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也要建大,因为人多,锅灶也要建多。
另外,商大阿公要求盖大砖房,窗子和屋顶要装蚌壳明瓦。
老田头看着图纸,笑着说,“商老叔,你这宅子盖下来,可要花费不少啊。少说也要三四十贯钱了。”
他打量着商家老宅,心说商家以前不是很穷吗?儿子死后,老两口拉扯着三个小孙子长大,家里穷得吃不起肉,亲戚们全都绕道走,居然还敢盖七间大砖房?
这得借多少钱啊?
商大阿公说,“钱不成问题,你们的工钱也不必担心,只要盖得好,完工我就付费,一个月都不会拖欠。”
老田更惊讶了,商大阿公好豪爽。
杨瑞丰看出田家父子的质疑,忙解释说,“姨父,大阿公的大孙子,现在在衙门里,大女儿在乡里集市上开着铺子,生意好得不得了,工钱不会赊欠的,你们放心好了。”
兰宝儿听着他们说钱的事,也将小脑袋挤过来说,“我还有钱,有不少呢!”
商大阿公笑着拍拍她的小脑袋,“你那两万钱是你的过日子钱,大阿公怎会要你的钱?你这孩子!尽瞎操心。”
一个孩子都有两万钱,可见这家不缺钱。老田点了点头,“只要钱款不成问题,盖房子的事,包在我们父子身上,我们会帮商老叔挑最好的材料,盖最结实的房子。”
-
因为商大阿公挑中的宅基地,长满了杂草杂树,得先清理掉,才好埋地基。
这需要体力大的人干活才吃得消。
商大阿公年纪大了做不了这种活,便来找商四阿公父子三人。
这爷三戒赌了后,守着商大阿公分过去的一点田,也小赚了一些,再加上兰宝儿教他们认草药,家里的收入渐渐增加。
已经商议着娶媳妇的事了。
听说商大阿公出钱请人干活,父子仨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
村里人听说,商大阿公要清理杂树杂草,纷纷主动上门请缨帮忙。
商大阿公连连摆手推辞说,“人手够了,不劳烦大伙儿了。“
其实,他心里另有盘算。
眼下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村里人都想找些活儿做。要是雇这十来个壮劳力,每人每日五十文的工钱少不了,一天下来就得五六百文,实在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没承想,乡亲们早看透了他的心思。
领头的王二憨厚一笑,“商大叔,咱们都是一个村的,谈什么工钱不工钱的!安平兄弟在县衙当差,给咱们村争光,帮衬着干点活还不是应该的?“
众人纷纷附和,说什么也要义务帮忙。
商大阿公还要推辞,几个村里人已经挽起袖子,“您老就别见外了,咱们庄稼人有的是力气!“
见众人这般热忱,商大阿公只得应下,却暗地里嘱咐商大阿婆多蒸几笼肉包子,熬上几大锅解渴的茶水。
晌午时分,热腾腾的包子和凉丝丝的茶水送过来,大伙儿吃得满嘴流油,干起活来更卖力了。
不到三天功夫,宅基地这里的杂树杂草,全都被清理干净了。
接下来,就是挖地基坑了,又是大家伙一起帮忙。
别家盖宅子,少说要一个月,但商大阿公盖了七间大砖房和院墙,只用了半个月。
这天,商大阿公和商大阿婆商议着,选个黄道吉日办个乔迁宴席。
两人正挑着日子,小女儿商夏兰,哭着回娘家了。
一进门就说,要父母借她五十贯钱,没钱她活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