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雪灾
历程秘书长转头问成林:
“你怎么认识韦勇政委的?”
“秘书长,悦南军区的金政委给我介绍的。在悦南干休所改造和经济适用房开发的时候,我跟金大年政委接触比较多。韦政委和金政委关系不错,让我来东镇以后,有事过去找他。
前几天我来拜访韦政委,有些事跟他汇报过,他表态只要对东镇有利的事,他都会支持。”
历程秘书长若有所悟的说:
“这就对上号了。”
此前他和刘书记,对韦政委那天在常委会上突然开炮有些不解,韦政委为啥开炮?
今天找到了答案,这是成林带来的增援力量。
…………
一场大雪一夜之间把定阳给整个覆盖住了。早上起来,看着白色下的城市,成林内心波澜丛生。
他喜欢雪天,喜欢这漫天的雪花,他儿时不多的快乐,大都跟雪天有关。李妈妈、老二、老三……从他脑海里一一滑过,恍如昨天。
上班路不到四公里的路程,成林走了五十多分钟,整个定阳交通,让一场大雪给整崩溃了。
市政部门准备不足,没有根据天气预报及时部署扫雪力量,也没有及时上路喷洒融雪剂。
路上积雪严重,私家车、公交车都不敢跑,剐蹭事故频繁发生。根据天气预报,未来一个礼拜,整个东镇全省范围内,还有三次大规模降雪过程。
听完车载电台的天气预报 ,成林估计这次整个降水量,差不多已经构成灾害了。刘叔和历程秘书长对东镇气候情况不熟,针对这次全省降雪不知道有没有相应的预案。
当年刘扬在云州也经历过一次的特大暴雪,市区交通瘫痪,居民生活受到影响。市政扫雪力量不足,成林建议雇佣社会铲车扫雪,才勉强应付过去。
成林特意到历程秘书长办公室一趟,历程正在不停的接电话,看见成林进来指指沙发。
听着秘书长接到电话的无奈,成林知道他确实缺乏应对措施。
趁着电话间隙,历程苦笑一声:
“定阳乱套了。”
成林把未来几天全省范围还有大规模降雪的事,跟秘书长说了一遍。历程听了看看成林:
“你有高招快点拿出来。”
“秘书长,眼下雪灾正在形成,省委应该立马召开全省抗击雪灾电视会议,强调重视降雪引发的次生灾害。
学校幼儿园有必要停课,认真排查养老机构、医院、菜市场、等公共设施,以及城乡危房旧房,避免垮塌造成的人员损伤。
第二尽快动员社会机械下场扫雪,政府给予资金补偿。这个工作让各地一把手亲自去抓 ,确保交通顺畅。
第三各地市政路政加大路面以及高速公路融雪剂的喷洒,加大对滞留过境车辆的救助。
第四千方百计保障各地百姓生活必需品供应。
……………
没等成林说完,历程拉着成林直接到了书记办公室,把成林的意见说了一遍。
“真是及时,我跟秘书长对这个极端天气没有经验。秘书长,你赶快安排召开电视会议,成立雪灾领导小组,成林有经验,有些方案他帮着把把关。”
历程出去安排了,刘叔看着成林说:
“幸亏你来提醒,我和秘书长对这个都没有经验。”
“当年云州也经历过这样的情况,最后依靠社会力量解决了问题。我刚才在网上看了看,有人说这次是东镇五十年一遇的暴雪天气,不知道以前省政府那边有没有应急预案。”
电视会议一个小时后举行,一道道指令下去,不知道基层是否意识到雪灾的危害。随后常委会召开,廖增仁在会上不以为然的说:
“东镇每年冬天都有几场大雪,还有必要兴师动众来应对吗?”
还没等众人反应,省府办收到京城气象部门预警,东镇全省将迎来大规模连续降雪,局部特大暴雪。
刘敬德看着他问:
“政府那边以前是否有突发事件的应对预案?在物资和人员动员方面是否有准备。”
廖增仁没有表情的摇摇头:
“没有。”
刘敬德不再跟他磨牙:
“天有不测风云,突发事件的发生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我认为有必要成立东镇突发事件领导小组。
我想请张德全书记挂帅组长,省政府那边秋明省长,历程秘书长任副组长。办公室主任由纪委副书记岳阳担任,交通、商务、教育、广电、财政、气象、电力、水务等部门派人参与协调,大家有没有意见?有意见的请举手:
廖增仁心里不爽:
“滑头,人家都是没有意见的举手,你整一个有意见的举手,谁会举?”
看看没人举手,刘敬德转头对副书记张德全说:
“张书记,对于这次应急过程中,拖延扯皮、讨价还价、敷衍了事、临阵脱岗的人,让岳阳同志组织力量及时跟进处理。
张副书记点点头:
“我同意,关键时候我们的干部要能顶上去,冲锋在前。”
刘敬德转头跟廖增仁说:
“廖省长,省政府那边要为这次全省暴雪准备部分纾困资金,而且需要及时快速到达受困地区,具体数量你看怎么办?”
廖增仁即便心中不爽,这个时候也不能站在道义的对立面上:
“刘书记,初步先从预算外资金里准备一个亿,等着各地情况明朗以后,省政府再讨论一个结果出来,行不行?”
“好,先按省长的想法办。”
成林一连五天也跟着连轴转,在这个舞台上他没有话语权,他的建议得到重视,剩下的工作就是时刻准备救火。
张副书记挂帅组长,表现出足够的强势,让这次全省应对雪灾的措施迅速启动起来,各地区各部门的力量快速凝结,让抗击雪灾的工作紧张有序进行,成林体会到体制内力量的强大。
东镇这次的强降雪的规模比预料的大一些,让刘敬德和历程事后都有些后怕,他俩这样出身部委和国企的人,对一些复杂情况的敏感度明显不足。跟成林这样从基层一步步锻炼起来的人,还是有很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