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师道看向柳海魅问:“海魅姑娘,你可有何想法?”
柳海魅沉思片刻,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之色,说道:“依我之见,我等不妨将计就计。
既知金国边境兵力空虚,我等大可佯装不知,暗中悄然集结精锐之师,做出一副着力加强防御的态势,以此来迷惑金人。
待彼等心生懈怠、放松警惕,预备发动突袭之际,我等便瞅准时机,趁机发动反攻,一举突破其防线,直捣其要害之地。
与此同时,还可差遣密探在金国后方,设法破坏其粮草运输线路以及攻城器械,以此打乱他们的作战谋划,令其首尾难顾、阵脚大乱。”
种师道微微点头,眼中露出赞赏之色:“海魅姑娘此计,当真是妙极!然此计环环相扣,其中每一步皆需做到万无一失方可。稍有差池,便可能前功尽弃、满盘皆输。我等需即刻将这些情报快马加鞭送往京城,呈递至陛下御前,由陛下圣裁定夺。”
柳海魅闻言,神色凝重,目光坚定地回应道:“老将军所言极是,此等大事,必须即刻呈予陛下知晓。”
种师道微微点头,柳海魅疾步走向墙边,拉开一幅隐秘的暗格,从里面取出一只精巧的雕花木盒,打开木盒,里面装着几封备用的空白密信。
柳海魅迅速拿起毛笔,蘸满墨汁,在信纸上奋笔疾书,将之前与种师道商讨的计划、密探收集的情报以及当前金国的局势,事无巨细地一一记录下来。
她的字迹行云流水,却又不失刚劲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她对大宋的坚定信念。
写好后,柳海魅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无误,才将密信小心翼翼地折叠起来。
紧接着,柳海魅站起来,移步至一旁,抬手拉开抽屉,从中取出一个小巧玲珑的竹筒。
她动作轻柔而娴熟,将折叠整齐的密信小心翼翼地放入竹筒之内,随后取来蜡块,将其融化,仔细地封住竹筒口,确保密信万无一失。
做完这一切,她又轻轻走到鸽笼边,抱起一只毛色油亮的信鸽,稳稳地将竹筒系在它的腿上。
而后,柳海魅轻移莲步,来到窗前,抬手推开窗扉,夜风瞬间灌了进来,撩动她的发丝。
她微微侧身,手臂轻轻一挥,那信鸽便如同离弦之箭一般,展开双翅,一头扎进了茫茫夜空,向着京城的方向疾速飞去。
……
大宋皇宫御书房内,李世民靠在椅背之上闭目养神。
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打破了这短暂的宁静。
“陛下,陛下!”小贵子的声音在御书房外响起,“太宰李大人、户部尚书梅大人、御史中丞陈大人、开封府尹赵大人求见!”
李世民缓缓睁开眼睛,坐直身子,声音沉稳有力:“宣。”
片刻间,太宰李纲、户部尚书梅执礼、御史中丞陈东和开封府尹赵鼎四人鱼贯而入,齐刷刷地跪地行礼:“臣等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世民微微抬手,示意众人起身:“诸位爱卿不必多礼,快快平身。如此急切求见,可是有要紧之事?”
李纲率先出列,双手抱拳,神色凝重:“陛下,收复燕云十六州,此诚我大宋千载难逢之盛事也,而告慰太庙之举,更是意义重大,关乎社稷之兴衰、祖宗之庇佑。
然此事背后牵连繁杂,千头万绪,诸多事宜相互交织,非各部协同戮力,同心合作,实难确保万无一失。
臣等今日冒昧求见,正是为此事而来,欲与陛下共商大计,殚精竭虑,力求将诸事细节一一妥帖安排,不负陛下所托,不负祖宗之望。”
李世民微微点头,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爱卿所言甚是在理。此番告慰太庙,一则为昭告祖宗,以报其庇佑之恩,二则乃向天下百姓有所交代,彰显我大宋之荣光,断断容不得分毫疏忽懈怠。尔等且各自道来,现下所负责之事进展若何?”
书梅执礼上前一步,躬身说道:“陛下,事关告慰太庙一应费用开支,臣已尽心竭力,逐一审核盘算。
无论是祭品采买、祭服裁制,还是乐师舞者之酬谢,诸般花销皆已罗列明晰,账目俱在。
然此次祭祀大典规模空前,规格极高,所需资费委实不菲,如今户部库藏稍有亏空,难以足额支应。
还望陛下圣裁,明示臣等该当如何筹措调度,以解燃眉之急。”
李世民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告慰太庙此乃国之重典,关乎社稷兴衰、祖宗福祉,于资费一事,切不可吝啬小气,致大典失色。
然节俭之道亦不可忘,切不可肆意铺张、挥霍无度。
至于眼下银钱短缺之难题,朕自会从内库之中调拨。”
听闻此言,李纲、梅执礼、孙傅、陈东、赵鼎几人面面相觑,内库是皇家的私藏,本是用于皇帝日常开销以及应对宫廷内的各项事宜,如今陛下却要为了告慰太庙之事动用内库,这着实让众人心中满是震动。
李纲率先回过神来,他上前一步,拱手作揖,语气中带着几分恳切:“陛下,内库乃皇家私产,关乎陛下日常用度与宫廷运转,如今为了告慰太庙一事便动用内库,臣等实在惶恐不安。
臣以为,当务之急,还是应从长计议,再寻他法解决资费难题,切不可轻易动用内库。
臣等回去之后,定会与户部上下一同商议,广开财源,竭力筹措所需资费,以解当下燃眉之急,还望陛下收回成命。”
梅执礼亦是连忙跪地,额头触地,声音中满是愧疚:“陛下,皆是臣无能,未能提前妥善筹划,致使户部库藏亏空,无法足额支应告慰太庙的费用。
臣罪该万死,还望陛下责罚。臣愿立下军令状,必定在最短时间内,想尽一切办法,填补亏空,绝不再让陛下为资费之事忧心劳神。”
李世民看着众人惶恐的模样,微微叹了口气,神色温和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诸位爱卿,快快平身。
朕心意已决,此番告慰太庙,意义重大非凡,此乃我大宋尊崇祖宗、彰显敬意之盛举,实关乎大宋之未来、百姓之福祉。
朕贵为一国之君,自当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为大宋、为百姓谋福祉。
内库虽为皇家私藏,然朕既居天子之位,天下百姓皆为朕之子民,大宋之事即朕之事。但能令告慰太庙一事顺遂圆满,动用些许内库又有何碍?”
陈东也上前一步,言辞恳切地说道:“陛下仁德浩荡,宽厚仁慈,心系社稷安危、百姓疾苦,此诚我大宋之洪福也。然动用内库之事,实与皇家颜面、威严休戚相关,倘若此讯传扬出去,恐遭他人无端非议,生出诸多事端,还望陛下三思。”
李世民微微抬眸,目光如炬,缓缓扫过众人,声音沉稳有力,仿若带着一股不容抗拒的威严:“陈爱卿,朕既已做出决断,便早已将利弊权衡再三。
朕心中明白,动用内库之事,或会引人议论。
但朕所行之事,皆为大宋江山社稷,为列祖列宗之荣耀,为天下百姓之福祉,无愧于心,又何惧他人非议?”
赵鼎此时也拱手向前,恭敬地说道:“陛下高瞻远瞩,心怀天下,臣等深感钦佩。只是臣以为,即便要动用内库,也当有个周全之策,以免日后内库储备不足,难以应对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