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魏平安结婚还有两天,王政委来了家里,他是来找老太太的。
“领导,你说什么?要我过几天去上班?”老太太一脸的不可置信。
要不是知道眼前对她说话的人是部队的大领导,她一定会拿着扫把把他当成骗子赶出去。
陆思年和叶三秋也用怀疑的眼神看着王政委。
好端端的老王头为什么要给老太太一个工作?
什么时候工作这么好找了?
其用意不得不让人多想啊。
陆思年想开口,被媳妇儿用眼神止住了。
先探探老王头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再开口也不迟……
王政委点了点头:“婶子,你没听错,我这边确实有一份工作需要你的帮忙。”
老太太心里虽然激动,但更多的是怀疑。
她一直坚信,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儿。
院里比她厉害的人多了去了,就算领导真的有一份工作需要帮忙,也轮不到她一个外来的老太太。
平静下来的老太太不解道,“我一个乡下来的老婆子,一不识字,二没本事的,我能帮什么忙?”
王政委:“院里托儿所负责给孩子们做饭的师傅前两天出了点意外摔断腿了,短时间内是不能回托儿所给孩子们做饭了,眼看着过几天孩子们就要开学了,不能因为做饭的师傅受伤了,让孩子们挨饿啊,我听我家那位说过,婶子你做饭的手艺很不错,想着让你先帮忙给孩子做一段时间的饭。”
怕叶三秋和陆思年怀疑,王政委没敢直说工作就是给老太太的,只能借口让她替做饭的师傅顶一段时间的班。
果然,老太太的疑虑打消了。
不过……
“抱歉领导,你这个忙我真的帮不上。”
王政委皱了皱眉,“婶子,我能问问为什么吗?”
老太太笑道:“我出来也有段时间了,过两天参加完平安的婚礼,我就要回家了。”
答应孙女的,过完年再回村里。
眼看着年也快过完了,她也该回家了。
再不回去,就赶不上春种了。
王政委一脸遗憾,“那可真是太不凑巧了。”
老太太笑道,“爱玲做饭的手艺不比我差,领导可以找爱玲帮忙。”
王政委,“找她不合适,找院里的任何一位家属都不合适。”
老太太没听懂王政委话里的意思,叶三秋和陆思年听懂了。
这份工作,盯着它的人肯定很多,给谁好像都不合适。
恰巧老太太不是院里的家属,加上有他们两个恶名在外的孙女孙女婿坐镇,院里的老年娘们心里再不乐意,也不敢表现出来了。
合着老王头打的是这个主意。
叶三秋跟陆思年对视一眼。
觉得有必要帮一帮老王头。
他俩正愁找个什么理由让老太太留下呢。
老王头送上门的理由不用白不用。
托儿所做饭的工作不累,确实很适合老太太。
老太太有份正经的活干,也就没那么多的顾虑了。
陆思年往老太太身边挪了挪,他抱住老太太的胳膊,“奶奶,要不你就答应王叔帮托儿所的孩子做一段时间的饭吧,我舍不得你离开。”
老太太笑道:“奶奶出来的够久了,再不回去,村里人都快要忘记奶奶这个人了。”
叶三秋:“你现在分家了,放你一个人回去我不放心。”
老太太:“奶奶身子骨还很硬朗,年纪也没到需要人照顾的时候,你有什么好不放心的?”
叶三秋,“你要是坚持回村,我跟陆思年陪你一起回去,以后我俩就在村里生活了,不仅你想喇叭花大队的社员们了,我也想了,我现在就去给李大队长打电话。”说着,起身就要往电话旁走。
老太太赶紧拉住了孙女的手,轻声呵斥道:“说什么胡话呢?哪有出嫁的姑娘回娘家生活的?”
孙女要是跟她回村里了,亲家会怎么想?会怎么看她?
还有李伟民和喇叭花大队的社员们会怎么想?怎么看她?
最重要的,放着帝都的好日子不过,回村受什么苦?
叶三秋态度坚决的很,“你要是回村里,我们就跟着你一起回去。”
老太太气的瞪圆了眼,“哪有奶奶跟着出嫁的孙女一起生活的?”就是亲家不说什么,她也没脸待了。
叶三秋:“别人的奶奶也许不可以,但我叶三秋的奶奶可以。”
老太太心里又暖又气。
轻拍了下孙女的胳膊,“尽在哪儿说胡话。”
心里知道,她恐怕暂时回不去了。
孙女的性子她知道,决定的事情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她要真的坚持离开,孙女肯定会跟着一起回村。
老太太宁愿自己被人指指点点,也不愿孙女被人指指点点。
老太太最终还是妥协了,“领导,给孩子们做饭的工作我接了,我什么时候去上班?”
王政委在心里松了口气,他真怕完不成老首长交给他的任务。
好在关键时刻小叶出手了。
王政委:“等平安结完婚。”
老太太应了声“好”。
叶三秋看老太太同意留下来了,心里也松了口气。
“王叔,我奶奶顶班这段时间是有报酬的吧?”她问。
王政委:“当然,一个月二十五块钱的工资,其他补助另算。”
一个月二十五块钱不少了。
够老太太靠自己养活自己了。
叶三秋挺满意的。
老太太满意的眼睛都快笑没了。。
她做梦也没想过,有朝一日她一个乡下来的老婆子能有一份工作。
虽然只是暂时帮别人顶班的,但那也是给她发工资的工作。
她有了留在帝都的底气。
很快到了魏平安和林多多结婚的日子。
两人的婚礼是照着院里其他人结婚时的标准来办的,比较简单,就是请院里的邻居吃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