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梅跟黄岩柏都叫亲戚吃过饭了,本以为婚事马上可以提上日程。
黄岩柏也在下放干部那边租了个窑洞,两个人住,很宽敞。
张梅还想着趁年轻赶紧生个孩子。
虽然黄岩柏年纪大了点,但是城里人,就算是生活也谈不上养尊处优,却比张家岔村这种风吹日晒的看上去年轻多了。
所以黄岩柏看不出来比张梅大十几岁,李娥也看不出来就比黄岩柏大几岁。
黄岩柏的本意,是通过与张梅的来往接近张英,顺便在乡下找个暖床的。反正他也不是真下放,一切都是为了下来找医书。
找到医书,家里很快就能把他运作回去了。就算是找不到,再过几个月,他也要走的。
到时候一个乡下女人能拿他怎么着?
张梅等了好几天,不见黄岩柏上门提亲,反而让她如果想跟他,可以直接搬过去。然后请一下酒就行。
张梅就不干了,怎么不谈彩礼啊?
黄岩柏就意思一下问多少彩礼?
李娥开口就是一百二。
黄岩柏惊了,二婚女人还要这么多彩礼?
别人也劝李娥少要点,难道女儿嫁过去不要过日子了?
李娥不为所动。
黄岩柏就问:“城里女人结婚也不过三百块钱彩礼,农村头婚也就一百二了,张梅怎么还要这么多?”
李娥也有她的道理:“城里人娶妻三百块彩礼,你现在娶个农村的,只要你一百二,已经很便宜了。”
黄岩柏打心眼里看不起张梅,又怎么会舍得给他们花这么多钱?
“那我就不娶了!”
黄岩柏甩手一走,张家就乱套了。
张发财再一次气的背过气去。
李娥领着张家几个妯娌,还有几个叔伯兄弟去找黄岩柏讲理。
张家岔半个村都去看热闹了。
黄岩柏正在窑洞里呼呼大睡,被吵醒的时候,头发乱的跟鸡窝一样。
张梅就只需要跟在李娥后面哭,自有张家兄弟把他从被窝里拎出来。
黄岩柏看着众人一脸懵。
张金虎作为老大跟他谈条件:“我张家的姑娘,是你惹了就不娶的?
你彩礼拿120,我们分文不留,全给梅子带回去!”
这其实是很有诚意了。三婶对女儿,还是实心的。
黄岩柏本来知道张英手里没东西,已经打算要撤。
前面愿意跟张梅提彩礼的事,还是话赶话说到那了。
他一个男人,走到这一步,不能自己说不要张梅了。就等着张家说点啥,好借题发挥断掉关系呢。
没想到李娥真的提了一个相对高昂的彩礼。
所以虽然张金虎开口说彩礼全部带回去,黄岩柏好不容易找到机会甩干净,哪里肯松口?
就吵吵起来。
张英刚下班回家,就听见窑洞集中那片吵吵嚷嚷。她还以为是下放干部跟村民起冲突了。
村民们吵架,声音响的不得了,一个个完全可以去唱一出戏。城里来的人完全不是对手。
不过听着听着,她就觉得不对了。
怎么好像还有三婶的声音啊?
张英停好自行车,信步走到窑洞的时候,发现不仅仅是三婶,大伯母,五六七八九婶都在呢。
再一看,哟,老张家,除了爷爷和后奶奶不在,其他的,不分老小,都在了。
这是干啥呢?快拉出来半个连了……
再看到三婶在那发挥,把黄岩柏喷的快没人形了。
张英灵机一动:“系统,把吐真剂的胶囊弄破。”
三婶又喷了几分钟,没力气了,她停下休息。
五婶接着喷。
别看五婶在张英这没什么存在感,喷起人来,也不容小觑。
只能说,不能小瞧任何一个农村妇女。
五婶的嗓音比三婶更高亢,条理也更清楚。
“哎!你们都来听听看啊!大家都来听听!大家都来评评理了啊!
这个城里来的简直就是个狼心狗肺的东西!
大家都知道我们梅子在黄家吃了亏,这才离婚回家的。
梅子想找一个的事,大家也都知道。刚二十出头,总不能就这么一个人过。
就这个狗东西,他先是托人来说媒,跟我家梅子谈对象,说是真心实意的。
都说好了,我们也不嫌他年纪大,他也不嫌梅子嫁过人。
我们信了他的话,准备了好酒好菜招待他,还特意请来了远近的亲戚来见证这门亲事。结果呢?饭也吃了,酒也喝了,亲戚也都见了,现在居然说不干了!
他找的借口说什么彩礼太高,咱们老张家什么时候要过姑娘的彩礼啊?
我们早就说了,梅子带回去的彩礼一分都不会少,全都给她存着当嫁妆,可他还是不同意!
他说二婚女人不能要这么高彩礼。
他托人介绍的时候不知道我们梅子是二婚啊?
二婚咋了?看不上你别来招惹啊。
这招惹了又不要,平白给我们梅子惹闲话!
再说了,甭管要多少彩礼,我们都给带回去,不过是左手右手的事,他愣是不同意!
这都不同意,那不是心里有鬼又是什么?
你们都来看看,都帮想想想,这姓黄的城里人这是什么道理?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嘛!
我家梅子长这么大,谁不夸她勤快能干?长的谁不夸标致!那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好姑娘!
那做的衣服做的鞋,穿上多服帖!连生孩子都没耽误下地!
好好的一个姑娘,长大了吃这么大的亏!
这事儿要是发生在你们家,你们能忍吗?
乡亲们,谁家没闺女?谁家闺女能咽下这么口恶气?
梅子也是你们看着长大的姑娘,你们看得过去?
这事儿绝对不能就这么算了!
大家也帮我们评评理,看看这个城里人到底安的什么心!
这狗东西要是祸害完了我们梅子没报应,下一个就不知道轮到谁家闺女倒霉了!”
五婶这句话说到点子上了。
谁不怕自己家遇到这种糟心事啊?
更何况他们大部分都还是要扣闺女彩礼的呢,不扣彩礼没钱给儿子娶媳妇啊!
最近几年城里下放来了不少干部,还有不少插队的知青。这事要是管不好,风气可就坏了!
一时群情激奋,开始到处响起嗡嗡的议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