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嘎!这些非国民!”
足利义满的室町幕府无不破口大骂。
大明的政策说穿了很简单,就是以利诱之。
中华是亚洲自古以来的宗主国,大明是中华的当代继承者。
对于倭国人来说,大明的吸引力和八九十年代鹰酱的吸引力差不多,甚至更强。因为在这个时期,民族意识远没有后世那么强烈。
民族划分之后才有民族意识,这是西方人搞出来分化世界各国,为他们的殖民找的手段。
这种手段非常好用,一用一个准。
民族都不同了,意识也好、利益也罢,自然就不一样了。
西方随便挑拨离间一下,两个民族立即就是战争,然后纷纷找上西方人寻求帮助。如此一来,西方都不用费多大的力就达到了他们殖民、劫掠利益的目的。
譬如卢旺达,当年的大屠杀就是来自西方殖民者的民族划分的后遗症。
本来就是一个国家的同一个人种,结果被西方殖民者故意划分出两个民族,最终爆发动乱。
相比起民族划分,人种划分反而更科学一点。
至于西方自己遭遇到反噬,那是后话了。
事实上,民族也好、种族也罢,都是虚的,是三观的体现,三观改变了,这些都会消失。真正存在的矛盾,只有阶级,不同的阶级,利益是不一样的,这才是真实不虚的。
这个时期,别说倭国人了,朝鲜人、甚至大明人,都没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只是以所处国家来简单划分。
当大明放出政策,给利益给倭国人,并告诉他们积累足够的功劳就可以成为高人一等的大明人,享受大明人的福利,这种诱惑自然吸引了大量的倭国人“叛变”。
成为大明人,大国国民,再也不用呆在这个贫瘠的小小倭国!
这是近期在堺港以及堺港周围广大地区广为流传的宣传语。
倭国这个地方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不是个好地方,非常的贫瘠。
倭国文化又非常狭隘,搞天蝗万世一系,对外畏威不怀德,对内也是残酷压榨,底层人民的暴动自古不绝。
所谓的“米骚动”,就是倭人底层农民没饭吃产生的暴动。
虽然说倭国人奴性深重,米骚动隔三差五发生,“天蝗”这玩意还能存在。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在有好的选择之时,不知道向往光明。
不仅仅是倭国的底层人民,那些中下层的不得意的浪人武士、武士,以及那些对于现状很不满,想要改变的武士、守护,都陆陆续续的爆出“叛变”当起了大明的狗腿子。
距离产生美,这话一点也不假。
很多人对于自身能力的了解有限,认为自己能力超群结果地位一般、得到的东西也一般,于是就认为别人投机取巧了、走了狗屎运了,然后内心蠢蠢欲动。
大明的势力一来,他们立即眼睛一亮,认为他们的机会来了,只要投靠了大明,他们很快就能“飞升”,哪怕最终不能成为大明的权贵人物,至少在倭国能走到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高度。
“两千年前,中华就是讲能力的,有能力者身居高位,不看你的出身和来历!”
“秦朝的宰相是来自魏国的、卫国的!”
“汉朝汉武帝的辅政大臣是来自匈奴的金曰磾!”
“伟大的大唐皇帝唐太宗,他的很多大臣都是突厥、铁勒人。”
“我大明皇帝麾下也很多蒙人、女真人。”
“所以,我中华自古以来就天下一家。”
“都说了,你们是秦汉之时中华人迁徙到这个岛上的,是我中华后裔~”
……
纷纷事实和言论,很快让足利义满的室町幕府彻底破防了。
绝海中津向足利义满建言:“大明此次来者不善,有吞并我倭国之心。主君,为今之计,当集结全国兵力彻底击败大明舰队。”
足利义满自然也看到了这个危险的信号,于是在之前的对策之外,让绝海中津出面,号召倭国全国的寺庙、神社进行祈福活动。
表面上看,这是祈祷神风护佑倭国,实际上是一种宣传攻势,将大明的威胁告诉倭国人,号召倭人集合起来打败大明,同时也是足利义满进一步强化自身和室町幕府统治的手段。
就在足利义满以及室町幕府进行深层动员的时候,大明舰队自朱高煦以下却一反常态,都没有任何的动作,只是一味的聚集在堺港,似乎并不知道足利义满的动作。
有投靠而来的倭人很着急,主动向朱高煦进言,建议大明舰队主动出击,还他可以带路。
只要大明舰队攻破了京都,倭国很快就会臣服在大明的脚下。
对于倭人这种皇帝不急太监急的做法,朱高煦内心很是鄙夷,但表面上很是感动,让对方拟定方案,给予了一定的赏赐。
然而,朱高煦依然没有任何动作。
对此,室町幕府上下很多人都猜到了,大明这是在等着他们集结兵力,然后一战定乾坤呢。
足利义满以及他的家臣都是从战场上走出来的,自然很容易猜到大明舰队的目的。
他们只是想不明白,就三万多人的大明舰队,就敢做着毕其功于一役的作战方案?
“他们有大炮,说是一种非常厉害的火器!”
有人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然而,不管情况如何,大明舰队的举动正合足利义满等人的心意。
“不管他们的火器如何强大,他们只有区区三万人,根本不可能是倭国对手!”
这是足利义满等人的想法,难不成三万人拿着火器就想打败他们拥有几十万大军的倭国吗?
正好,他们有充足的时间集结兵力!
“既然如此,那就让我们和大明来一场大决战吧!一战定乾坤!”
十天后,高台之上,足利义满望着全国各地赶来并进行了整训的庞大军队,手中的武士刀高高扬起。
面前的军队,黑压压一片,一望无际,但不过五万之众而已,一大半骑兵,一小半步兵。
更多的部队还在后方。
这一次,足利义满集结了二十万大军,六万骑兵,十四万步兵,另外还有战船五百艘……