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爱卿平身,大伴赶紧赐座,此次余爱卿在东江镇功绩卓着,朕心甚慰。”崇祯皇帝的声音在御书房中回荡,脸上带着几分欣慰之色。
余大成起身,先是谦逊地谢恩,随后表情变得凝重悲痛起来:“陛下,臣此次回来,主要是有两件事要奏。其一,便是为北伐后金牺牲的三万五千山东将士请命。他们为了大明江山,浴血奋战,马革裹尸,家中老小如今生活艰难,恳请陛下恩准发放抚恤金,以告慰英灵,安抚民心。”
说着,他从怀中掏出一份详细记录着将士们籍贯、家庭情况的名册,双手呈给太王承恩,由王承恩转呈给崇祯。
崇祯接过名册,心情很是沉痛,死了三万多人,换来了鞑子一万多首级,在崇祯看来,这个买卖很值。
当然,也不会有人认为这份死亡名册是假的,毕竟,凶狠的鞑子都死了一万多,明军才死三万多,真的不算多啊。
要是按照以往的战绩来看的话,明军就是死十万人,鞑子都不一定死一万呢。
崇祯皇帝一脸严肃的仔细翻阅了一番,片刻后说道:“这些将士都是我大明的功臣,抚恤金之事,朕自会安排内阁和户部尽快落实,绝不让英烈们寒心。”
余大成心中一暖,再次跪地谢恩,接着又道:“陛下圣明!大明百姓定会为保卫我大明边疆英勇效死。”
崇祯皇帝微微点点头:“余爱卿你先坐吧,除了抚恤之事,余爱卿还有什么事情?”
余大成很是谦卑的半个屁股落坐:“陛下,其二便是移民屯田之事。山东之地有许多无主之地可以进行开荒种田,如今东江镇等地也有大片土地被收复,那边土地肥沃,若能移民屯田,不仅能充实边防,还能解决粮食供应问题,减轻朝廷的粮草运输压力。”
“臣已初步拟定了一份移民屯田的计划,还望陛下审阅。”
说罢,他又呈上一本厚厚的计划书,里面详细阐述了移民的来源、安置地点、屯田的规划以及后续的管理措施等。
崇祯接过计划书,认真地翻看了起来,许久之后,点点头:“移民屯田之事,关乎重大,需谨慎行事,朕已知会内阁,让温体仁组建了一个移民事务团,专门负责移民之事。”
“回头我让温体仁找余爱卿接洽,全权处理移民之事,为余爱卿的移民事务一律从速特办。”
余大成赶紧的再次起身谢恩。
崇祯:“平身,平身,此次余爱卿功劳甚大,关于余爱卿的封赏,内阁那边正在加紧拟定,余爱卿可在京中多待几日,等回头领了封赏之后在去忙屯田之事也不迟。”
..........
余大成陪着崇祯皇帝在御书房中聊了很久,反正就是各种忽悠,中午崇祯皇帝更是赐了御膳,和余大成一起吃了一餐之后才放余大成离开。
离开紫禁城,回到京城府上休息了一会儿之后,余大成立马又回到了紫禁城。
这次来紫禁城,余大成可不是找皇帝的,而是直奔内阁大堂而去。
明末首辅办公的地方主要是在内阁大堂,内阁在明代政治体系中地位重要,内阁大堂位于紫禁城之内。
余大成如今可是整个京城的大红人,没办法,余大成如今做的那些事儿,无论是控制关宁锦防线,还是这次给了后金一个千年杀,迫使后金撤兵回援,那可都是轰动整个朝廷的大事儿。
余大成本来就在兵部任职过一段时间,所以京城里认识余大成的人也不少。
这会儿余大成来到内阁大堂,见了余大成的人都是一脸笑容热情跟余大成打招呼。
内阁大学士何吾驺刚好从房间里走出来,见到余大成,立马笑着上前。
“余大人,今日怎么有空来内阁大堂,可是有要事相商?”
他满脸笑意,迎上前来,眼神中满是好奇与佩服。
余大成拱手道:“何尚书,正是有要事想找温首辅商议,温首辅可在?”
何吾驺不仅是内阁大学士,还兼任礼部尚书。
何吾驺呵呵一笑:“在在在呢,余大人你先忙,忙完了回头我余大人去我府上坐一坐,辽东之事,我还得跟余大人多打听打听呢。”
余大成笑了笑:“成,回头我去找何大人喝茶。”
跟何吾驺聊了几句之后,余大成便直接往首辅当值的房间走去。
众人看着余大成的背影,都是一脸的八卦。
首辅温体仁多次坑余大成的事情,朝堂众人可都是知道的,这次余大成找上门,也不知道二者之间会不会擦出一些火花来。
来到房间门口,余大成轻轻的敲了敲门。
堂内,温体仁正坐在案前,专注地审阅着奏章,听到敲门声,温体仁随口说了一声进。
房门推开,听到脚步声,温体仁抬起头,见是余大成,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戒备,不过很快便恢复了平静,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灿烂的笑意:
“余大人,许久不见了,稀客,稀客啊。”
余大成满脸堆笑,走上前,拱手道:“温首辅,许久不见。余某此次前来,是特来向首辅表示感谢的。”
温体仁微微一怔,脸上面色不变:“感谢?余大人何出此言啊?”
余大成:“东江镇和蓟辽之事,都是多亏温首辅向陛下举荐,没有温首辅的举荐,余某嫣能有今日之成就。”
温体仁:“......”
闻言,默然不语,面色更是有些不太自然。
好吧,老子坑你,你丫就来诚心恶心老子是不是?
见温体仁那不自然的面色,余大成叹了口气,躬身一拜:“温首辅,请受余某一拜,余某此次感谢,绝对是发自真心实意的。”
温体仁:“......”
一下子惊了,不是,余大成,你这到底是搞的哪一出?
要说是来恶心自己的,完全没必要行此大礼啊!
“哎呀,余大人,你这是干什么,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温体仁连忙上前,扶起余大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