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有个情况我觉得应该向您反映下。”
上班之后,谢凌风将自己的回信交给石呈祥快递出去,魏鹏飞就跟在身后一起来到了书记办公室,关上门如此说道。
魏鹏飞“百事通”的外号可不是白叫的,他的消息确实比较灵通,往往政府大院里其他人尚未听说,魏鹏飞就已经传到了谢凌风的耳朵了。
“什么事儿?”
“书记,最近我注意到蒲镇长办公室多次有陌生人出入,并且看起来神神秘秘的。”
副镇长蒲海林的办公室有陌生人多次出入,还神神秘秘的?
最近有什么事是与蒲镇长有关的?
得,还真有。
前不久对党政班子的分工进行了微调,但蒲镇长的分工并没有丝毫变动,还是“分管城镇管理、市场秩序、交通安全、交通建设、拆违控违、环境卫生、共青团等工作。”
而前两天,县里正式批复了《关于武义镇建设新型城镇试点的决定》,同意武义镇开展新型城镇建设的试点工作。
蒲镇长分管的工作“城镇管理、市场秩序、交通安全、交通建设、拆违控违、环境卫生”均与建设新型城镇密切相关,有些甚至会涉及到大量的财政支出,如拆违控违、交通建设等。
难道蒲镇长想打这方面的主意不成?
联想到其下放武义镇之前的单位正是县建设局,肯定与很多搞工程之人接触过,那如果这样,就不得不防了。
自打蒲海林担任武义镇副镇长以来,不管是之前蒋先军担任书记,还是现在谢凌风担任书记,其均与谢凌风保持了一定距离,虽说没有对着干,但与老左却是发生过不愉快,在工作上极不配合。
之后,在一些场合,对镇里的一些工作和做法也是私下里颇有微词,给谢凌风的印象并不好。
武义镇现在的党政班子成员中,与他关系普通者,除了蒲海林这位副镇长,就是组织委员钟鑫、宣传统战委员胡小薇了,副镇长吴波还行。
但即使是后三位,那也是蒋先军调离之后的遗留问题,与蒲海林的性质大不一样,至少他们在工作上还是比较配合的。
这段时间来,钟鑫也没有搞什么幺蛾子。
不过,谢凌风也听到一些风声,钟鑫和胡小薇正在积极活动,希望能调离武义镇,这个人各有志,他也就听之任之,只要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就行,如果真的调离成功也是好事,免得添堵。
魏鹏飞离开之后,谢凌风想了想,拿起电话给王书记拨了过去。
没一会儿,王书记就过来了。
谢凌风将魏鹏飞反映的情况说了下。
“王哥,新型城镇建设的批复已经下来了,后续这件事你要多操点心,所有入场的施工单位必须严格审核,不符合要求者坚决不能入围,尤其是蒲海林经手的项目。有时候我们必须有小人之心,不得不防。”
王书记沉思片刻,“书记提醒得非常及时。以前不管是码头、小平山,还是物流中心、矿产开采,蒲海林均插不上手,镇里也没有什么大的基建项目。
但现在县里的批复下来了,新型城镇建设就将进入实质性阶段,蒲海林正好是与其密切相关的副镇长,他的权力可不小,我看我们确实有必要采取预防措施。
俗话说得好,防人之心不可无啊,在关系到全镇利益的重大原则问题上,即使我们‘小人之心’一点也不算什么吧。”
“对,我就是这么想的。”
谢凌风点了点头,
“之前我也是大意了,前两天调整分工时没有想到这茬,我也没有想到县里的批复会这么快,现在无缘无故的又不好再大动干戈,影响也不好,那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嘛。
我的意思是,我们是不是应该单独成立一个机构,比如‘武义镇新型城镇建设项目指挥部’之类的,专门负责新型城镇建设的试点工作。王哥,你的意下如何?”
“武义镇新型城镇建设项目指挥部?”王书记眼睛一亮,“我觉得这个名字很好啊。只要我们把相关领导纳入进来,就可以减少蒲海林在这个项目的话语权,也可以防止其搞七搞八。”
“好,下来之后,我们再议一议,再提交党政班子联合会议上通过。”
既然县里已经下达了批复文件,武义镇这边很快就会进入实质性阶段,比如规划设计、招标等。这么重大的事情,镇里为此成立一个指挥部,全权负责建设事宜也是应有之义。
进入六月,武义镇也骤然忙碌起来,除了要新启动新型城镇建设,还有半年即将结束,各乡镇又要向县里提交半年的成绩,随后层层上报。县里也会对各乡镇的发展情况进行统计、汇总、排名,鞭策领先者,激励落后者。
另外,随着码头、小平山和物流中心三个项目土建施工逐步收尾,按照武义镇和两家公司的计划,还会分别搞一个仪式,武义镇这边计划集中搞一场较为隆重的活动,到时候说不定还会邀请投资方王富林、杜立三、方总、赖总他们过来,这件事已经列入了谢凌风计划之中,也给王总他们私下透过风,他们虽然没有明确表态一定回来,但也没有拒绝,而是说到时候看计划安排。
他们可是大忙人,要一起凑齐确实不大容易,但事在人为不是。
至于县里的领导,谢凌风当然也给陈书记提了提自己的想法,得到了领导的首肯。
另外,年中了,还有来自县里各单位的例行检查,虽然不如年底那么重要,但各种接待却是不能少的,也够镇领导们忙碌一番了,必要的时候,作为镇里的一把手,谢凌风还得亲自参与接待。
没办法,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既然坐在了这个位置上,就要适应这里面的规则。
总之,虽然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武义镇的各项工作却在有条不紊的快速推进,大家的心里比起往年,底气可要充足多了。
同样在六月初,谢凌风又抽了三天时间前往云州师范大学,参加了自己的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前两月,即使再忙,他也有空撰写自己的论文,幸好工作几年,掌握的素材不少,写起来也不大费劲。
在云州市,两个晚上均是与两位老同学小聚。研究生毕业了,以后到云州市的机会就难说了。
至于毕业证和学位的事情,本来六月下旬学校还要搞一个授予学位的仪式,但那个时候正是镇上最忙的时刻,谢凌风就与学院协商,幸好与不少领导老师均比较熟悉,最后确定由学院将证书邮寄到平城县武义镇。
自此,硕士研究生的事情告一段落,至于以后还会不会再读一个博士学位,那不是这一两年考虑之事,也不是现在必须的,待后续空闲之后再行考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