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满心的不情愿,可那拉车的骏马喷着白气,蹄声哒哒,马车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他无奈地随着王熙凤,一路颠簸,最终到了忠义亲王府外。
王府朱漆大门紧闭,门口的石狮子威风凛凛,两侧的兵卒身着厚重的铠甲,手持长枪,神情冷峻。王熙凤整理了一下身上的披风,转头看向周瑞家的,眼神里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威严,轻声吩咐道:“周瑞家的,把拜帖呈上去。”周瑞家的赶忙上前,双手捧着拜帖,递到一名守门兵卒面前。那兵卒先是漫不经心地扫了眼帖子,又斜眼打量了一下周瑞家的,眼神里透着一丝挑剔。周瑞家的心里一紧,忙从袖笼里掏出一个荷包,悄悄塞到兵卒手中,赔着笑说:“小哥,辛苦了,这点小意思,还望笑纳。”兵卒暗自掂量了一下荷包的分量,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这才收了荷包,转身进了王府。
王熙凤见对方收了帖子,进去通报了,心里稍稍安定了些。她回头,看见贾宝玉依旧是满脸的抵触与不甘,不禁轻轻摇了摇头,语重心长地说道:“宝兄弟,你为何突然像变了个人似的,发奋图强,一心要参加科举,旁人或许不知其中缘由,可我心里跟明镜似的。不就是因为林妹妹许配给了威武侯,你想做点事,好让林妹妹改变对你是个纨绔子弟的看法。宝兄弟,你可曾想过,如今你不过是个小小的翰林院编修,而威武侯呢,位高权重,你们之间的差距,简直是十万八千里。在这官场之中,你若不去用心钻营,积攒人脉,拓展势力,什么时候才能追上他?今日我们来这忠义亲王府,可是个难得的机会。京城里的各个府邸,对这忠义亲王都是小心翼翼,讳莫如深,虽说不至于像躲着蛇蝎那般,却也都不敢轻易亲近。可咱们贾府今日主动前来拜访,这就好比雪中送炭,自然能与忠义亲王拉近关系。有了忠义亲王这层关系,也就等于靠上了太上皇这棵大树。只要有了这层依仗,咱们家娘娘在宫中的日子也能好过些,贾家也能有个坚实的依靠,这可是一举两得、两全其美的好事啊。宝兄弟,你要是真想让林妹妹彻底改变对你的看法,就得明白这官场钻营的门道啊。”
王熙凤的一番话,如同一记重锤,敲在贾宝玉的心坎上。他静静地站在那里,陷入了深深的沉默。是啊,自己已经做了平生最厌恶的事,如今还有什么是放不下的呢?
北京秋天的风已经有了些许寒意,王熙凤与贾宝玉于忠义亲王府外静候。不多时,王府大门缓缓开启,方才那收了荷包的兵卒快步走出,脸上挂着与之前截然不同的恭顺笑意,朝着王熙凤与贾宝玉微微欠身,说道:“二位请随我来,王爷和王妃听闻贾府贵客到访,十分欣喜,特命我前来迎接。”
王熙凤嘴角浮起一抹志在必得的浅笑,轻轻拉了拉贾宝玉的衣袖,低声道:“宝兄弟,可打起精神来,莫要失了礼数。”贾宝玉暗自深吸一口气,压下满心的无奈与抵触,随着兵卒踏入王府。
踏入王府,只见庭院深深,雕梁画栋,处处彰显着皇家贵胄的气派。脚下的青石板路一尘不染,两侧的松柏在寒风中傲然挺立,愈发衬出王府的肃穆庄严。他们沿着蜿蜒曲折的回廊前行,转过几道弯后,来到一处岔口。
兵卒停下脚步,分别对着王熙凤和贾宝玉说道:“这位夫人,王妃正在内堂等候,请随我这边走。而这位公子,王爷在书房相候,这边请。”王熙凤闻言,微微一怔,旋即又恢复了镇定,她转头看向贾宝玉,眼神中满是期许与叮嘱:“宝兄弟,好生与王爷交谈,莫要任性。”贾宝玉微微点头,心中却莫名涌起一阵紧张与不安。
于是,王熙凤在另一名丫鬟的引领下,朝着内堂走去。而贾宝玉则在那兵卒的带领下,走向王府的书房。一路上,贾宝玉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各种猜测,这忠义亲王究竟是何等人物?此番相见,又会有怎样的交谈?他的脚步不自觉地放缓,心中的忐忑愈发强烈。
当贾宝玉站在书房门口时,他定了定神,整理了一下衣衫,才抬手轻轻叩门。“进来。”屋内传来一道低沉而威严的声音。贾宝玉深吸一口气,推开了书房的门。
书房内,布置得简洁而不失高雅。靠墙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正中央摆放着一张硕大的书桌,书桌上堆满了文书和书卷。一位身着华贵长袍的男子正站在窗前,背对着门口,听到开门声,缓缓转过身来。
此人便是忠义亲王朱重生,他的面容英俊而冷峻,眼神中透着一股与生俱来的威严与犀利。他的目光落在贾宝玉身上,微微打量了一番,嘴角泛起一抹淡淡的笑意:“你便是贾府的宝二爷吧,久仰大名。”
贾宝玉忙上前一步,恭敬地行了个大礼:“微臣贾宝玉,见过王爷。今日冒昧前来,还望王爷恕罪。”朱重生摆了摆手,示意他起身,说道:“不必多礼,贾府与本王虽无过多往来,但本王对贾府的事情也略有耳闻。听闻宝二爷突然勤奋向学,还考取了探花,倒是令本王刮目相看。”
贾宝玉微微低头,谦逊地说道:“王爷谬赞了,宝玉不过是为了不负家族期望,做了些分内之事。”朱重生走到书桌前,拿起桌上的一杯茶,轻轻抿了一口,目光始终落在贾宝玉身上:“本王知道,你们贾府今日前来,必是有所求。不妨直说,只要是本王力所能及,定会相助。”
贾宝玉心中一紧,他深知这是关键时刻,犹豫片刻后,鼓起勇气说道:“王爷明鉴,我贾府上下一直对王爷敬重有加。只是近来宫中局势微妙,我贾家又蒙圣恩,家中娘娘在宫中侍奉,实是希望能有王爷这样的贵人相助,保我贾家安稳。”
朱重生闻言,轻轻放下茶杯,嘴角浮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贾府的心思,本王明白。如今这朝堂之上,各方势力错综复杂,本王也正需要像贾府这样的世家支持。若日后两府能多加来往,互通有无,倒也不失为一段佳话。”
贾宝玉心中暗喜,连忙说道:“王爷所言极是,若能与王府结好,实乃我贾府之幸。今后贾府定当全力支持王爷,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朱重生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满意:“好,有宝二爷这句话,本王便放心了。日后若有什么事,尽管派人来王府告知。”
随后,朱重生又与贾宝玉谈起了一些朝堂之事,以及对当今局势的看法。贾宝玉虽对这些官场之事不甚了解,但也努力倾听,适时地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朱重生见他谈吐还算得体,心中对他的印象又好了几分。
而另一边,王熙凤在丫鬟的引领下,来到了内堂。内堂布置得温馨雅致,地上铺着厚厚的地毯,四周摆放着各种精美的瓷器和古玩。一位身着华丽服饰的女子正坐在主位上,手中捧着一本经书,静静地翻阅着。此人正是忠义亲王的王妃,薛宝钗。
王熙凤走进内堂,一眼便认出了薛宝钗,心中不禁感慨万千。她快步上前,行了一个大礼:“王熙凤给王妃请安,多年未见,王妃愈发端庄秀丽了。”薛宝钗抬起头,看到王熙凤,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连忙起身相迎:“快起来,凤姐姐,多年不见,可想死我了。”
两人寒暄了几句后,便坐了下来。薛宝钗命丫鬟上了茶,然后微笑着说道:“凤姐姐,今日怎么有空来我这王府?”王熙凤叹了口气,说道:“还不是为了贾府的事。如今这世道,我们贾府也是举步维艰,希望能得到王爷和王妃的帮助。”
薛宝钗轻轻点了点头,说道:“我明白凤姐姐的意思。只是这官场之事,我一介女流也不便多言。不过,王爷向来是个明事理的人,若是贾府真有难处,他定会出手相助。”王熙凤听了,心中稍安,说道:“那就多谢王妃了。我们贾府上下都对王爷和王妃感恩戴德。”
接着,两人又聊起了家常,回忆起在贾府的点点滴滴。王熙凤感慨地说:“当年在贾府,我们一起度过了多少美好的时光。如今物是人非,真是让人感慨万千。”薛宝钗也微微叹了口气,说道:“是啊,人生如梦,世事无常。不过,能在这王府见到凤姐姐,也算是一种缘分。”
两人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只见一名丫鬟匆匆走进来,在薛宝钗耳边低语了几句。薛宝钗微微点头,然后对王熙凤说道:“凤姐姐,王爷和宝兄弟的谈话想必也快结束了。我们出去迎接他们吧。”王熙凤连忙起身,随着薛宝钗一起走出内堂。
当他们来到书房外时,贾宝玉和朱重生刚好从书房里走出来。贾宝玉看到王熙凤,眼中闪过一丝欣喜,快步走到她身边。朱重生看到薛宝钗,脸上露出温柔的笑容:“夫人,你来了。”
薛宝钗微微欠身,说道:“王爷,方才与凤姐姐聊了许久,得知贾府如今的难处,还望王爷能多多关照。”朱重生点了点头,说道:“夫人放心,本王与宝二爷已经谈妥。今后贾府与王府便是盟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王熙凤和贾宝玉连忙再次向朱重生和薛宝钗道谢。朱重生摆了摆手,说道:“不必客气,天色也不早了,你们就留在王府用膳吧。”王熙凤和贾宝玉对视一眼,然后婉拒道:“多谢王爷和王妃的盛情,只是家中还有诸多事务,我们就先告辞了。”
朱重生也不再勉强,说道:“既然如此,本王也不便挽留。宝二爷,凤夫人,日后常来王府坐坐。”王熙凤和贾宝玉答应着,在兵卒的引领下,离开了忠义亲王府。
回去的路上,马车缓缓行驶在街道上。王熙凤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她对贾宝玉说道:“宝兄弟,今日之事可算是大功告成。只要与王府结好,我们贾府日后便有了依靠。”贾宝玉却没有说话,他望着窗外飞逝的景色,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从今日起,自己便彻底卷入了这官场的漩涡之中,未来的路,充满了未知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