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嫁到定国公府的第二年,萧老夫人病了一场,便开始当家理事,一直到现在。
这些账簿和对牌没有人比周氏更熟悉的,现在突然要离开,哪怕知道只是暂时的,她心里依旧很不好受。
以前周氏没觉得,到了这会儿,她才知道,这些东西已经长进了她的骨血里。
“望梅,把东西拿过来吧。”
苏卿的声音惊醒了周氏,不由得看向苏卿,不知道她要给自己送什么。
东西是早就备好了的,望梅很快就送到了周氏面前,是一支上好的野人参。
这野人参怎么看都价值不菲,周氏的库房里人参加起来也没有这一支珍贵。
“四弟妹,你这是……”周氏不解地看向苏卿。
“辛苦大嫂这些年打理国公府,这一支野人参虽不错,但也抵不了大嫂的功劳,只是聊表心意,你别嫌弃。”
苏卿将人参往周氏那边推了推,“这本该是国公爷做的,但他是个男子,哪里懂得这些,大嫂莫怪。”
“四弟妹,这都是我该做的,哪能如此。”周氏赶忙推辞。
“大嫂,这野人参可是在国公爷的库房里找到的,要紧的时候可以救命呢,我要是你就不客气。”苏卿朝周氏嘻嘻笑道。
不得不说,这一句确实打动了周氏。
有一年周氏的父亲就得了急症,体力不支,还是她母亲千辛万苦求了半支野人参,堪堪救回一条命。
当时周氏就在场,那野人参可还不如苏卿给的这个。
苏卿说得倒也没错,这人参不比旁的,它是可以救命的。
这次若不收,往后想再寻一支同样的,可是没那么容易的事。
虽然知道苏卿的目的,但周氏一咬牙,还是示意金云收了:“既然是国公爷和四弟妹的心意,我若拒了,反倒是不识好歹。”
“就是这个理。”苏卿眉眼弯弯,“一家子人客气这个做什么。”
周氏听了不由得暗自冷笑,若真是一家子人,又何必拿这个来送人,真要需要的时候,自己来求她,她也会给。
可既然拿出来了,她若不收,往后有事再来要,苏卿定是会以送了旁人来推拒。
“四弟妹初到国公府,自己院里和府中事务都颇为繁忙,我便不打扰你了。”周氏拍了拍苏卿的手,起身道,“往后啊,我可要享福了。”
“辛苦大嫂。”
苏卿朝周氏微微颔首,然后将她送到了院门外。
出了岁安堂,孙氏忍不住道:“母亲,您收了这人参,旁人不会说,您是拿账簿和对牌换的?”
“旁人说什么要紧吗?你已是公府媳妇,眼光放长远些,不过一支人参罢了,值当拿出来说?”周氏口气颇为生硬。
被儿媳这样质疑,周氏心里很是不悦。
旁人?真正要紧的时候,人参比旁人要管用得多了。
再者说了,就算是用账簿和对牌换了这野人参,那也值得,那账簿和对牌苏氏能拿多久。
孙氏撇了撇嘴,眼光放长远些?却又说不过一支人参……真的不在意就不会要了。
回到韶华院,周氏便让金云把吴妈妈找了过来:“你那弟媳在厨房那边负责采买?”
吴妈妈也听说了账簿和对牌之事,忙点头道:“托大夫人的福,她才得了这么个差使。”
“我也看她是个能干的……”周氏说到这里一顿,“明儿国公夫人就要当家理事了,你可得叮嘱她,好好帮衬着些。”
帮衬?吴妈妈看了周氏一眼,便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大夫人放心,奴婢等定会好好帮衬国公夫人的。”吴妈妈铿锵有力地回道。
“不愧是我从娘家带来的,忙去吧。”周氏给金云使了个眼色,金云立即送上了一个荷包。
吴妈妈捏了捏,脸上的笑意又深了深,这才起身离开。
吴妈妈是周氏的陪房,一直帮她管着后宅。
可以说这国公府的后宅,吴妈妈是周氏之下的第一人,就连金云和雪莺这些贴身伺候的,对她也得恭恭敬敬的。
看着吴妈妈的背影,周氏舒心地笑了。
翌日卯时,苏卿从内室出来,往外瞟了一眼,只见院里才零零散散地站了半院子的人,望梅和拒霜脸色都不大好看。
便是南靖侯府,晨间那些管事的也能满满地站一院子,这国公府怎会只有这么点儿,分明是有许多人没到齐。
也不知是故意的,还是定国公府原本就规矩松散。
苏卿干脆让人搬了把椅子到廊下坐下,方对桑嬷嬷道:“劳烦嬷嬷了,开始吧!”
桑嬷嬷点点头,拍了拍手,便走出来两个丫鬟拿着册子开始点名,点到的勾了一下。
过来了的管事人不由得心里有些忐忑,这是做什么用的?
而那些迟来的人,被桑嬷嬷安置在了另一边。
点完了名,便又有两个小丫鬟推出一块告示牌,上面贴着几张大字纸,管事嬷嬷们都面面相觑。
她们当中有人识字,有人不识字。
但识字的也识不多,这纸上密密麻麻写着些什么东西,也只看得清个七七八八。
“不识字不打紧,会念给你们听。”
桑嬷嬷说完,便开始念了起来,原来竟是国公夫人重新制定的规矩。
其中最让人振奋的是,管事的月例银子涨两成,一般的下人涨一成。
但是相应也有许多惩罚,比方说每日点卯,若没请假,迟到的会有罚金,若每月迟到三次,管事的免职,一般下人赶出公府。
旷工就更严重了,每月超过三次,管事的赶出公府,一般下人直接发卖。
“桑嬷嬷,是从今日开始?”有一个婆子小心翼翼地问。
“是!”桑嬷嬷沉着脸道。
当即,按时到的管事嬷嬷们直拍胸口,幸好自己是个实在人,及时赶到了。
而另一部分人则心里一慌,甚至有些还没有听全的,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没听明白的,跟她们打听打听。”桑嬷嬷示意了一下准时到的那些人,又道,“这规则会连续宣读三日。”
也就是说,如果这三日有人犯了这上面说的事儿,就真的会被免职、赶出公府或者被发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