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再次扩军 三
粤军主力在粤省的军事行动进展顺利,目前已接近尾声。原本统治粤桂两省的桂系军阀被击败,分成了几个部分,分别逃往琼岛和粤桂边境,试图重整旗鼓,夺回失地。
武仲文已经准备在羊城成立临时政府,向整个天下昭告其坚定的决心与宏伟的抱负,正式高举反对北洋政府统治的大旗。
一时间,此等重大消息仿若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浪涛,诸多与之相关的新闻如同汹涌的潮水一般,迅速且猛烈地充斥于全国各大报刊。
报童们在街头巷尾奔走叫卖:“号外号外,粤桂局势大变!”人们纷纷抢购报刊。时政版面头条《武军大捷,桂系军阀分崩离析》详述粤军胜利经过,提及武仲文筹备临时政府,各方反应不一。
《武军制胜之道:军事策略与战力解析》剖析武军优势,《桂系军阀败因探究:内部矛盾与外部压力》则揭露桂系败落缘由。
《羊城民众对临时政府成立之期待与担忧》、《各地各界对粤省局势变动的声音》等等诸多文章汇总各方态度。
茶馆酒肆里,人们对着报纸议论,有人期待新局,有人忧心乱世,政客们则暗中思量,皆在这粤省风云变幻中,等待未知命运的裁决。
对于各大报刊和诸多从新世纪商行在羊城收集到的情报,周冲只是大略通读之后,就将之转给沪海的情报中心,由他们进行后续的整理、分析、判断等工作。
毕竟这个时空不会完全重复现代时空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周冲也不知道武仲文的真实想法,无从判断粤军的后续动作。而且对方接下来会有什么举措对自己这边的影响有限,所以他也就不再关注外界的纷纷扰扰,一心将精力投入在练兵之上。
随着十辆装甲车、三十辆改装全地形车、三十几门大小火炮、轻重机枪、军用电台的投入,整个部队的装备已经足以在这个年代打上一场大战了。
为了使官兵们顺利学会使用、保养这些武器装备,周冲同样用上了电影播放机,利用在现代时空制作好的视频胶片对专业士兵们进行教授,让这些人提前数十年享受到了电化教育的便利。
但即便是这样,也让周冲忙得不可开交。诸多型号的武器弹药、各类物资的补充、士兵们的各种生活物资补给……若非他让跟着过来的几位托儿院教师们充当助手,肯定会出现不少乱子。不过也由此,他在军队中也成立了参谋团,平时协助他管理日常事务,战时充当智囊团的角色。
为了避免出现自己不在的时候无人决策的情况发生,周冲给了黄兴渔和参谋团以及二十几个代理营、团长授权。在他本人不在的时候,投入千人以上的军事行动必须由他们这些人投票决定,黄兴渔独占三票。千人以下的行动可由参谋团授权,由各营、团长下令执行。
因为周冲自保安团成立之初就定下了非军功不得升职的规矩,而军队规模一扩再扩,所以目前保安团缺少相应的各级军官。为了应付这一局面,目前各级的军官都是领半薪,代理职务,只有当他们的军功积累到足够分数的情况下才会得到转正。
至于军功的获得则参考现代时空各国的规则、案例和他目前遇到的情况综合制订的各种条款,这其中当然也少不了网友们的各种智慧。虽说不一定科学合理,但也大致兼顾了效率和公平。
为了使各级军官们迅速掌握与其职位相匹配的能力,周冲不得不一边学习,一边在日耳曼教官们的帮助下成立了一个军官速成班。
这个速成班仍是釆用电化教学的方式进行,军官们遇上各种问题都会先行互相讨论,然后在第二天由周冲解答。而周冲对这类问题,通常都会从多个角度分析,尽量给出开放性的答案,以免束缚军官们的思维。
这类问题同样被周冲做成常见问答资料,以便后续的学习者们随时查阅。这样的教学方式同样也给了日耳曼教官们不少启发,使得后来在日耳曼军队中也开办了类似的学习小组。
此时的李炳坤已是骑虎难下,陷入了两难的困境之中。他知道,自己唯一的出路便是尽快肃清省内粤军留守部队,而后牢牢扼守闽粤边界的关键区域,只有这样,才能有足够的精力与实力收拾省内的残局,以应对粤军主力可能的反扑。
倘若此时贸然撤军,一旦粤军主力卷土重来,他必将面对更为强大的对手。到那时,想要保住性命,恐怕除了通电下野,放弃所有权力与地位之外,再无其他选择。
倘若他将大部分兵力压向闽南战场,又怕被人偷家,到时恐怕连家财都保不住,他的势力也将分崩离析。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李炳坤不得不四处寻求援助。他竭尽全力联系所有可能给予他支持的外国势力,向他们许下种种诱人的条件,祈求得到他们的帮助。然而,他如今的处境实在是太过狼狈,对于这样一个连留守粤军都无力彻底消灭的势力,他的任何承诺都显得苍白无力,充满了无法兑付的风险。
因此,大多数外国势力对他的请求都置若罔闻,选择冷眼旁观。只有泥盆人表示愿意提供援助,但他们却提出了驻军闽省的要求。对于这样的“援助”条件,李炳坤自然是毫不犹豫地予以拒绝。毕竟,引狼入室的后果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甚至他还怀疑自己手下的各级军官当中,肯定有被泥盆人收买的奸细存在,因此他也必须留下一批心腹精锐士兵,用以保证自己和省城的安全。
而向民间筹款的事情,因为这两年内李炳坤已经干过太多次,省内已是民生疲弊,如今,实在是难以从民间榨取更多的油水,反倒是那些乡绅会借助省府的名义克剥百姓,吞下大部分的利益,让他去背黑锅。每一次筹款行动都会进一步损害他的名声和统治基础,让他在民众心中的形象更加恶劣。
至于那些富商巨贾,他们背后都拥有强大的势力和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轻易触动他们,极有可能给自己招来更大的麻烦与危机,实在是得不偿失。在这重重困境之中,李炳坤感到极致的虚弱与无助。
而周冲则一边关注闽南地区的战事,一边整军精武,进一步强化部队的训练与管理。
毕竞粤军留守部队的实力还是略逊一筹,周冲必须尽量让他们多撑一段时间,维持其弱而不崩的情况,让李炳坤产生再努力一把就能拿下闽南地区的错觉,从而将他的精力尽量吸引在闽南战事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