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野人部落”的海南黎族槟榔谷像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令人好奇,总想去掀开来看看。
今天,张平安他们来到了槟榔谷 ,村前立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制作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的大石,探秘的兴趣更浓烈了。
这一天,张平安他们主要是游览槟榔谷景区。村口的大门,造型独特,气势恢宏。颜色、图案有着黎族特色和一种神秘感,感染力特强,“野人部落”的几个大字在脑海里“唰”地一下闪过,一种异样的感觉像触电似的传遍全身。
大门前的一块横卧的大石上,用草书写着“槟榔谷” 三个鲜红的大字,书写得流畅,浑厚、遒劲、粗犷。大门是木质的牌坊,颜色是紫黄蓝三色组合。中间的图案像低矮茅屋下站着一个大力士,大力士的两边有一对大弯角的牛头,透出原始部落的浓厚氛围,一股强大的力量和勇敢的精神扑面而来。霎时,让人对这个民族肃然起敬。
导游告诉张平安他们:“槟榔谷曾是黎族“野人部落”的居住地,当时大概只有二百来人,生活在与世隔绝的深山老林中,居住在半地下的窝棚的草屋里?,以狩猎为生。穿着树皮衣,吃生肉,钻木取火,过着原始的生活。”
走进槟榔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刻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的大石头,周围绿植环绕,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不远处,另一块石头上刻着“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字样,背景是一块巨大的显示屏,似乎在播放着当地的文化宣传片。
对面的山壁上瀑布飞溅而下,瀑布之上悬挂着一面大气、蓝底黄色图案的黎锦,黎锦上绣着精致的图腾、花纹等,两边还绣着“原住民怀传世艺,槟榔谷存千古情”的对联;瀑布的两边有建筑,钢丝网上有图腾。这些布局在告诉我们什么呢?它由山崖、瀑布、黎锦,图案、对联、图腾组成,是巧妙地表达了黎族人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技能、美好的祝福、真诚的心愿吧。
村里重要的地方都雕刻着或挂着五指山的男神和女神。
他们的造型很有特色,也很有趣,两位大神的头顶都是五指山,男神是蓝色的五指山,女神是绿色的五指山。我想这就是象征黎族人民心目中那至高无上的保护神。
但二者又有不同之处:男神的眉毛额头是黄绿相间的弧形,像五指山层层叠叠,又像波浪与沙滩;张开嘴哈哈大笑的样子很可爱,我想一定寓含他的心胸宽阔、豁达开朗。
女神的鼻子眉毛画成一棵挺拔的椰子树,下巴有蓝色的水纹,猜图里寓含她像海边椰子树一样婀娜多姿,又像水一样美丽温和。
两位大神的造型寓意着黎族人生活在海边,繁衍生息在五指山下,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生活。
走进村,里面有很多低矮的、树木架的土墙茅草屋,没有窗户,前后门都开在同一边,这就是黎族人居住的“船型屋”,因其形状酷似一支倒扣的船而得名。
导游说:“别看这茅屋矮,建这样的屋取材方便,一天就可以建成。防湿防潮,冬暖夏凉,可以避雷雨、防台风。而且牢固,千年不倒 。这船型屋被冠作‘黎族精神家园的守望者’。 ?2008年6月7日,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继续前行,一个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建筑出现在眼前。木制的门框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门前摆放着几盆盛开的鲜花,几位身着传统服饰的当地人正热情地向游客介绍着这里的文化。
看上去其貌不扬的茅草屋,竟有这么多的功能!可见黎族人因地制宜,利用山里的材料,解决自己居住问题,真佩服黎族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这时,看到茅屋的横梁上有许多有趣的白色图腾,张平安猜是含有保佑平安、吉祥如意的意思吧!
海南黎族经历了长期的原始社会生活,有过对原始文化图腾的崇拜。
例如有龙图腾、鸟图腾、牛图腾等?,根据心愿与用途,或绣或刻或画在不同的地方。
在这里,张平安他们第一次看到青蛙的图腾,它被黎族人当作神来敬拜。当时张平安他们很诧异,了解后才明白:青蛙在黎族人的目中是代表幸福与繁衍,保佑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幸福长久!
所以,图腾在黎族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反映了黎族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命力量的赞美!
进入景区深处,一幅热带雨林风情的画面展现在眼前。一个石头水池旁,几位穿着传统服饰的人们正在参观游览,他们的笑容和周围的自然景观。
走进低矮的房子,里面虽然光线暗,但很通气,家里烧柴火煮饭,烟很容易就飘散出去了。
他们的生活用具也很简单:小木桌小凳子小木架等。
突然看见墙上正中间挂着毛主席的照片,让张平安有一种久违的激动和感动:
毛主席逝世这么多年了,黎族人还在家里挂着毛主席的像,这是一种感恩,是一种发自肺腑的思念和难忘之情。
出了屋子就到茅草屋的厅,墙上挂着斗笠、棕榈树皮做的蓑衣、各种编制的农具等,下面摆着一排用红布封口的自酿米酒缸。
看着这些,眼前出现了温馨的一幕:雨中,男人戴着斗笠披着蓑衣拿着箭和野兔回家,妻子在烧火做饭,火苗舔着锅底,野味菜满屋飘香。菜上桌了,男人打开酒缸舀出酒,一家人坐在桌前笑着喝酒吃饭。
茅草屋里飘出柴火香、饭菜香、酒香,飘出笑语声……
这就是淳朴勤劳的黎族人民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