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叫做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可是在实际的战争之中的话,地利绝对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就目前的梁州之战来说的话,汉军一方就有着很好的地利优势,因为地形限制,所以楚军每一次发动进攻最多能投入的兵力也就是30万人。
但是考虑到战场的实际情况以及汉军的远程火力投送能力来说,楚军一次进攻行动能出动的兵力也就是15万人左右。
因为楚军那边也发现了汉军的远程火力实在是太凶狠了,尤其是汉军的新式武器,几乎每一次打击都会给楚军带来巨大的伤亡。
而之前付出几十万人伤亡的战斗还仅仅只是拆除掉汉军的外围防御设施,就这些就损失了几十万人。
后面还有不少的汉军防御设施呢,可以说这些对于楚军来说绝对是要拿尸体去填平的这些障碍。
这等惨烈的战争就算是楚军也是不由得胆寒,不得不让士兵开始休整,从后方调兵过来填补兵力空缺。
双方的休战期持续了大约半个月左右,楚军这边士兵的士气开始逐渐恢复到了正常的水准。
而汉军这一方也没闲着,开始继续加大地雷以及其余的防御设施的密度,总之白起主打的目的就是一个,那就是用这些防御设施来消耗楚军的兵力和士气。
可以说双方的真正决胜负的时候是要等这些防御设施全部被拆除之后才 真正开始,白起早就做好了准备,他的那个正在训练的火器化军已经开始形成战斗力,近期可以拉出来进行实战了。
以战代练,这样可以快速的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而且白起这边后方还有城墙提供火力支援,在白起的规划之中,这些剩下的防御设施足够让楚军付出比之前更惨重的代价。
因为在白起看来,这些后面的防御设施才是最难搞得,铁丝网加上地雷什么的。
另外之前他的火炮也一直没有发射开花弹和榴霰弹,如今暂时也用不上,等正式决战的时候直接用开花弹和榴霰弹将对方一波击溃。
如今的防守作战来说,汉军的火炮距离前沿的铁丝网和地雷防线也就是300多米左右的距离,正好处于霰弹的最佳杀伤距离。
连火枪兵都不用派遣了,直接用大炮开始轰对方就行了。
这种12磅野战炮的霰弹杀伤力是极其恐怖的,这些霰弹都是用薄薄的铁皮或者是木壳内装满了小铁珠子这类的玩意。
这些薄铁皮或者是木壳要往前飞一段距离后才会散开,然后霰弹才会铺天盖地地打向敌人,可以说大大的加强了霰弹的杀伤力。
而除了火炮的霰弹之外,还有城墙上12万地方驻军的神臂弓进行辅助火力支援,外加城头上安装的弩炮和中小型铁火雷炸弹的辅助,可以说楚军每前进一步都需要付出足够的鲜血才行。
...........
大陆历966年8月下旬,汉军和楚军双方为期半个月的休战期正式结束,楚军再次对汉军的阵地发起了进攻。
这次的进攻作战目的依然是以拆除防御设施为主。
楚军的战术就是人海战术,以绝对的兵力优势,轮番出击拆除这些防御设施。
很快第一波发动冲击的15万楚军在几千名粮募兵推着的盾车的辅助下开始缓缓地向汉军的防守阵地发起冲击。
而汉军这边不慌不忙,野战炮在1200多米的距离上就开始使用实心弹对这些盾车展开打击。
这些盾车打造的实在是太笨重了,在火炮的实心弹的打击下不断地被打成碎片,木头的碎屑馒头满天飞,连带着推车的粮募兵都被木屑命中,倒地不起。
还有些实心铁弹在命中盾车后余势未消地直奔后面的楚军而来。
可以说大炮的每一次开火都会带走不少楚军的性命,在后方观战的熊牧看到这一幕后眼皮直跳,汉军的新式武器对他们造成的伤亡实在太大了。
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士兵一个接一个的送死,这滋味实在是不好受。
不过经过了之前的几次大战之后,熊牧等楚军将领也发现了汉军的这种新式武器的弱点,那就是每次持续发射大约一个时辰左右火,远程打击的密度就会降低一些,然后后过了大约两三刻后,密度会再次加强。
实际上这些野战炮辛亏采用的是钢材制造的炮身,又采用了一系列的紧缩身管的技术,所以这些火炮的寿命以及炮管过热的问题没那么严重。
再加上炮兵军官发现这个问题后也开始采取轮番射击和保持一定的发射频率的办法来持续保持火力密度,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火力密度,另一方面则是可以延长火炮的持续发射时间。
而且现在还有城头的弩炮和城墙后面的回回炮提供火力补充,所以总的来说,这些问题都不算什么大问题。
现在汉军之所以限制火炮发射频率,主要是为了增加火炮寿命。
很快城头上的汉军地方驻军也开始操纵起安装在城头上的弩炮,不断地发射10斤或者20斤的石弹加入到远程打击的队伍之中。
在弩炮和火炮的双重火力打击下,不断地有楚军的盾车被打碎,连带着后面跟随的楚军步兵也被打死打伤了不少。
一般在500米的距离上,弩炮发射的10斤重的石弹就有了不小的杀伤力,完全具备了打碎盾车的能力。
可以说楚军的第一波进攻连铁丝网的边都没陌上就直接溃败了。
熊牧此时的脸色很不好看,尽管已经让人将队形变得更松散了,但是还是付出了不小的伤亡,整个进攻战 持续了大约3刻钟左右,15万楚军加上7000粮募兵直接损失了3万多人。
因为熊牧发现汉军的城墙上的远程火力打击能力居然也这么强大,虽然不如新式武器那么恐怖,但是在300多步的距离上还是有不错的打击能力,这简直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