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自从跟教中医的孙浩然老师有了这么一顿饺子的交情后,再有什么中医上的问题理解不了,就去找孙老师请教。
孙老师也不吝啬,对张英有求必应。
张英实在是个让人很有成就感的学生。聪明好学,学什么都好快。而且还会举一反三。
终于有一天,孙老师问张英:“你想不想正儿八经学个医生资格证?”
艺多不压身啊,张英当然是想的。
孙老师便讲,学校马上要开一个赤脚医生的班。学三年,回去村里当医生。
本来这个入学资格,是需要村里推荐的。但张英已经是学校的学生了,就不需要再一道村里推荐名额的过程,可以直接去参加学习。
赤脚医生是中国在特定历史时期培养的一种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他们通常来自当地农民,经过短期的专业培训后,回到村里为乡亲们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服务。
他们一般在县里的卫生学校进行为期三年的培训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了基础医学知识、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简单的外科手术技巧等。
也有时间短的,只培训三个月。具体根据各地情况决定。
张英所在卫生学校,这次组织的这个班,就是三年制的。
张英高高兴兴申请同时兼学两个专业。因为张英药剂学学的好,老师没有任何为难就通过了。
在课堂上,老师们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教授医学知识,还特别强调了农村常见的疾病如疟疾、腹泻和皮肤病等的防治方法。除了理论学习外,他们还需要进行实践操作训练,例如学习如何给村民打针、包扎伤口等。
在医药紧缺的情况下,其中一项重要的课程是学习使用中草药来治病。
同时考虑到农村地区交通不便,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往往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获得专业医疗援助,因此急救技能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而张英最关注的,就是这个使用中草药治病。
先学个证,然后学以致用,等到条件允许了,再补读个本科文凭。
学校的课程除了可以提供一个证书,实在学的不够深。这不,张英上了几天课,又开始找孙老师问问题。
孙老师被缠的不耐烦了,他会的那些基本上都教出去了。而且,张英学的不系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会拿经典药方加减治病,不敢自己开方。
终于有一天,孙浩然忍不住说张英:“你啊,真是有眼不识金镶玉,入宝山而空回。”
张英表示疑惑,谁是金镶玉,哪里是宝山?
孙老师解释,那个已经被下放了的王医生,才是家学渊源,祖上曾经是御医。守着那么个好医生不学,天天来找自己这个二吊子。
张英笑:“那倒也不必如此看轻自己。”
孙浩然说,王医生下放前,为了保护自己家传了几百年的古医书,把它们都“捐”到了学校图书馆,等将来形势好转了再拿回来。
他已经跟王医生通过信,认为张英人品可靠,可以交托。
如果张英有兴趣,可以先去把那些书给磕下来。
那些书虽然在图书馆,但是没有登记在册,一般人压根找不到它们。
张英当然是满口答应了!
在孙浩然的带领下,张英第一次接触到了真正的中医世界。孙浩然把这些珍贵的古籍借出来给张英看,并解释了中医的基本理念。
张英刚开始以为背背病例,学学药方,知道什么病拿什么方治,就是学习了。
现成的案例,都写着:什么病,什么症状,用什么方,吃几剂。又或者针灸那几个穴道,如针几分。
哪里还知道还有这么多讲究。
张英被中医的博大精深所震撼,决定从头去跟随孙浩然学习中医,先打好基础。以往的那些,都太儿戏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张英每天都会到孙浩然的办公室报到。孙浩然耐心地教授张英中医的基础理论,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概念。
张英也开始学习如何辨认药材,并了解它们的性味归经和功效。
学习的日子,是枯燥的,也是有趣的。
张英一头扎进中医的坑里,直到有一天张红跑来找她,并且埋怨:“姐姐,是不是我不来找你,你都要忘记自己还有弟弟妹妹了?”
张英才恍然想起,自己从药厂实习结束,把妹妹接回来上学,然后,就把她给忘了!
就在隔一条马路的两个学校,姐妹俩居然两三个月都没见过面了。
而且,她甚至忘了关心一下贝文文考哪里去了,还有贝文莉现在怎么样了。
张英歉疚的不行。前世她太把弟妹当回事。这辈子又太不把弟妹当回事了。
张英决定,择日不如撞日,带张红去贝家拜访。
也不知道文珍在不在,她对文珍有点发怵。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更年期的缘故,现在的文珍分外敏感。送东西,文珍觉得自己是嫌她对妹妹不好,所以要提东西去打她的脸
空手上门,那肯定是嫌自己去打秋风,早知道就不应该让他们姐妹相认。
但这年头还没有什么更年期的说法,估计文珍自己也不清楚自己为何这么暴躁易怒。
张英翻了很久书,配了一个花茶配方。
玫瑰花瓣5克、茉莉花3克、菊花3克、枸杞子3克、红枣2颗(去核)、甘草片1克
玫瑰花瓣具有活血调经、疏肝解郁的作用,可以帮助调节情绪,缓解焦虑和抑郁。
茉莉花有助于镇静神经,改善睡眠质量。
菊花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能缓解眼部疲劳和头痛。
枸杞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适合更年期女性补充气血。
红枣补脾益气,安神养血,有助于改善疲劳和失眠。
甘草片调和诸药,增强整体配方的功效。
此配方意在通过自然的植物成分来帮助缓解更年期的一些常见症状,如情绪波动、失眠、头痛等。
张英配了十付,跟一些干果杂粮提在一起,去了贝家。
果然文珍又在发脾气。贝文莉被吓的一抽一抽的,想哭又不敢大声哭。贝文文这个平常最气人的走了,贴心小棉袄立即接替出气筒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