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化传承中心成功通过评估的消息传开后,意外地引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那是一个穿着朴素的老人,自称姓张,是从邻省专程来参观的。
\"小伙子,听说你们把老农具都改造成'聪明'的了?\"老人笑眯眯地问我。
我正要回答,季雪突然拉了拉我的衣袖,小声说:\"林羽,他是张德明院士,国家农业科学院的泰斗级人物!\"
我顿时肃然起敢,但张院士摆摆手:\"别紧张,我就是个对农业有兴趣的老头子。今天是来学习的。\"
何俊主动上前为张院士演示我们的智能农具系统。当讲到经验学习机制时,张院士的眼睛亮了起来:\"有意思,你们不是简单地数字化,而是找到了传统经验的科学内核。\"
\"是啊,\"我说,\"我们发现老农民的经验里其实蕴含着很多科学道理,只是表达方式不同。\"
张院士若有所思:\"这让我想起了一个难题。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推广智慧农业,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也许,你们的思路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正聊着,郑浩带着几个老农民来了。看到张院士,他们有些拘谨,但张院士很快就和他们聊得热火朝天。
\"老张啊,你说得对,\"一个老农民说,\"现在的年轻人光知道用机器,都不懂得看天时地利。\"
张院士笑道:\"所以啊,要把你们的经验教给他们。但不是简单地要求他们记住,而是要让他们理解其中的道理。\"
这时,何俊兴奋地跑来:\"林羽,你快看这个!\"他打开电脑,展示了一个新的功能模块。\"我把老农民预测天气的经验编成了算法,和气象数据结合,准确率提高了30%!\"
张院士认真查看后,连连点头:\"这就对了!要用科技手段去理解和提炼传统智慧,而不是简单地否定或照搬。\"
\"张院士,\"季雪提出一个想法,\"我们在想,能不能把这种模式推广到其他农业领域?\"
\"当然可以,\"张院士说,\"但要注意因地制宜。每个地方的传统农业都有其特点,不能一刀切。\"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新的问题:\"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农耕文化数据库,把各地的经验都收集起来?\"
\"好主意!\"张院士眼睛一亮,\"我可以协调各地的农业研究所参与进来。这不仅是对传统农业的保护,更是对现代农业的创新。\"
马东有些担心:\"可是我们的团队人手不够啊。\"
\"这正是机会,\"我说,\"可以邀请全国的年轻人参与。让他们在记录传统中学习,在创新中成长。\"
张院士很赞同这个想法:\"对,要培养既懂传统又懂科技的新型农业人才。你们羽队就是个好榜样。\"
临走时,张院士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找到了一条很好的路。记住,创新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传承中寻找新的可能。我很期待看到你们的下一步发展。\"
送走张院士后,团队成员都很振奋。\"有了张院士的支持,我们的项目就更有信心了,\"季雪说。
\"是啊,\"我看着远方说,\"但这也意味着我们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不仅要做好自己的项目,还要为全国的农业创新探索道路。\"
\"林羽,\"何俊突然说,\"我觉得我们的团队越来越有样子了。\"
我笑着点头。确实,从最初的质疑声中坚持,到现在获得权威专家的认可,团队的每一步成长都来之不易。而这,正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