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官道旁边开满了各色鲜花。叶明骑在马上,望着远处巍峨的京城城墙,嘴角不自觉扬起笑意。
这次边关之行历时一月有余,不仅圆满完成了运送军需的任务,更见证了他的发明还是很成功的。
\"三少爷,咱们直接回国公府吗?\"赵铁柱策马上前问道。这位护卫统领脸上还带着边关风霜留下的痕迹,但精神抖擞。
叶明摸了摸怀中那封叶秋亲笔写的奏折,又拍了拍马鞍旁鼓鼓的皮囊:\"先回家,家里人估计等急了。\"
城门守卫见到国公府令牌,立刻恭敬放行。穿过繁华的街市,叶明敏锐地注意到几家挂着\"锦绣\"招牌的新店铺——这正是他与太子合开的商行分号。短短一个月,生意又扩张了。
国公府门前,管家福伯正指挥下人打扫庭院,一见叶明身影,老脸顿时笑开了花:\"三少爷回来了!快,快去禀报老爷夫人!\"
叶明刚跨入门槛,就听见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叶凌云一身家常便服,大步流星地从书房方向走来,威严的面容上难得露出喜色。
\"父亲,孩儿回来了。\"叶明恭敬行礼。
叶凌云一把扶住儿子,上下打量:\"好,好,没少胳膊没少腿。\"
他拍了拍叶明肩膀,\"比走时结实了,边关的风看来很养人。\"
\"大哥让我代他向您请安。\"叶明从怀中取出叶秋的家书,\"这是大哥的亲笔信,还有一份奏折要呈递兵部。\"
叶凌云接过信件,眼中闪过一丝柔和:\"进书房说话。\"
书房内,叶明详细汇报了边关见闻:新招募的七千边军如何骁勇善战,改良装备如何在实战中发挥奇效,以及叶秋如何利用地形打了几场漂亮的伏击战,让突厥人再不敢轻易犯边。
\"大哥让我转告父亲,按现在的训练进度,到年底能再练出一万精兵。\"
叶明压低声音,\"特别是那三千弓弩手,使用复合弓能在二百步外精确射击,足以压制突厥骑兵。\"
叶凌云捋须微笑:\"秋儿带兵果然有一套。\"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叶明一眼,\"不过这些新式装备,听说都是你的主意?\"
叶明谦虚道:\"孩儿只是提了些想法,具体都是大哥和工匠们完善的。\"
\"不必过谦。\"叶凌云从书架上取下一卷竹简,\"前日兵部收到边关捷报,斩首突厥骑兵八百,自损不足百人,陛下龙颜大悦。\"
他展开竹简,上面记录着兵部的嘉奖令,\"叶秋在奏折中特别提到,此战大捷多亏了你设计的新式弓弩。\"
叶明心头一暖。大哥表面冷峻,没想到背后如此抬举自己。
\"父亲,朝中近来如何?\"叶明询问道。
叶凌云神色稍霁:\"有好消息。王振一党提出的加征商税议案被陛下驳回了,卢家在北疆军粮上做的手脚也被御史参了一本。\"
他轻哼一声,\"这些世家大族,总以为能把持朝纲,却不知陛下心中自有计较。\"
叶明若有所思。看来皇帝舅舅并非完全被世家架空,这倒是个好兆头。
\"你母亲日日念叨你,先去后堂请安吧。\"叶凌云收起信件,\"晚些时候去东宫一趟,太子也问过你几次了。\"
叶夫人见到儿子,免不了一番嘘寒问暖,又命厨房准备了他最爱吃的蟹粉狮子头。
叶明陪母亲说了会儿话,便借口换衣服回到自己院落。
\"周瑾来了吗?\"叶明问贴身小厮平安。
\"周掌柜在偏厅候着呢。\"
周瑾是\"锦绣商行\"的大掌柜,也是现在叶明最得力的助手。见到叶明,他立刻呈上厚厚一叠账本:\"东家,上月盈利又增了三成,特别是新开的绸缎庄,供不应求。\"
叶明快速浏览账目,满意地点头:\"拨出五万两,换成金锭,下月再送边关。\"他想了想,\"另外,准备些上等药材和棉衣,以商行名义犒劳边关将士。\"
\"东家仁义。\"周瑾笑道,\"对了,太子府昨日递来帖子,说您回来就去一趟。\"
黄昏时分,叶明换了身素净衣袍,从国公府侧门悄然离开,绕了几条巷子,确定无人跟踪后,来到东宫偏门。这里守卫早已得到吩咐,见到叶明立刻放行。
太子李君泽正在书房习字,见叶明进来,立刻放下毛笔:\"表弟!可算回来了!\"
\"回来了,这趟累死我了。\"叶明笑呵呵的说道。
\"那你快说说,边关如何?秋表哥可好?\"李君泽让叶明坐下以后笑着问道。
叶明将边关情况详细道来,特别强调了新军的训练成果和改良装备的实战效果。
李君泽听得两眼放光:\"太好了!有此强军,何愁边疆不宁?\"
他压低声音,\"朝中那些说我叶家拥兵自重的闲话,可以休矣!\"
\"殿下,朝中近来...\"
李君泽叹了口气:\"王振老贼处处与我作对,前日还上奏说我结交商贾,有失体统。\"他冷笑一声,\"可惜他不知道'锦绣商行'的真正东家是谁。\"
叶明会意一笑。表面上,商行是太子门人在经营,实际大部分资金和决策都来自叶明,这样既避免了太子直接经商的非议,又能暗中为边关输送资金。
\"对了,舅舅最近怎么样?\"叶明问道。
李君泽说道:“还行,龙体安康。前日我去请安,一顿能吃两碗饭。\"他犹豫片刻,\"不过...他私下问过你几次,似乎对边关很关心。\"
叶明心中一动:\"要不我现在面圣?有些边关军情,想亲自向舅舅汇报。\"
\"这...\"李君泽思索片刻,\"明日母后要在御花园设宴赏菊,你母亲也会出席。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