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门创立数千年,与当今存世的所有宗门、世家都有血仇,而其中,与魔门仇怨最深的、无可置疑当属公孙世家。
大唐盛世时,魔门中兴圣主伽蓝以知秋逆斩逍遥的传奇之战,伽蓝斩的便是公孙世家当时的老祖。
伽蓝踩着公孙世家老祖的鲜血一战成名,带给了一直以黄帝公孙轩辕血裔自豪的公孙世家无尽耻辱。
而蒙受着十二年的耻辱后,公孙世家绝代天骄、曾与伽蓝齐名的“道门剑绝”公孙佳人用手中剑刺穿了圣主伽蓝的心脏。
于是,公孙世家以仇敌的鲜血洗清了耻辱,重振了无上威名,同时迎来了魔门最为决绝惨烈的围攻复仇。
魔门不计代价、不惜生死,围攻公孙世家整整两年,双方英豪死伤无数。
这场血雨之战最后的结果是:当时公认的逍遥境第一人公孙佳人被魔门三位逍遥圣者围杀,公孙佳人败亡,魔门半残,而公孙世家几近被灭门。
魔门与公孙世家皆有余恨余怨难消。
因此,自唐李隆基后,魔门与公孙世家互为生死仇敌,子弟门徒相逢于道左则必相争相杀,累世遗恨,不死不休。
这种状况,直到魔门成为“隐山”,走入光明之中,才得以缓解。
公孙世家之外,魔门仇怨第二深的宗门便是青城山。
道魔同源而异途,因此尤为互相憎恶。
武当山始创之前,道门一直以来的三大柱石便是公孙世家、青城山和天师府。
道门化用道家思想,道家根源上溯老子、黄帝,所以“黄老之学”是神州道门之渊源起处。
公孙世家作为黄帝后裔,以《黄帝真经》为修行根本,代代存续,是支持道门的核心传承世家之一,其家族子弟大多是道门授篆弟子或居家修士。
天师府是道教教主张道陵亲裔传承,自是道门梁柱。
然而公孙世家和天师府实都是亲裔世家,因此,长久以来,武当未后起之时,青城山一直都是道门众真聚集、宏道、精修、议事、决论的中枢之地。
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曾在青城山结茅传道,且青城山是太上老君的道场,是神州四大道教名山之首。
太上老君,即道德天尊,是道教中的至高神灵,被认为是先于天地的存在。
青城第一峰——彭祖峰绝顶上,便矗立着供奉太上老君的老君阁。
太上老君,又称道德天尊,太上道祖。
《混元皇帝圣纪》中说:“老君也,此即道之化身也,元气之祖宗,天地之根也。”
太上老君是“混沌之祖宗,天地之父母,阴阳之主宰,万种之帝君”。
太上老君,于道门传续而言,至高无上。
青城山,于道门现世而言,亦为魁首。
道门对魔门的历次声讨、谋算、斩首、围剿等,几乎都是在青城山发起的,同时也是青城山每次安排组织道门一应高手、门徒对魔门攻击。
青城山,某种意义上不是一个宗门,而是道门精英的人才中心和中枢圣地。
理所当然的,青城山聚集了魔门最广大的怨怒与仇恨。
……
人的心中有两样东西,无论你有多么强大伟岸的力量,都无法去更易变换。
这便是爱与仇恨。
爱可以因死亡而终结,仇恨却会代代相传,并且变得越加可怕。
无论称谓如何变化,隐山就是魔门,这是个毋庸置疑的事实。
作为魔门当代圣女,纳兰明月很想杀一杀何不为,却不只是因为何不为是青城山的长老。
而是因为,何不为是隐山的叛徒。
能成就知秋境的存在,无一不是人中龙凤,出类拔萃。
每一个知秋境,年轻时都是当代数一数二的绝代人物。
每一个知秋境,都是强者中的强者。
而纳兰明月想“试试杀一杀”的何不为,也不是知秋境中的弱者。
正好相反,何不为,即使在知秋境中,也是公认的强大。
何不为是一个很传奇的人。
他出身于儒门世家,原名何有为,字行之,从小修行的是儒家经义与儒门法术。
其人聪慧过人,尤擅诗词音律,俊赏风流,二十岁时被列为“儒门七公子”之一。
然二十五岁时,家门罹难,父母、弟弟和妹妹皆遭仇家杀害,仅何有为于恩师座下研习,得以幸免。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何有为彻底变了。
他将所有诗词歌赋的书籍付之一炬,琴瑟琵琶尽数砸毁。
曾经风流倜傥的翩翩公子,如今眼中只剩下仇恨的火焰。
“诗词歌赋有何用?能为我家人报仇吗?”
何有为对前来劝慰的同门冷笑道,“从今往后,我只修杀伐之术!”
御气境初期的何有为开始疯狂修炼儒门中最为刚猛的“浩然正气诀”。
这门功法讲究“养吾浩然之气”,本应循序渐进,但他却不顾经脉受损的危险,日夜苦修。
白天,他挥舞长剑,将满腔仇恨倾注在每一招每一式中;夜晚,他打坐调息,任凭真气在体内横冲直撞。
他之前抚琴弄墨的双手因练剑而布满老茧,俊美的脸庞也因仇恨和焦虑而逐渐苍老。
何有为痴恨成狂,连恩师许配给他的掌上爱女也经常冷落,一门心思埋头苦修儒门杀伐之术。
他之前懈怠的修为开始勇猛精进,然而始终苦寻仇人线索而不得。
十年后,明道上境的何有为于愁绝恨绝处剃度出家,遁入空门,拜入佛门金刚(金刚即佛门“知秋境”)座下,得号“不为和尚”。
又三年,“不为和尚”脱下僧袍,留下一封书信,飘然离去。
信中只有寥寥数字:“有为皆空,不为亦空。既皆为空,有何不可为?”
还俗后的何有为改名为何不为,取“人间何事不可为?”之意。
他开始过着放浪形骸的生活,出入赌场青楼,饮酒作乐,纵情声色。
何不为肆无忌惮,无所不为,往往杀人于谈笑之间。
何不为的名声越来越差,但修为却越来越高,不知不觉已至明道巅峰。
如是五年,入“隐山”,拜藏经阁长老为师。
入隐山后的第三年,何不为终于在“隐山”的帮助下找到灭门的仇人——下手的人竟然是他在儒门依之信之的大师兄,而元凶竟然是他那个“恨其不争,希望弟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知秋强者”的困于明道巅峰境近四十年的恩师!
何不为“杀师兄,焚恩师”。
第二日,何不为入知秋,时四十六岁。
入隐山后的第五年,何不为与圣女青扶摇最终斗战,相争隐山圣主之位。
何不为败,青扶摇继圣主位。
青扶摇继位日,何不为叛出隐山,投入青城山,得封青城山长老,道号“无为真人”。
……
这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
秋风未动,而蝉先知。
修行史上最年轻的知秋境大修士是千年前的魔教圣女伽蓝,她在三十岁的年纪修至知秋境。
修行史上第二年轻的知秋大能是在四十一岁成就的。
第三年轻的是四十三岁的知秋境。
何不为四十六岁而入知秋,算是很“年轻”、很厉害的了。
而且何不为当年能进入终局斗战,与上代圣女相争圣主之位,可见其实力、战力之强悍。
纳兰明月绝不会低估何不为的强大,她只是更相信自己的强大而已。
虽然纳兰明月还只是半步知秋,但是惊才绝艳的隐山圣女有足够的自信,只要不是大师姐那种变态级别的知秋境,她无惧任何知秋大能。
比如,服部家族那两个知秋境的老怪物,二打一都没有办法给纳兰明月留下一点伤,唯一只是拖住了她,让那个服部半夏找到了逃走的机会而已。
何不为是隐山的叛徒,所以,他该死。
这是隐山所有人的共识。
因此,纳兰明月很想杀一杀何不为。
而杀了何不为青城山爱徒余青峰的聂小雨,就是纳兰明月的诱饵。
何世媛,则是纳兰明月乱何不为心志的奇兵。
纳兰明月知道何不为一定会来的,就像她知道她会在哪趟列车哪个车厢遇上何世媛一样。
纳兰明月就是知道。
这不是易数玄学,也不是什么直觉。
这是量子纠缠。
是因果律令。
也是纳兰明月虽仅半步,但已明悟的“知秋境”神通。
料敌机先、运筹帷幄的纳兰明月脚步轻快而又自信的走出了高铁站,然后——
纳兰明月没有看到,那个之前发了信息说会在南出站口接她的男人。
纳兰明月开始的时候有点生气的撇嘴皱眉,接着她就想到了一种可怕的可能——
纳兰明月的脸立即变得无比苍白。
秋风未动,而蝉先知。
欲谋人者,人亦谋之。
当代隐山圣女,终究低估了一个敢跟青扶摇争圣主之位,能够融儒、释、魔、道于一身的知秋境大修行者。
原来,何不为早已经来了!
何不为来杀越女剑传人聂小雨,而此时聂小雨的身边,还有一个半残不残的隐山弃徒、无双妖孽任无锋——这还真是“惊喜大奉送”啊!
纳兰明月的心瞬间就慌了。
她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而这个错误,很可能会把她最在意的人送上绝路!
纳兰明月再也顾不上什么,向着因果纠缠、心血来潮的方位如闪电般飞掠了出去。
……
而此时,巷子里血染袍袖的聂小雨和任无锋已经到了绝路。
嬉戏得差不多了的“无为真人”抬眼望了望远方,目光垂视回这对年轻人身上。
何不为的面容和声音都平静而冷漠,道:“明道终究是明道,再天才再妖孽的明道也只是明道。
你俩联手或许可以杀五六个明道巅峰,甚至杀半步知秋。
然而,本座曾经也是时代的传奇,也是让人惊叹的主角。
现在的你们还太嫩了,不足以抵抗本座,连伤到本座都不可能。”
何不为的声音和表情越加冷峻,淡淡道:“本座最后问你们一次:
是选择拜我为师,入青城山,
还是,
选择,
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