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栋梁打车很快就到了顺德府城门,看了顺德府的历史介绍。他特别对顺德府的构造感兴趣。
顺德府城的内城,最晚筑于汉代,也就是说今天的邢台古城为一座始筑于汉代的城池。
从《顺德府志》和《邢台县志》及历史文献中论述顺德府城的年代看,如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中认为,顺德府城“隋图经谓石勒所筑,号建平大城”,又“春秋时齐桓公率曹宋所城,而石勒增之”。沈括说是郭进守西山时所筑,厚六丈上可卧牛,呼为卧牛城。
顺德府城的内部街巷有大街六条、巷子九条。这六条大街分别为宣化街、寅宾街、希古街、迎恩街、崇礼街、兴贤街;九条巷子,这九条巷子也有各自的名字,分别为尚礼巷、永丰巷、永宁巷、集贤巷、怀仁巷、演武巷、崇志巷、南营、北营。
街巷中建有楼堂馆所及居民住宅。如在城中建有高大的清风楼,在清风楼后建筑了顺德府衙门。
府衙西北角建有文庙。文庙西侧建有龙岗书院,因邢台县附郭于府城内,在府衙门西侧建邢台县衙。府城的四向都建有庙宇,最大的为东北隅的开元寺,北向的净土寺、龙兴观,西北隅的天宁寺,西南隅的通真观。
看完介绍后,崔栋梁记下了清风楼、龙岗书院、开元寺。
崔栋梁花了一上午时间逛完了三个地点,在历史知识上有了很多收获。
中午他到了顺德府中的开元寺公园旁边的一个老字号张记餐厅。进入了餐厅,堂倌立刻招呼,坐到了一个双人桌上,并递给了崔栋梁菜单,请他点菜。
崔栋梁接过了餐单,慢慢看着,同时他在不断打量着餐厅里的餐具。总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当然也不能老注意着碗盘呀,他看了看菜单,点了一个平乡酥鱼、任县老炒肉、广宗薄饼、蛋花汤。
堂倌记下了崔栋梁点的菜回后厨了。
崔栋梁一边喝着水等着菜,一边欣赏着餐厅的装饰。
“菜来了。”随着堂倌一声吆喝,崔栋梁点的菜上了桌。堂倌菜碟从托盘上一一取下,放到了桌子上,然后离去。
崔栋梁突然看到了鸡蛋汤碗,眼睛就不能动了。他端起了碗,立刻将汤喝完,然后仔细看着白瓷碗。
邢窑除烧造白瓷外,还制青、黑、黄釉瓷等产品。而白瓷亦分粗细两种,邢窑白瓷胎质坚实,胎质细洁纯白,器内施满釉,器外釉不到足。在胎、釉之间有一层化妆土,作为护胎釉。
尤为邢窑白瓷 难得的是其细白瓷的釉面光滑,色泽雪白莹润,陆羽《茶经》中所赞\"邢瓷类银\",\"邢瓷类雪\",便是指其釉色而言。
邢窑产品器型规整,制作精致,有碗、盘、钵、托子、杯、砚、盒、瓶、壶、罐等,多为日常用品,均少带纹饰,以突显釉质之美,风格朴素淡雅。
中国唐代出现了瓷业\"南青北白\"的局面,白瓷向青瓷的传统优势地位提出了挑战。而这个时期的白瓷代表,就是着名的邢窑。
历史上对邢窑的记载最早见于《新唐书》,提到了\"邢州贡瓷\",说明初唐邢州已生产出质量较高的白瓷,邢窑因而得名。后来《国史补》又具体提到产地内丘(在历史上,丘同邱)。
从出土文物看来,白瓷最早出现于北朝的北齐,迄今发现最早的白瓷是北齐武平六年(575年)范粹墓的白瓷。隋大业四年(608年)的李静训墓,出土了一批白瓷器,胎质洁白,釉面光润,其中的龙柄双边瓶和白瓷龙柄鸡头壶为最精。
西安郭家滩隋墓出土的白瓷瓶,姬威墓出土的白瓷盖罐,都是隋白瓷的代表作。隋代白瓷在河南、陕西、河北内丘、安徽亳县都有出土。
邢窑到唐代已十分成熟,并成为风靡一时“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名瓷。
目前已发现的河北内丘与临城的邢窑、曲阳窑、河南的巩县窑、鹤壁窑、密县窑、登封窑、郏县窑、荥阳窑、安阳窑,山西省境内的浑源窑、平定窑,陕西省耀州窑、安徽省的萧窑等都烧白瓷。湖南、广东、江苏、浙江等省,近几十年内都有白瓷相继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