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假道伐虢图双番
新罗是个好地方,这里出产质量上乘的人参、牛黄、海豹皮、朝霞油、木材、木炭 、鱼牙锦、药材、铜等好玩意,至少在唐人朴素的观念中,新罗一直都是大唐的后花园。
抛去一应商品来说,在唐人印象中,新罗最出名的商品其实是新罗婢,其他的东西相对于海纳百川的大唐来说,多少有些可有可无,至少不是无可替代。
自当今陛下即位以来,新罗秉承着事大的外交主义,光速将本国的年号与大唐同步,因此新罗的纪年方式与大唐一模一样,并没有显示出自家王室的标记。
所以新罗此刻也与唐人一样,年号永徽,时间也同样是永徽四年五月初一。
“禀天机大人,新罗国主久病沉疴,此刻攻打是不是会落人口舌?”
崔尧有些疑惑:“真德病了?二月份不还上书朝廷,说什么马首是瞻吗?这就病了?”
“回天机大人,千真万确,据说新罗国内暗流涌动,因为真德女王无后,具有王位继承资格的‘圣骨’彻底断绝,所以新罗王位只能在真骨贵族中挑选,因此此时的新罗算不得安宁。”
崔尧有些懵逼:“什么圣骨?真骨又是个啥?”
“回大人,这是新罗人搞得一套区别身份的玩意,跟嫡庶出身差不多的意思,但亦有不同的地方,大人只需知道新罗没有嫡系继承人就行了。”
崔尧思忖了一番,笑道:“这不是正好吗?趁她病,要她命!”
“大人,只怕于大人名声有碍。”
“无妨,名声有个屁用,不过如此说来,若是强攻的话倒显的大唐不地道了,需得有个由头才好。”
“大人,计将安出?”
崔尧笑道:“早就做好预案了,带着那两个棒槌好几个月,总算也有用武之地了。”
“怎么说?”
“假道伐虢呗。”
…………………………
五月初三,新罗王都金城,时任新罗上大等的金春秋接到了一封奇怪的书信,信是此刻正在百济境内肆意攻伐的将主崔尧所书。
这点算不得奇怪,奇怪的是信中的内容。
金春秋反复看了三遍,仍是犹豫不决,概因崔尧的诉求与自己在大唐国内友人的书信来往大相径庭。
“唐皇不是只攻伐高句丽与百济两国吗?为何要打倭国?”
“大上等何事忧愁?”身为佐二官自是要为上司解忧的。
金春秋拿着书信踟蹰着说道:“唐将主帅信中言道,因倭国在平壤之战中助纣为虐,因此唐将决定跨海而讨不臣……”
“这有何奇怪?大唐自是天朝上邦,那倭人又是反骨在身,敲打一下也不奇怪吧。”
金春秋直言道:“据我所知,大唐陛下只不过下达了攻伐高句丽与百济的命令,并未授于辽东行军总管跨海攻倭的权限。
可事情怪就怪在这里,唐将崔尧不仅要跨海攻倭,而且要借道我新罗的釜山渡口,且还要咱们准备一应行船……”
“确实有些怪异,大唐境内乃至高句丽境内有的是港口,为何非要用咱们的釜山那等小渡口呢?”
金春秋道:“信中说是釜山与倭国仅一线之隔,渡海比较方便,可是从崔尧所在的地方到釜山还得陆路行军十余日!这到底是图近还是图远?或是另有所图?”
“这……确实说不通。”
“况且崔尧此次跨海征倭到底是擅自而为还是大唐陛下的默许,一切都尚不清楚,我们到底该允诺还是婉拒?
若是允了,大唐陛下要是迁怒我国又该如何应对?
若是婉拒,万一这真的是大唐陛下默许的,又该如何是好?”
“属下觉得,大上等还是莫要随意揣测圣意的好,陛下既然没有明旨下发,我等就绝不能越俎代庖,免得落下话柄才是。”
“某也是这般认为,可是事情并非那么简单,你可知大唐使节已经在路上,不出十日就要抵达金城?
且这使节的身份也不一般,你猜猜是谁?”
“大唐人杰浩如烟海,属下哪里能猜得到?”
金春秋也不卖关子,直接说道:“是大唐太子李象以及陛下的胞弟魏王殿下!”
“这……与伐倭之事有关?”
“信中说是奉命慰问王上的病情,可这两件事放在一封信里说明,就不得不让人多想了,只怕探病只是幌子,商议伐倭之事才是正题。”
“主上,我有些糊涂,到底答应还是不答应呢?”
“我若有此决断,还要尔等作甚?事关大唐,不可不慎,须知我新罗国小力弱,能做大唐的走狗已是万幸!
所以,凡事涉大唐,皆不可轻视,再重视也不为过!”
“那用王上的渠道,给长安上个奏疏问问?”
“荒唐,若事事都得上达天听,还有一点为人臣的本分吗?有些事是不能放在明面上说的,必须要揣摩!”
“那主上意属如何?还请示下。”
“不是告诉你了吗?上意要揣摩,何必苦苦追问?你揣摩去啊!”
……
……
“所以,是答应还是不答应?”
“滚啊,自己揣摩去,此事交代给你了,某家不过问。”
“不是,主上,这么大的事那是小人一个佐官能左右的事?”
“来人,送宋大人回府,对了,记得把某家的私印一并塞给他。”
吩咐罢,金春秋无事一身轻的回后院去了。
“欸?欸?给我私印作甚?不是~~别拉我呀~~~”
回到后院的金春秋瘫在榻上,戏谑道:“某家再等个一年半载,王位说不得都坐上了,这个当口,岂能背上这等麻烦事?如此便好,万一有了错漏,只说佐官偷拿了某家的印信就好。”
………………………
崔尧此刻一身金吾卫装扮,显得有些鹤立鸡群,回头看看同样装扮的薛礼,倒是有了些安慰,自己只是有些高,那厮还有将军肚呢,谁也别说谁败坏了大唐金吾卫的门面。
“我说贤弟,你这是要干嘛?皇子出使就出使呗,那新罗有几个胆子敢让皇子出事?何苦让咱们几个弟兄做这等差事?”
“薛兄莫要啰嗦,我等此去就是为了出事去的,若不耍弄出篓子,何苦我等兄弟出马?”
王七朗也附和道:“崔贤弟此言甚妙,却不知要出什么篓子才能借题发挥呢?”
长孙诠担忧的说道:“未有圣旨,私令皇子办差事,大总管又擅自脱离大军,这……这是不是太放肆了?”
“无妨,我师父和老裴在军中主持大局,出不了岔子的,你说是吧,老苏?”
苏烈别扭的扯着金吾卫那夸张的甲胄,埋怨道:“你们小哥几个胡闹,为甚偏偏把老夫扯进来?老夫都五十的人了,朝廷缺心眼了才招这等老卒做劳什子金吾卫,这不是丢我大唐的门面吗?”
崔尧揽住苏烈的肩膀说道:“苏将军没同我等犯过事,某家这心里总也觉得不踏实,虽说某家说过与李帅之事牵扯不到他人……
可世人皆知,某家崔尧乃是大唐出了名的小心眼,你也不想某家心有芥蒂吧?”
苏烈眼前一黑,尼玛,这不是让老夫纳投名状吗?可自己能拒绝吗?苏烈想了想,觉得自己能!
“老夫还是以为……”
崔尧挡住苏烈的话头,插言道:“别您以为了,不如听听小子的以为?”
“愿听其详!”老苏还是有些素质的。
崔尧悄声道:“某家以为,新罗是在某家的授意下,由苏将军独立攻灭的!怎么说一个灭国之功跑不掉吧?
至于私自动兵之事,某家也说了,是在某家的授意下!苏将军意下如何?”
苏烈一把推开崔尧的肩膀,义正言辞的说道:“老夫岂是如此不知轻重之人?
不过是行军枯燥,老夫聊发少年狂,陪尔等耍上一遭而已,用不着如此说辞!老夫也想去耍一耍,灭国什么的,老夫才不放在心上。”
末了又心痒难忍,鬼使神差的问道:“打新罗,大总管不亲自督战?”
崔尧笑呵呵的答道:“某家还有自己的事情,就不胡乱掺和新罗的事了。”
“哦,大总管方便说说吗?”
“某家觉得倭国的风景不错,想去那里盘桓几日。”
“哦,应该的,应该的,回来的时候给老夫捎些土特产如何?”
崔尧诧异道:“苏将军也知道倭国的土特产?”
“不知啊,随便带些手信便是。”
“一言为定,到时候苏将军不好不收哇!”
“休要看扁了老夫,些许土特产还能咬手不成?”
正在此时,前方车厢里,李象探出头来喊道:“小姑父,还走不走哇,歇了半个时辰了,照这个走法,后日也到不了哇!”
李泰一把将他拉了回来,训斥道:“你躺在车里自然不觉的累,休要催促,小心你姑父把你卖了。”
李象不服道:“他如何会卖我?他与我小时候就最要好了。”
李泰无语的看着他,小心问道:“你知道咱们出使是要干嘛吗?”
“去看皇爷爷的老情人啊,怎么?你不知道?
来来来,皇叔,我与你说道说道,这是我在长安鬼市寻到的话本,你看,就这个就这个,连姿势都描写的惟妙惟肖,可带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