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颂宜道:“对。”
“能载人吗?”
“能。”
安公公顿时来了兴趣:“那用车载我过去,快点,这鬼天气热死咱家了。”
江颂宜眉毛轻轻一挑,计上心头,她应道:“是,我现在就去安排。”
说着,她让安公公在原地稍等,自己去了仓房。
仓房有两辆正在装货的小货车,江颂宜让人空出一辆,拿了汽油,用一根细长的小管子慢条斯理地往油箱里面加油。
这一加就是一刻钟。
听到仓房外面传来脚步声和安公公骂骂咧咧的声音时,本来悠哉悠哉的江颂宜立刻假装忙碌。
安公公不顾护院阻拦闯进仓房时,就看到江颂宜蹲在地上,正用一根小拇指大的管子往车里注着什么。
安公公不明白她在干什么,但在外头等得衣裳都被汗水浸透了的他一肚子火气,见了江颂宜就怒喝道:“江颂宜,你好大的胆子!竟敢怠慢咱家!!!”
江颂宜闻言,不解道:“大人此话怎讲?”
“你明知道外头有多热,居然把咱家晾在那儿一刻钟!”
江颂宜叫苦不迭:“大人,冤枉啊,这车之所以不用牛马拖着也能跑起来,是因为每次开车前要往它的零件里注入汽油,我这不是在加汽油吗,借我两个胆子我也不敢怠慢您啊……”
安公公不是傻子,他走近几步,见加油口明明不小,江颂宜却用一根小管子在加油,这分明就是在磨洋工拖延时间。
“你还想狡辩?”安公公怒道,“你明明可以用根大管子加油,为何要用这么小的管子?”
江颂宜叹了口气,停下手中的动作,她把小管子抽出来,往地上滴了几滴油,然后让人取来火折子。
只见江颂宜用火折子在那几滴油上一晃,那油便立刻燃烧起来。
“大人,汽油易燃,汽车的部件又是金属做的,天气这么热,车本身的温度就很高了,短时间往里面大量加油容易引发车辆着火,到时候我这整个仓房都别想要了。”
安公公见她神色不像在说谎,半信半疑:“当真?”
江颂宜:“您要是不信,可以上手摸一摸这个油箱,可烫手了。”
安公公立刻后退了一步,眉毛拧成一个“川”字:“少废话,动作利索点!”
“是。”
江颂宜嘴上应着,继续慢吞吞地加油,硬是又磨了一刻钟才弄好。
出发时,江颂宜开车,安公公理所当然地上了副驾驶,他带来的人则一股脑被塞进后面的车厢里。
一上车安公公就闻到一股难闻的皮革味,而且车里的温度比外面还高,待在里面跟近距离守着一个大火炉没有任何区别,他脸上的汗出得更密集了。
“这车怎么这么热?”阿公用袖子给自己扇风,上车不过片刻,他觉得自己都快喘不过气来了。
“车上就是这样。”江颂宜道,“大人,您忍忍,咱们现在就出发,最多两刻钟就能到酒楼。”
安公公不耐烦道:“赶紧走。”
车驶出江家,江颂宜稳稳地操控着方向盘往一品居的方向驶去。
城中的路不算平坦,江颂宜放慢车速,专往坑坑洼洼的地方驶,车里颠簸得跟坐牛车过山路一样。
安公公一开始还觉得新奇,但很快,新奇被车里令人作呕的皮革味,剧烈的颠簸以及奇高无比的温度取代,他头昏脑涨,甚至隐隐想吐了。
江颂宜很“细心”地察觉到他的不适,关切地问:“大人,您怎么了?”
安公公脸色发白,刚想说话,一张嘴却干呕了两声。
“大人?”江颂宜急了,“您不舒服吗?再忍忍,我加快速度,很快就到酒楼了。”
说着,江颂宜一脚踩下油门,车飞快地往前疾驰而去,突如其来的推背感让后车厢里那一种侍从齐齐摔了个大马趴。
江颂宜绕了一段路,抵达一品居,她迅速跳下车,绕到副驾驶打开门,把脸色已经发青的安公公扶了下来。
“大人,您还好吗?”
安公公一路都在忍着,等到下了车,他再也忍不住,趴在一品居的招牌下就呕吐起来。
江颂宜又是帮他拍背顺气又是拿了水给他漱口,把态度表足了,才将人送进一品居。
然后像是才想起后车厢还有人似的,她一拍脑袋:“我去把其他大人请进来。”
江颂宜匆匆出门,打开后车厢,立刻有两个脸色惨白的侍从滚了下来,摔在地上。
而车厢里已经一片狼藉,几个被热到中暑的侍从摔在呕吐物中,弄得满身都是脏污。
余下不晕车的也没好到哪里去,铁皮车厢里体感四五十度的温度几乎要热脱他们一层皮。
把人请进一品居,江颂宜又是打来凉水又是让酒楼伙计拿了新毛巾给安公公洗脸洗手,还上了一杯清凉的酸梅汤,总算缓解了安公公的不适。
但这么一番折腾,安公公因为在路上吃了一个月的干粮而迫切想吃顿好的胃口顿时全没了。
面对一桌十几个菜的丰盛宴席,他连提筷子的兴趣都没有了。
偏偏江颂宜跟看不懂他的脸色似的,殷勤道:“大人,您多吃点,这卤香鸭子可是一品居的招牌菜,别处都尝不着……”
安公公:“……”
最后安公公只吃了一碗清粥垫肚子。
喝完粥,安公公晕车的症状好转了许多,虽然脸色依然苍白,但总算不再反胃想吐了。
想起此行的目的,他老神在在地往椅背上一靠,摆出上位者的架势道:“吃也吃了,喝也喝了,江颂宜,说正事吧。”
江颂宜道:“大人请讲。”
“咱家此行是受三皇子和皇贵妃娘娘所托,三皇子和皇贵妃娘娘听说你在庭州带领全城百姓种地对抗旱灾,还打通了外邦的生意线,对江家颇为赏识,所以特命咱家来庭州一趟,送一批粮食去永陵军营,供永陵军吃用。”
这话说得委婉,江颂宜却听懂了。
永陵城是距离京城一百余里的一座城池,城里养着十余万精锐。
这十余万将士不打仗不戍边,唯一的作用是守卫京城安全,誓死扞卫皇权。
三皇子受陛下重用后,接手了永陵城十万将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