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腊月二十三这天是祭灶,俗称做小年,在中国的北方地区,祭灶是一个影响很大的传统节日。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说,从农历的腊月十五到正月十五,当时京城汴梁城里的大街小巷“皆结彩棚,铺陈冠梳……间列舞场歌馆,车马交驰。”农历腊月二十三和二十四这两天,人们就开始焚香祭拜灶神了。
为什么是农历腊月二十三和二十四这两天,有这样的说法,一般农历腊月二十三祭灶的都是大户人家,这些大户人家的下人在大户人家帮忙后,才能在二十四这天回家祭灶,所以才会有两天。
农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东篱别院内热热闹闹的,年味十足,乌庄头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来给贾环送年货,鸡、鸭、鱼、猪等都有,多是庄子上家养的,还有庄户在山里收获的猎物,满满的装了一车子。
除了肉类,车上还装了几张皮货,狼皮、鹿皮都有,最显眼的是那张雪白狐皮。
贾环围着车子转了一圈,摸了摸那张狐皮,柔软、顺滑,很是喜欢,心里想着是否留着给宝钗做一件大衣。
如果这时候赵姨娘知道贾环心里的想法,肯定要骂娘的,高低要啐贾环几口,什么娶了媳妇忘了娘是少不了的,况且贾环还没娶媳妇呢。
乌庄头见贾环喜欢那张狐皮,一脸的谄媚,一张老脸快挤成菊花了,指着身后的两个儿子说道:“老爷,这是前些日子大年和小年在山里打到的,老头子这一把年纪了,也没见过这么好的一张狐皮子。”
乌庄头膝下有两儿一女,老大和老二叫乌大年、乌小年,都还没有娶亲,小女儿叫乌翠微,今年只有十二岁,宝贝似的养在家里。
贾环早就注意到乌庄头身后有两个健硕、憨厚的小伙子,一看就知道是兄弟俩,只是没想到是是乌庄头的儿子。
贾环笑着道:“能去山上猎杀野物,果然壮勇。”
又问了乌庄头,兄弟二人是否加入了巡逻队。
乌庄头道:“回老爷,他们兄弟二人自小都学了些武艺,巡逻队招人时,欢喜的不得了,都加入了。”
贾环听了心中大喜,这兄弟二人一看就是憨厚老实的良家子,将来给自己当个护卫正好合适。
便对身旁的赵小友说道:“你去彩云那里取两个金锞子。”
赵小友去了内院,很快就取了两个金锞子。
贾环笑着说道:“第一次见面,没有什么准备,这个权当是表礼了”,说着便将两个金锞子,一个一个塞给兄弟二人。
这两个金锞子每个都有一两重,一个就相当于十两银子,乌大年、乌小年哪里见过这么多钱,呆呆的捧着金锞子也不敢收,只看着乌庄头。
乌庄头也知道贾环不是普通的主家,他听说贾环是举人老爷,而且每次科考都是第一名,有心让两个儿子以后跟着贾环,也有个好前程。
这会见贾环对大年和小年喜爱,心下欢喜,便说道:“你们两个小兔崽子,傻站着干什么,老爷赏你是看得起你,还不赶紧跪下给老爷磕头。”
乌大年、乌小年听了乌庄头的话,忙跪下给贾环磕了一个头,美滋滋的把金锞子收在怀里了。
乌庄头等人走了后,贾环让贾芸将挑选一些卖相比较好的分类收拾一番,年前贾环还要给贾府和夏言的府上送一份年礼,正好将这些也送一点去。
终南庄、前邵庄和后邵庄的租子前两日已经收了,终南庄有六百来亩地,前邵庄和后邵庄加在一起,一共才有四百亩地,贾环手里三个庄子,一共大约有一千亩地。
这一千亩地,亩产大约有五百斤,按照五税一,一共收了十万斤粮食,这个时代,一斤粮食大约15到20文钱,三个庄子贾环一共收了不到2000两银子。
今天是祭灶,赵姨娘早早的便在厨房忙碌了,因为前两天收了租子,赵姨娘的心情非常得好,做的菜也格外的丰盛。
在她眼里,贾政给的10,000两银票,毕竟有花完的时候,但是这三个庄子,却是有源头的活水,可以源源不断的变出银子来。
这会儿,赵姨娘有看到乌庄头送来满满一车鸡、鸭、鱼、肉,还有几件很好的皮货,尤其是那张通体雪白,没有一根其他颜色的狐狸皮,赵姨娘更是喜欢。
赵姨娘将那张狐狸皮拿在手里,摸了又摸,喜欢的不得了。
心里想,要是做成一件大衣穿在身上,哪一天回贾府,让那些曾经狗眼看人低的人瞧一瞧,那得多有面?
想到这,赵姨娘的心便热切起来,一脸期盼的看着贾环。
贾环看着赵姨娘的动作,哪里还不明白他的想法?但是这件皮子却不能给赵姨娘,因为这是他准备给宝钗的。
于是笑着赵姨娘说:“娘,儿子用这几张狼皮子给你做一件披肩,这张狐皮却不能给你。”
赵姨娘听贾环说狐狸皮不给自己,马上就有些不高兴了。在她眼里,如果贾环娶了媳妇也就算了,她也不会跟儿媳妇争这个,但现在贾环又没有娶媳妇,还有谁给她有资格先选?
便插着腰,冷笑道:“怎么的,你还打算送给彩云和翡翠,也不给老娘?我就跟你说了,你想娶小妾,还得老娘点头呢。”
其实赵姨娘也不是真的恼了,只是想到贾环将这狐狸皮送给后院别的小蹄子,赵姨娘心里就有些不得劲。
贾环赶紧搂着赵姨娘的胳膊,安慰道:“娘,瞧你说的,儿子那会拿着这个去哄她们,这是给你未来的儿媳妇留的。”
赵姨娘听了贾环的话,惊的差点没站稳,说道:“儿媳妇?那家的姑娘,我跟你说,你少拿这种谎话来框我。”
原本贾环想会试之后就谋划与宝钗的事情,这个时候也确实该跟赵姨娘说了,对她来说也有个缓冲的时间。
于是,贾环笑着对赵姨娘道:“是薛家的姑娘。”
“宝姑娘?”赵姨娘讶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