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刚刚长孙皇后当着自己面,就让立政殿的人都离开,可不就是赶走的意思。
“父皇,大唐是讲究孝道的礼仪之国,怎么会赶父皇离开。”
“哦~这样啊,那倒是朕误会了。”
“这不是已经进入九月了,天气慢慢的快变冷了,儿媳是给父皇送暖来了。”
李渊看向了跟在长孙皇后身后的宫女,手上确实是托着盒子。
李渊不禁想起了,当初长孙皇后还是秦王妃的时候,也是每年都会给自己送衣物。
虽然李渊不缺衣物,但不代表了他不喜欢儿媳给自己送。
而且长孙皇后还经常借着给自己送东西的时候,经常调和自己和逆子李世民的关系。
想起中午的事情,李渊认为儿媳又是来调和关系的,语气也软了下来。
“看看吧,你也是有心了,身为皇后还给朕做衣服。”
接着,长孙皇后拿出了盒子里的鞋子。
“儿媳服侍父皇穿鞋吧。”
李渊很满意儿媳的态度,身为皇后还愿意像个下人一样服侍自己。
可是李渊穿上,才发现这鞋子怎么塞都塞不进去。
“这鞋,怎么做的比以往小了点?”
长孙皇后一边使劲的把李渊的脚往里面塞,一边说:
“父皇曾经忙与国家大事,肯定无心关注鞋子小不小。
如今闲下来了,自然就会关心鞋子小不小了,其实一点都没小。
以后每年儿媳都还要给您送呢,您慢慢穿就穿习惯了,等习惯了就不觉得禁了嘛。”
李渊多聪明,当然明白长孙皇后说的意思,这也是他忌惮这个儿媳的原因。
不是他怕儿媳会杀了自己,而是自己以后的生活都是这个儿媳说了算,她想不让李渊舒服,就肯定能让李渊不舒服。
今天只是穿小点的鞋子,明天就能让你一双都找不到穿的。
李渊冷冷的笑着说:
“你也真是的,朕都不管理朝政了,穿大点的鞋子怎么了?”
李渊的意思是吐槽,自己把皇位都给了你丈夫,我享受享受都不行吗?
“行,儿媳记住了,以后会给您做大点的鞋子,儿媳以后哪里做的不好,希望您也能像现在这样,好,好,的跟儿媳说。”
长孙皇后话里的意思就是,这没关系,好商量,但你以后会不会好好说话?欺负我丈夫和儿子怎么回事?
李渊知道这是长孙皇后来给父子二人找回场子了,不爽归不爽,但还是笑着点了点头。
“行,朕以后有什么想法会跟你说的。”
这就是服软了,看在你的面子上,我不跟他们计较了。
完事了,长孙皇后也还是没穿上鞋子,就拿起鞋子说:
“那儿媳回去再给父皇改改。”
但李渊毕竟是开国皇帝,当初被隋炀帝刁难都没咽下恶气,更别说被自己儿媳穿小鞋。
第二天的朝会,陈子良再次出列:
“陛下,臣听闻昨日在皇宫发现了白雀,这是白雀呈瑞,素羽明鲜。
此等祥瑞说明,上天是清籁陛下的,相信很快就会下雨了。”
陈子良的话,还是摆明了不同意了削减宫女。
但是李世民却说:
“以后这样的事情就别在朝会说了,从今往后大的祥瑞可以上表奏闻,而大瑞之外的其他瑞兆只需告知相关衙门吧。”
李世民其实不信什么祥瑞,但他又需要祥瑞去告诉百姓,自己是明君。
这就是无奈的地方,虽然自己是明君,但是百姓不知道自己到底明在哪里,只好放纵这样的事情。
陈子良不甘心就这么被李世民轻描淡写地打发,他向前又迈了一步,神色诚恳中带着几分急切:
“陛下,臣所言并非仅仅是为了通报祥瑞之事。
这白雀呈瑞,实乃上天对我大唐如今局势的一种明示。
如今旱灾当前,百姓忧苦,民心不稳,正好借此安稳民心啊。
既然李百药说,宫中女子多,才导致了阴盛阳衰,要遣散宫女。
那如今白雀现世,这等的祥瑞,可不说明没有什么阴盛阳衰吗?”
看看,人家现在就是用魔法打败魔法,你相信那套阴阳之说,就不该不搭理我的祥瑞。
他顿了顿,目光扫视朝堂,试图从其他大臣脸上寻得一丝认同:
“陛下,自古以来,天象与人事息息相关。
臣以为,在这关键时期,我们更应遵循上天的旨意,维持宫中现有的秩序,以静待甘霖降临,而非轻易做出可能引发动荡的决策。”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响起一阵窃窃私语。
一些大臣微微点头,似乎被陈子良的话所触动;而另一些人则面露犹豫之色,显然在权衡利弊。
李百药见状,心中一急,站出来反驳道:
“陈大人,你这是危言耸听!
遣散宫女乃是顺应天时之举,怎么会扰乱祥瑞?
如今旱情严峻,百姓急需我们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若一味地等待所谓的祥瑞,而不积极行动,如何能解百姓于倒悬?”
陈子良冷笑一声:
“李大人,你口口声声说顺应天时,可你所谓的顺应,不过是打着天灾的旗号,行自己的私心罢了。
照你这么说,如果哪里发大水了,是不是皇宫就应该把当地的女子,都征来皇宫才行啊?
遣散宫女就能立刻解决旱灾吗?不过是想借此机会,在朝堂上博取名声罢了!”
就像李承乾当初想的,这样荒谬的言论,其实根本经不起推敲和反驳。
现在陈子良只不过是把李承乾当初说的话,又给说了出来。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朝堂上的气氛愈发紧张。
李世民也不想让他们继续这样下去了,就出言阻止:
“好了,这事已经交给尚书省去办,愿意离开皇宫的,就让他们离开,不愿意的就不走吧。”
李世民的话明显还是向着李百药,陈子良还想继续说,但只是说出个两个字的“陛下......”,就被裴矩打断了。
“好了好了,你这事先放一边,我还有大事和陛下说。”
说完,裴矩也不鸟陈子良了,上前对李世民说:
“陛下,夏州送来公文,请求拨款修补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