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母亲,荣华富贵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过眼云烟。
唯有孩子,才是他们唯一的指望。
而自打来到了邺城之后,王世子曹睿交给了王太后丁氏,母子分离,让她倍感牵挂,食补寝夜不寐,消瘦了不少。
如今见到了罪魁祸首曹安民到来,心中岂能不愤怒。顾不上太多,从头上拔出朱钗就刺了过去。
“胡闹,你这是胡闹啊!”贾诩一把拉住了贾芳,用略带惊恐的神态朝着旁边的曹安民弯腰施礼道:“大王恕罪,大王恕罪啊,罪臣孙女思子心切,并非有意为之,望大王看在往日情分上,饶她一命。”
曹安民看着眼前的贾诩,又看了看贾芳,用奇怪的腔调笑道:“怪罪,我为什么要怪罪。先生与我之间的恩情,没齿难忘,纵然你我分裂两国,那也是我和曹昂之间的恩怨,先生难道以为我会迁就他人?若是如此,您可就真错怪我了。”
说罢曹安民又看了一眼贾芳,眼神之中流露出些许无奈。
生逢乱世,成者王侯败者贼。
今天自己是赢家,魏国宗亲和勋贵大臣们,就全部成了自己的阶下囚。
若是未来有一天,自己也败了,败给其它国家。
自己的家人,自己的臣子们,想必结果也会是这样,甚至比这个还要凄惨。
正因如此,自己绝不能输,绝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
想到这里,他看着贾芳说道:“孩子,我可以让你抚养教导,但从这一刻起,你们就没法再回许昌,此生都只能待在邺城,你可愿意?”
贾芳迟疑了一下,连连点头道:“我愿意,我愿意。只要让我见到孩子,我什么都愿意。”
在贾芳看来,这是曹安民的恩惠,是他的通情达理。但在贾诩的眼中,曹安民这一招,可谓是釜底抽薪。
曹睿之于魏国,就如同曹胜之于齐国。
而且有些不同的是,齐国纵然没了曹胜,还有曹封和曹永。
但魏国没了曹睿,有可能就彻底断了延续。
纵然曹睿再骁勇善战,日后的王位都只能传给曹仁和曹洪这些宗室大臣的儿子,以曹昂的内心又如何肯答应。
他越是不答应,也必然会想办法让儿子归国。
而这一切,就彻底中了曹安民的奸计。
无论曹安民是索要土地还是人口,或者是金银,曹昂都没得选择。
但就怕,最终魏国舍弃了一切,却只能得到曹睿一个黄口小儿,而寒了其它被困魏国的宗室和勋贵大臣的心。
齐魏两国的实力本来就是天壤之别,人才储备上,齐国更是远胜魏国。
而此次被擒的,绝大多数都是魏国权贵和世家的领头羊。若是曹昂只顾自己儿子的死,而无视了这些人的话,说不定这些人就会一怒之下投奔齐国。
齐国再得这些人相助的话,实力就将更加强盛。
到那时,魏国绝无任何反抗的余地。
“如此,寡人就先告辞了,先生保重。”说罢,曹安民面带微笑离开这里。
看着曹安民的背影,贾诩的心中对于魏国的未来越发的看淡。
国力差距非一朝一夕可以扭转,如今的魏国若想要扭转不利,唯有一计方有转机的可能。
而这唯一的转机,就在北疆胡虏。
齐若胜,则列国将再无任何生机,数年之内,天下必将平定。若败,魏国则有喘息的机会,趁机做大,鲸吞天下,也未尝不可。
时势造英雄,眼下的成败,只能看北疆之战的胜负。
曹安民从贾诩这里离开之后,并没有急着回去休息,而是抓紧时间去见了几个人。
若说贾诩是曹昂称王之后,朝中文臣的顶梁柱。
那曾经曹操在位之时,魏国的顶梁柱可不止他这一位。
邺城书院边上一处清幽的院落,几个中年人正坐在一起闲聊解闷。
“诸位可还记得许昌城中的那句童谣?”
“二曹食刘,威天下?”
“今天看来,威确实快要得天下了。”
“方今尚早,齐主北征胡虏,若胜则天下诸侯将如同秋风扫落叶,若败,野心之辈定将再次崛起,到那时,胜负就未曾可知。”
“我看齐主必胜。”
“文长如今为何不直接投奔齐主?汝妹在齐贵为王后,方今世子曹胜更是身上流淌着你们陈氏之血,你要是去了,以你的才能,外加你陈氏的家世定然会得到重用。”
“我陈群受先王厚恩无以为报,如今大魏危亡之际,我岂能弃旧主而投奔新主。”
其它几人正欲说话,外面传来了鼓掌的声音。
“说得好,说得好啊!”
几人转头望去,这才发现,窗外一人站在那里,笑嘻嘻的看着他们几人。
“齐王!”
“齐王!”
众人满是惊呼。
“寡人正巧路过,恰恰听见文长所言,心中赞叹,扰了诸位的雅兴,还望见谅见谅。”
陈群闻言,脸色微红,旁边的郭嘉倒是一副浪子姿态,手提酒葫芦,漫无目的的来到了曹安民的面前笑着说道:“有心者自有心,无心者则无言,大王又何必解释那么多呢!”
曹安民看着眼前脸色苍白的郭嘉,心中庆幸。
郭嘉郭奉孝,作为曹操的五大谋主中最为杰出,也是最为年轻的一位。
曹安民可以断定,曹操心中必然早有让郭嘉辅佐曹氏后人的打算。
但却很可惜,历史上,在北征乌桓之后,郭嘉便在返途病逝。
方今天下,虽然因为曹安民的缘故,原有的历史彻底面目全非。但每个人的命格不见得就会发生太大的改变,本来曹安民还带有一丝幻想,但见到郭嘉的瞬间。他就明白,眼前这个男人,若不施救,恐怕真的命不久矣。
“寡人思来想去,还是打算过来看看诸位,顺便想问问诸位有何要求否?”
几人对视一眼,荀彧和荀攸二人半转身子不再理睬曹安民。一向自诩是魏国忠臣的他们,此刻也不例外。
陈群之前已经表明了自己的心意,唯有郭嘉听闻此言,心中略有所想。
魏国走到今天,非一人之过。
时也,命也。
魏国衰败已经是板上钉钉。
既然如此,他们又何必一定要逆天行事?
想到这里,郭嘉向前一步,躬身说道:“在下愿效仿伏波将军,助大王扫平诸胡,一统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