱,也不能糟蹋东西不是?
昨日的策论写的顺畅,今天的也不是奇葩的案子,判语能在天黑前誊抄完。
等到了第三场就是自己不太擅长的诗赋了,这么关键的时期,如果到时候真的作不出好的,他不介意自己偶尔当一回文抄公。
毕竟这是关乎一辈子的大事,这次落榜的话,还得等三年,这三年朝中不定又会有什么变化。
祖父毕竟年纪不小了,虽然现在在户部受重视,可也有点当牛做马的势头。
蒋家还是没有太硬的后台,刘家,就算是叔祖父也轻易不求到刘家去,自家又凭什么?
求人不如求己,有人脉是一方面,自身强大才是立世之本。
自己还是得早些下场,让蒋家更好的在官场立足。
还有叔祖父,再努努力,当个一部尚书也不是不行嘛~
祖父三年观政期过了,不是七品就是从六品,再过个三五年,也能到五品。
还有在外当县令的几个蒋家族人,除了自己老爹蒋文清不适合把官做的太大,其他几位都是实干派。
这其中就有蒋林的祖父,年纪不过五十有二,比蒋地主还年轻呢。
当年也是考中了同进士,一直在外做县令,也就是回京述职的时候能离开辖地。
这县令一当,十几年就过去了,连个从六品的通判也没混上。
再这么下去,估计要焊死在七品县令这个位子上了。
不行不行,都不往上升,附属卷王系统不是白绑定了?
脑子里想了杂七杂八不少事,手中的笔却一直没停。
好在现在是写在草稿纸上,还没正式誊抄到考卷上。
不然这一心二用,那可是考场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