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作战计划,靳统武命令两个旅,在嘉陵江西岸的南部县边境集结,对李国英军形成威胁,李国英此时觉得,原来相如县和巴州的进攻正如自己所料,只是为了牵制自己的兵力,他觉得自己非常英明,没有为巴州那块贫瘠之地派遣增援,于是迅速增加了对这两个旅的布置,针锋相对,毫不示弱。
站在巨大的地图前,李定国眼含笑容,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他轻轻用手指点着地图上代表巴州和川中的位置,自言自语道:“巴州已经如此热闹,咱们可不能让西面的川中太过寂寞啊!”接着,他转头看向身边的幕僚们,提高声音说道:“必须得想办法让谭弘行动起来,给李国英那小子制造一些麻烦,扰得他心神不宁才行!”众人纷纷点头称是,开始围绕如何实施这个计划展开讨论。
庚即,李定国命令谭弘自射洪率军1万进攻潼川府,摆出了很大声势,造成了主力进攻的态势,清军与谭弘军在潼川府拉锯过多次,双方之间仇恨很深,没什么好谈的,清军潼川总兵黎明阳率军迎战。
在这酷热难耐、骄阳似火的时节里,空气仿佛都被点燃一般,炽热无比。那本就崎岖不平的道路,因为连绵不断的雨水变得泥泞不堪,每走一步都会陷入深深的泥坑之中,举步维艰。这样恶劣的环境和条件,对于交战的双方而言,无疑都是一场严峻且残酷的考验。
以北方人为主力的清军向来擅长在广袤无垠的平原或崇山峻岭间作战,但对于烂泥战却显得极为生疏与不习惯。他们望着眼前一块又一块的冬水田,心中难免有些惴惴不安。
而另一边,由四川人组成的谭军虽然身强体壮、英勇善战,但由于长期生活在多山少田的地区,身体羸弱,其体力相较于其他军队来说还是稍显逊色。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双方将领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竟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远处那片低矮起伏的山坡。那里地势相对平坦开阔,可以让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的战术优势。
若是选择在一片水汪汪的稻田中展开激战,恐怕无论是哪一方都要吃尽苦头。先不说稻田中的泥水会严重影响士兵们的行动速度和战斗力,单是那没过膝盖甚至腰间的积水,就足以让人寸步难行。而且一旦在战斗中不慎摔倒或者陷入泥潭,后果更是不堪设想。就算最终能够侥幸获胜,将士们身上的战袍也必然会沾满泥浆,破烂不堪。
清军的战马陷进蓬松的泥土里,深一脚浅一脚,烦躁不安,冲锋陷阵是不可能了,双方都得弃马步战,大炮在雨天仍然没办法使用,湿润的弓弦难以拉动,所以双方拖着沉重的铠甲,汗流浃背地在山坡上厮杀。
安民军的将士们通常配备着长枪作为武器,肘部还佩戴有坚固的护盾。战斗伊始,双方的阵型都保持得较为整齐,只见无数长枪在空中交错挥舞,相互刺杀。头两排的士兵们毫不退缩地奋勇作战,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纷纷倒在了血泊之中,伤亡极其惨重。
待到第三排士兵上阵之时,局势已然发生了变化。原本井然有序的阵型开始变得混乱不堪,尤其是清军一方。由于他们所穿着的只是普通的木鞋,甚至还有一些是靴子,当这些鞋子接触到泥泞湿滑的地面后,状况频出。不停有人因脚底打滑而摔倒在地,那些侥幸没有滑倒的士兵,绝大部分也难以稳住身形,站立不稳又如何能与安民军展开激烈的厮杀呢?于是乎,许多清军就这样毫无还手之力地被安民军手中的长枪无情地刺穿身体,命丧黄泉。
反观安民军这边,其成员大多来自四川地区。长期生活在多雨水、道路泥泞环境下的他们,早已习惯了这种路况。不仅如此,聪明机智的谯山还对安民军的木鞋进行了巧妙的改良和加装。他在前部装上了尖锐锋利的铁刺,同时在鞋底嵌入了密密麻麻的铁钉。这样一来,尽管在泥泞的地面上行动仍然有些不便,但至少能够稳稳站住脚跟,并使出全身力气将长枪向前猛刺出去。若是遇上企图靠近的清军,还能用鞋尖的铁刺给予敌人致命一击。对于那些已经倒地不起的清军,安民军更是毫不留情,直接抬起脚狠狠地踩踏下去,让鞋底的铁钉深深扎入对方体内。往往只需几下践踏,那清军便再无生还可能。
正是这看似微不足道的装备改进,却成为了此次野战中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使得安民军最终成功击败了清军。
清军面对着如此凶悍且训练有素的安民军,可谓是吃尽了苦头。无论那些清兵们平日里如何英勇无畏,但在这片战场上,只要一个不小心没站稳脚跟,瞬间便会迎来安民军那致命的一枪。一旦中弹倒地,等待他们的命运便是被如潮水般涌来的敌军无情地踩踏致死,成为敌人前进道路上的一块“垫脚石”。即便是个别平衡力较强的清军士卒,在安民军铺天盖地的围攻之下,也是伤亡惨重、难以招架。
这场激烈无比的厮杀从清晨一直持续到夜幕降临,整整一天的时间过去了,夕阳西下,余晖洒落在这片血腥的土地上。此时的清军早已精疲力竭,再也无法承受这种高强度的战斗,终于在傍晚时分开始全线崩溃、四散溃逃。而黎明阳率领着督战队则拼命地想要阻止士兵们逃离战场,然而一切都是徒劳无功。因为就连他们自己都已经站立不稳,又怎能阻挡住那些一心只想活命的士兵呢?
安民军在后方穷追不舍,不给清军丝毫喘息之机。由于清军对于这泥泞不堪的路面并不熟悉,许多人在奔逃过程中纷纷摔倒在地,被随后赶上的安民军毫不留情地刺杀身亡。整个战场上血流成河,哀嚎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那些尚未死去的清兵,有的被深深陷入泥泞之中,只能绝望地挣扎着,等待死亡的降临;有的则拖着受伤的躯体继续艰难前行,却终究难逃一死。不过安民军追了三里,深一脚浅一脚地体力消耗太大,也实在没有了力气,双方就此罢战。
一场泥泞的丑陋之战,以清军的惨败告终,一千多人的伤亡(对方只有一百多人伤亡),让黎明阳失去了再战的勇气,只得龟缩进城。谭弘率军在涪江对岸设阵,没日没夜地炮击潼川府,还派遣了几拨人马渡河,虽然失败,但也让清军潼川总兵黎明阳心惊胆战,大有打破潼川府,分隔川东和川西清军的势头。
此时杨展也得知了安民军进攻川北的信息,连忙率军三万,自嘉州北上,进攻眉州,惠应诏率领为数不多的清军骑兵,灵活应战,威逼杨展军粮道,一时半会儿,杨展竟然受困于眉州城下。
黎明阳派出求援的信使如过江之鲫般,信号兵们中途根本没敢下马,径直前往阆中和成都。
李国英接到求援信后恍然大悟,原来李定国的真正目标是潼川府,一旦潼川府被突破,清军成都与阆中就被分隔开来,两军都得孤立作战,首尾不能相顾,到时四川还能不能坚守,都非常难说,李国英不得不派遣5千兵马援助潼川府,绵州知府宋之琦也派遣出了两千人马援助潼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