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允棠见状,在徐青野的搀扶下站起身来。
“娘见过那个大夫了?怎么说?”
汤夫人红着眼眶上前,将她拥入怀中。
“虽然不知道你如何出现在慈乐镇的,但在娘心里,你就是我们的女儿。”
被她抱在怀中,宋允棠的身体有些僵。
她往陈嬷嬷的方向望去,想知道方才汤夫人见哪个大夫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只见陈嬷嬷也红着眼眶。
“那位大夫说,如果夫人认定了心里的想法,不必太过较真,儿女都是前世修来的缘分。”
听到这里,宋允棠算是明白了。
想来汤夫人在那位大夫那里,也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吧?
她轻轻拍着汤夫人的背。
“无论我是不是您的女儿,我如今都唤您一声娘,既然大夫那里没有找到证据,咱们也不必心急,慢慢来,总能找到证据的。”
但是,都过去二十年了。
当初的汤府二小姐出生之后,所有与她接触过的人加起来应当不会超过两个时辰,身上又没有特别的印记。
谁能记得那么久远的事?
这要是能快速查出眉目,那就真的怪了。
再者,她若是汤府的女儿,是如何出现在慈乐镇的?
宋、林两家的女儿又是谁?
林昭昭真是林家女儿吗?还是原本就是宋家女儿?
这些疑团都无法解释。
汤夫人哭着点头。
“不查了,无论是不是,我都认定是你。”
将汤夫人的情绪安抚好,母女两个又聊了一阵,待她离开后,宋允棠才望向一旁的夏宁。
“夏宁,你找人去查一查宋家和林家当年接触到接生的人,问问他们,当时两个孩子出生之后,身上可有胎记?”
夏宁应了声是,便叫府中暗卫查去了。
……
眼见着三个月的假还剩半个月,徐青野本想趁着这段时间再好好陪陪宋允棠和皓庭。
忍冬进了院子,朝着他作揖。
“大人,宫中来人了。”
紧接着,一名太监绕过照壁,朝着徐青野行了一礼。
“徐大人,今日探子来报,西域正大量调兵前往北境,已经绕过了青幕山,陛下让奴才来,召您回宫商议此事。”
男人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望向一旁的宋允棠。
“棠儿,我尽快回来。”
宋允棠笑了笑。
“去吧,正事要紧,文成还在北境呢。”
徐青野嗯了声,摸了摸皓庭的脑袋。
“爹爹不在家的时候,要照顾好娘亲。”
皓庭抬头挺胸,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亮闪闪的,犹如能顶天立地的小男子汉。
“爹爹放心,皓庭会的。”
徐青野温和的笑了笑,迅速换了一身官服,便随着太监出门了,虽还是不动声色的模样,脚步却略带着些匆忙。
宋允棠目送他离开,这才拉起一旁的儿子。
“走,娘带你玩秋千去。”
皓庭歪着脑袋。
“娘亲坐秋千,皓庭来推吧。”
宋允棠笑道,“你可推不动我。”
皓庭举着小拳头。
“爹爹说皓庭是小小男子汉,我力气可大了,娘亲可别小瞧我。”
“哈哈哈……”宋允棠再次被他逗笑,“行,今日换皓庭给娘亲推秋千。”
……
宫中。
徐青野来到御书房的时候,已经来了不少重臣,皇帝正神色凝重的坐于桌后。
他没说话,只是在一众大臣身旁站定。
又陆续来了两个大臣,皇帝见人差不多到齐了才开始跟众人商议正事。
有人问。
“陛下,西域的楼意商公主如今还在大夏为质,探子传来的消息可靠吗?难道不在乎公主性命了吗?”
说起这位公主,皇帝不由拧起了眉头。
“探子传来消息后,朕特意命人往驿馆去了一趟,侍卫说这几日楼意商闭门不出,以为她一直在驿馆,实则早已于元宵夜,京中举办花灯节的时候脱身离开。”
有人惊讶。
“这么说,楼意商公主来京,也不过是西域的一场阴谋?”
“难怪!京中那么多好男儿,她谁都不挑,偏偏挑了已有家室的徐大人,原来也不过是缓兵之计罢了。”
“小小女子,竟将满朝文武耍的团团转,可恶!可恨!”
皇帝抬眼望着众大臣。
“眼下不是讨伐西域公主的时候,朕已命人封锁各大关卡,若遇可疑之人,即刻逮捕回京。”
顿了顿,又说,“大夏边关动荡多年,这些年恒王勾结北疆,已经将国库搜刮一空,眼下终于能缓口气,若西域和北疆任何一方来犯,朕都有底气,可两国联手,终归是一大劲敌,如若再次陷入长久的拉锯战,最终苦的,还是边关百姓和战士,不知诸位爱卿可有应对之策?”
众人面面相觑,纷纷在脑海中思索着对策。
片刻之后,有人上前一步。
“陛下,咱们不是有火药吗?眼下西域大军才过青幕山,让兵部多运送一些至北境,应当还来得及。”
“陈大人能想到,朕难道想不到?”皇帝揉着眉心,“且不说火药造价极高,前段时间朝廷上下盘查恒王一事耗费了太多精力,兵部现有的火药也有限,现如今开始赶制,还需要花上一些时间。”
汤景山上前。
“既然如此,只需想个办法破坏两国联盟就好了。”
皇帝眼神一亮。
“如何破?汤大人可有法子?”
汤景山凝神沉思,一时没了言语,倒是旁边的大臣纷纷献策。
呼声最多的是派使臣前往西域离间他们与北境的关系。
徐青野没说话,一直盯着挂在御书房内的那幅舆图。
皇帝见诸位大臣都发了言,唯独他没出声。
顺着他的目光望去,这才开口问。
“徐卿可有什么不一样的对策?”
“先稳西域,再让北境加快收网的速度,让西域知难而退,这样既不会劳民伤财,保证了大夏的自身利益,又能迅速化解危机。”
他来到舆图前,指着上面的位置开口。
“大军行军速度相对缓慢,且从西域到北疆路途艰险,哪怕绕过青幕山,也至少还需要二十来日方能抵达北境。”
“除去路上来回报信耗费的时间,如若陛下即刻下令,派一队人马佯装成北疆人在中途进行埋伏,哪怕他们推测到对方不是北疆战士,也不敢冒着被灭国的风险继续前行。”
“最坏的结果,便是原地驻扎等待北疆那边的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