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五州一域
第一件就是司马懿违背了自己的“洛水之誓”,曹爽全族,以及与之有关七千多人,尽被屠戮,直接就摧毁了大汉民族的道德底线。
第二件则是“吕蒙白衣渡江”。
白衣是大汉商人的专有服饰。
吕蒙让军士都穿白衣,就是要冒充商队,打关羽后方一个措手不及。
他如愿了,可本来大汉各州郡间,商队往来无阻的商队,再也无法顺利通行了。
因为谁也不知道,穿白衣的是不是敌人冒充的。
第三件还是司马家干的。
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手下成济,当街击杀皇帝曹髦。
“当街弑帝”让司马家完全打破了“君权神授”这一蒙骗世人的说法,还完全违背了儒家的“尊卑”之说,更是开启了此后对前朝皇室斩尽杀绝的先例。
直到民国初立,才算是停止了对皇室斩尽杀绝。
可以说,以司马懿、司马昭父子俩为界,之前是中华民族的道德社会,之后或许只能称为“后道德社会”了吧?
反正自汉后,晋有八王之乱及被“五胡”赶到江南的东晋之耻,隋有杨广杀兄弑父,唐朝有李世民残杀兄弟、逼父退位,弱宋赵匡胤陈桥兵变,欺后周的孤儿寡母,自立为帝,以及没有定论的“烛光斧影”、“金匮之盟”、明有靖难之役和朱祈镇重夺皇位……
所以,三国前是一种社会形态,三国后又是一种社会形态。
荀彧让杨修先入座,而下人也送上来一些果干、肉干和一杯刚刚冲泡好的热茶。
荀彧就是想要杨修旁听,看看他得知三公九卿都想抗拒成公子后,他又是个什么态度。
荀彧对着马日磾恭敬一礼。
“按说,只要想随行的朝臣,均可随行。
“但这一次巡视,路途太过遥远,必然辛苦至极。我还是建议年过花甲者,勿要随行。
“翁叔公年近花甲,若要随行,亦要经过张神医检查身体后再说。”
听到荀彧的话,三公九卿不约而同地选择噤口。
杨修的出现,杨修的演讲,让他们感觉到了极大的威胁。
成公子在弘农仅与杨修一面之交,就被征服。
那么,天下如此多的名士才子,又有多少会被成公子所蛊惑、所吸引?
他们看起来众志成城的“反蔡同盟”,此时再看,已有千疮百孔之兆。
然而,不等他们多思,荀彧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当前,还有最后一件事关大汉刑律之事。
“其一,徐州陶谦早在数年前,便是‘兖徐犯青州’的主谋之一,后又不奉旨入京,向陛下说明‘兖徐犯青州’之事,早已是叛臣。
“日前,我青州传书,邀其来京都,共迎陛下回京,他仍然不予理会。
“所以,对徐州发出檄文,护民军出面清剿,已箭在弦上。缴文一事,尚需诸公出谋划策。
“至于扬州,刺史陈温在迎陛下入京后,不等陛下旨意,便又离京。据报,其现已和中军校尉曹操一路,率兵马过轘辕关,入豫州而去。
“据猜测,陈温有把扬州让与豫州曹氏的迹象。
”可见,朝廷需要对扬州刺史陈温,包括扬州的实际管辖权,要有个态度。
“袁绍,只是大将军府上一小吏,向大将军何进献策引董卓入京在前,率羽林卫擅入皇宫大肆杀戮在后。
“虽在其叔父袁隗的庇护之下,当时朝廷未追其罪,可其罪仍在。如朝廷不究其罪,纲常何在?大汉刑律何在?
“还有孙坚和袁术。
“孙坚矫诏擅杀荆州刺史王璿,因抢粮再杀南阳太守张咨,又将南阳一郡之地,私授后将军袁术,自己也委身于袁术之下,朝廷应宣其大罪,准备讨之。
“袁术身为朝廷后将军,却私据南阳一郡,当如何处之?
“陛下新立,汉朝初安,朝廷是否要召各州刺史、州牧入京述职,以显我大汉不存割据之象,亦需诸公议定。”
荀彧话音刚落,就看到众人脸上隐隐有着愤怒之意。
“现在朝堂已由内阁接手,吾等众人,亦不是当前朝臣。内阁已定,这些事情由内阁决定便好,何须逼迫我们参与?”许栩冒火了。
“不,不是逼迫。”荀彧干脆地回答。
“现陛下年幼,而三公九卿乃新制与旧制承前启后之朝廷重臣。
“在新制未正式颁布之前,这些事,又是发生在诸公当政之时,诸公现今仍在拿朝廷俸禄,自应三公九卿拿出个章程。”
荀彧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当然,如若诸公确实要推托,内阁将一力担之。不过,这意味着诸公主动辞去朝堂官职,且要公布于众,并说清原委。”
诸公又开始纠结了。
真要是公之于众,则变成既不是他们主动请辞,也不是朝廷罢了他们的官,而是他们在位不谋事,不仅甩手不干,还给内阁留下一堆烂摊子。
不过,他们当然知道,如果他们拟定“征讨徐州”的檄文,那他们的“讨蔡联盟”就算是名存实亡了。而他们也会成为“背盟”之人,遗臭万年。
如今,各路联军尚在路上,一旦护民军马上对徐州动手,在徐州兵少将寡的情况下,恐怕会被一击而破。
一旦失去徐州,他们在大江以北再无落脚之地。
让各州刺史入京述职?
呵呵,别人不知道,陶谦肯定是不敢来的。
他奉旨入京,就坐实了他就是反贼。
这……
这些三公九卿都在内心暗骂蔡成和荀彧。
这是谁出的主意,太缺德了。
这简直逼得他们这些朝堂重臣走投无路。
连唯一的后路徐州,看来都保不住了。
不过,哪怕是下旨召各州刺史入京述职,一来一往,至少半年以上,徐州还有时间。
三公九卿低声商议之后,他们还是应承下来,说是这两日在商讨《宪法》之余,他们自会商议如上诸事,并给出个章程。
不过,许栩也提出了当初朝廷已经决议:放弃西域。
可荀彧不同意。
他告诉大家,西域对于大汉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至于是什么战略意义,荀彧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