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下面偏多的学生和部分请假赶来的女工人,王一茗继续开口,
“我自问自答,那就是……因为很漫长的岁月中,男性认为女性没有能力去参军,甚至设立了一个女人不允许进入军营,违者军法处置的命令。
有特例吗?有,过去的军妓除外,多年前的慰安妇除外。
那么,又是谁把她们分配进去的?
答;可以做决定的男性,前者把女性当做物品奖励给士兵,后者把女性当成挡箭牌或者部分时间段的安稳推了出去。
也就是说男性先歧视女性,把女性和金银财宝、古玩字画并列作为了享用品和消耗品。接着,在女性真的独立起来之后,就出现了男性对掌控品脱离的不满,也就是男性认为自己得到了逆向歧视的现象。
有一顶帽子叫做——这个女人不安分。大致意思是,她不听话,不听摆弄,甚至还反抗。
过去有个成语叫做男耕女织,意思是封建社会中的小农经济,一家一户经营,男的种田,女的织布,全家分工劳动。
但显然,时代变迁,现在不是这样的……举个例子:
男同志下地拿10个工分,但这10个工分支撑不起一个家的口粮,这时候,女同志也要跟着一起下地,她能拿6个工分,厉害的可以拿到8-10个工分,女同志开始分担起男同志需要养家的工作量了。
但是,除此之外……女同志还要承担,并不夸张的说是全部的家务,当然,这里有一个非常好的理由就是,自古以来,一直都是,从来这样,向来如此……对吧!
所以我个人觉得,有时候借鉴不一定都是正确的,还有可能是为了掩盖某种错误的真相。”
王一茗敲了敲黑板上的几个字,“我们再回到主要话题:
在社会分工中,男同志往往承担着大部分危险系数较高的工作,比如参军保家卫国、深入矿井开采资源、从事艰苦的伐木作业等等……
但这种现象似乎并非偶然形成,而是源于长久以来,男性对女性强行施加的柔弱属性造成的,就是主观地认为——我认为你做不到,所以,我拒绝你去做。
而这些所谓的工作上的习俗,实则是长久以来男性将女性置于经济的不利地位造成的结果。
真的做不了吗?一概而论所有女性都做不了?不是吧!”
他看向想要说话的王怀春,笑着开口,“不要急,先让我阐述完。”随后,王一茗继续看向会场内的众人。
“为什么现在说‘妇女能顶半边天’,除了我国人口总数相对历史而言较少这个因素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广大女同志积极投身其中并做出了巨大贡献。
她们不仅参与到惊险的潜伏地下任务当中,还勇敢地组建起冲锋陷阵的女子中队。
有的在后方担任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为前线战士提供医疗保障;
有的则致力于武器弹药的制造生产,以确保部队物资供应充足;
同时,她们还不辞辛劳地赶制军服和鞋子,以满足士兵们的生活需求。
此外,即便在战争环境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女性依然肩负着为男性繁衍后代的重任,我们刨除去没有避孕手段这一点,有多少男同志在上战场前,长辈再三叮咛,根不要断了,要留下香火,所以女性要完成生养的任务。
这场保卫战是全ZG人民的,正是因为无数女性先辈们前赴后继的拼搏与奉献,才换来了“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句掷地有声的话。
时光荏苒,那些英勇无畏的身影,她们努力出来的结果,现在这么快就过去了吗?就要回到自古以来、约定俗成了吗?
应该不至于吧!那么……
再转回原本的话题,我总是说着说着就跑偏了。
尽管女同志们具备自身的能力,但她的能力受到种种限制和歧视,这种状况导致她们能够做出的社会贡献大幅减少,进而使得社会福利也随之降低。那么,这一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呢?
答案是,通过男性去承担更多的工作和履行更多的义务的形式解决的。而这恰恰正是许多男同志所认为的所谓“逆向歧视”的本质所在。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不妨回溯到历史长河之中,在新ZG成立以前,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度,很多男同志都很喜欢吧,别管自己本身怎么样,大都心生向往过。
但事实上,自古以来男性就已经为此付出了沉重的、由歧视带来的代价,一夫多妻制无一例外都发生在父权统治的社会环境里,男性几乎垄断了所有的社会资源。
那些出身名门望族的大家闺秀被严格要求遵循‘三步不出闺门’的古训,就连沦为娼妓的女子也要被龟公一路扛着前行,以确保双脚绝不沾地。
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之下,女性是无法实现经济独立的,确确实实的难如登天,她们不得不依赖于男性所占有的经济资源来维系生存。
所以,最终出现的结果就是……会存在多名女性依赖于一个占有经济资源优势的男性个体之上,这就是一夫多妻的背景。
男性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呢?那就再来一个举例:
1位男性同时占有10名女性,那么对应的9名男性又会处于怎样的一种状况呢?
如果依照这样的对应关系来推断的话,是不是意味着绝大部分的男性其实都属于这9人之一,所以我们这些普通的男同志啊!
无论是你也好,我也罢,我们并不是被一夫多妻制抛弃了,而是被一夫一妻制度保护着,才有机会娶妻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